黃桃 右江民族醫學院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學校體育現代化也被提上了日程。現階段,受不斷加快的教育、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在社會和學校教育中,體育的重要性和地位日益顯著,可以說,教育現代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學校體育的現代化。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在改革課程建設現代化的過程中,需緊緊圍繞《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的相關內容而展開,同時積極革新觀念,不斷創新,著重以課程體系為切入點,積極引入諸多先進手段,包括網絡多媒體、計算機等,摒棄過去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并對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以及評估方法展開大力改革,嚴格監控教學過程,加強反饋,從而增加教學手段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出體育教學在學生身心發展方面的促進作用,讓學生不僅對傳統文化、先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也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
現階段,因為各方面的努力,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已經獲得了一些發展,得到了良好改變:在建設體育課程指導思想方面,已經明確了體育課程思想體系,其中包括陽光體育、快樂體育、終身教育、健康第一等。而在對體育課程教育內容進行建設上,也發生了顯著改變,開始注重把學生當作主體,對部分互動的體育環節與項目進行設計。在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形式的建設方面,加大了對選修課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力度,并逐漸開始運用多媒體教育體育課程理論。針對體育課程教育理念、觀念的建設,已開始融入素質教育。在對體育課程考評體系建設過程中,慢慢開始從更加全面的角度考查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方面的效果。在體育課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也開始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對學生人文素質、體育精神的培養上。
立足于行為科學的理論進行分析,人的行為均有一定動機,沒有無目標的導向。以我國二十一世紀人才戰略的客觀要求為基礎,對新世紀高校體育課程目標體系進行構建,應將下述幾個重要問題有效解決。
第一,加大素質教育推進力度,健全大學生的身心。通過相關調查發現:諸多院校在體質與技能教育上已積累了豐富的操作經驗,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但針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只有25%的院校系統性、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了教育和訓練,很明顯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一定要將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的功能特點充分體現出來,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完善其身心。
第二,增強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據相關研究證實:高校體育教育的一項基礎內容就是提高大學生的體育文化水平。其原因是沒有文化體育就無法形成和發展。在調查中,認為現階段,我國針對高校體育的教學改革應著重圍繞“加強體育基礎理論、體育欣賞能力、體育文化思想、體育研究方法”而展開,因此,新時期研究高校體育課程目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體現出其在提升大學生體育文化修養水平的積極作用。
第三,著重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態度,增強其體育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這和體育課程、操作以及知識情感三個領域有著密切聯系,而通過相關調研也證實,我國在此類目標環節上存在諸多問題,甚至完全未涉及,同時對素質教育的發展造成了阻礙。所以,必須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多方能力,包括綜合能力、競爭能力和體育能力以及今后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以順利實現我國新世紀的人才戰略。
第四,促進個性發展。在高校體育教育中,這一點是將大學生體育觀、思維方式、自我意識以及情感發展特點最大化彰顯出來的重中之重。因此,現代化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研究,應對大學生學習空間的拓寬引起重視,以促進學生個性良好發展,有效激發出其潛在創造力的閃光點。
第五,善于把近遠期的課程目標聯系起來,并將近期目標作為階段目標,在將其實現后再實現長遠目標,如此,才能確保兩者方向相同、統一互動,并在教學實踐中,對現代化的課程目標展開有效檢驗與積極發展。
在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改革中,更新體育教育思想和觀念是極為重要的任務,更新觀念將對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改革實踐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要促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良好發展,首先必須轉變觀念與思想。新《綱要》中明確提到:需要將“健康第一”作為重點,保證所有學生受益;注重個體差異和不同要求;推動學生順利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并將其作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濃厚的運動興趣,使其終身體育意識得到培養;確保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對學生展開全面的體育素質教育;從重視教學體育技能,注重發展體育素質的傳統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鍛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轉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結合長期、短期目標,高校體育應以堅實的基礎助推終身體育教育良好發展,引導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并熟練掌握各類運動技能,使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得到培養,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健康、高素質人才。
立足于教育發展史可以看出,在學校教育中,教材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在社會的進步以及時代的不斷發展下,教學資源的內容與形式也發生了顯著改變,但教材仍是一種基本且重要的課程資源。高校應對體育教材建設引起高度重視,將體育教材在課程設置中的作用最大化發揮出來。開展教材建設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將現代教育理念作為基礎,立足于體育在教改方面提出的相關要求,不斷健全教學大綱,把教育教學的改革納入考慮范圍,確保體育課程能夠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結合教學改革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估體系以及考核標準等。并且,以教學改革形勢作為基礎,在編寫和運用教材方面,向學生展現出來的思想以及特點靠攏。在體育課程中應用教材,應將健身和健康的理論指導作用充分突顯出來,促使體育文化和精神的熏陶增強,以便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健身意識,促進體育教育水平提升。
在課程建設中,教學內容建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課程要“精”,首先在課程內容方面得以體現,即增添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全面展現本學科領域取得的各項科研成果,并借鑒成功、優秀的教學經驗,整合各項教學成果,充分彰顯出政治、社會以及經濟等對人才提出的相關新要求。同時,高校對體育課程進行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將教學內容所具備的綜合性、應用性以及有效性等展現出來。立足于競技運動,積極革新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對新型體育教學體系進行構建,即以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作為主要內容,然后將確保學生身心健康作為基本目標,轉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為運動訓練、課外活動、課堂教學三位一體為內容的具有社會趣味性、生活化等特點的模式。其可以促進學生各項身體素質的提高,并順利形成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讓其樹立創新、奮斗以及頑強拼搏的良好精神,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需要摒棄傳統的競技運動方法體系,以終身體育的需求以及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基礎,對新穎的教學方法體系進行構建,積極運用游戲法、觀摩法、討論法等。同時在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校園互聯網對網絡平臺進行開發,實施“課內外一體”的教學模式,共享優質資源,充分彰顯現代化課程特征,用以生為本、教師為輔的教學關系代替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讓其掌握自主權,結合課內和課外、理論和實踐,就終身體育以及職業生涯的培養,開展和體育保健相關的講座,設置一些新型體育自選課程。
一方面,體育課程結構的多元化發展,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正在逐漸深入,大學生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設置類型多樣的體育課程,構建課程結構體系。據相關調查研究可知:40%的高校在研究課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運用了正式教學計劃的方式。立足于此角度而言,積極探究現代化高校體育課程結構的發展模式,應將下述幾個重要特點把握好:首先,確保學生能夠對體育項目進行自由的選擇;其次,拓寬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自由度;最后,使課內外一體化的目標順利實現,為學生構建學習體育的充足空間。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高校體育考核制度。學分制既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學習空間和時間的自由性、自主性和自覺性,同時也與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和實施相順應,其從體制上規范了考核、評價制度的健全,同時為順利實現課程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制定考核制度應以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檢查為目的,促使技術考核難度降低,對鍛煉過程進行強調,積極考核自我建設和健康的實際應用能力。如加強綜合性的考核,除了有能力、知識技術之外,同時還包括學習過程與結果;除了有主客觀之外,同時還有定性與定量;除了有教師評價之外,還有學生互評與自評等方面的考核評價。對知識技術技能轉化為能力的考核,或長期發揮作用的內在素質的考核引起重視,不僅要把學生的基礎和提升幅度納入考慮范圍,同時還要比較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預訂達到的目標等,立足于學生的具體特點與差異,運用多種多樣的考核評價方式等。學生可以借助構建體育理論和實踐試題庫,自主對考核內容進行確定,為學生營造和創設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與環境,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以促進應試教育徹底轉變為素質教育。與此同時,在我國高校教育發展中,也積累了諸多成功的經驗。因此,應加強運作,以確保我國高校課程體系更加健全、規范和科學。
在高校體育課程建設過程中,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是重要前提。課程建設主要是借助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所構造的精品,凝聚了教師的人格魅力、經驗與智慧。所以,在課程建設中,打造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是重要任務。教師是實施課程建設的重要力量,是課程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借助課程建設逐漸打造一支責任心強、教學質量好、教學水平高、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以及科研水平高、事業心強、素質好的課程負責人。除此之外,現階段高校教育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學生對體育知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高校教育中,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顯著,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要積極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為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代化目標的實現盡綿薄之力,如此,才能有效提升體育教學質量。首先,加大和專業教師的交流力度,針對學生未來身體健康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教學活動;其次,全面掌握與體育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運用各個學科涉及的知識,指導學生對體育技能的學習,形成獨具自身特色的體育教學風格。除此之外,學校可以聘請高職稱、高學歷的優秀人才,對省級、校級的教學名師進行培養,促進教師隊伍的師資水平提高。對中青年教師,可以給予其鼓勵,讓其積極攻讀學位、培訓和進修等,促進整體水平提升。打造一支科研能力強、業務扎實、知識廣的師資隊伍,需要在此方面加大時間和資金力度。詳細而言,主要包括為青年教師考研和引入人才提供良好條件,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質體育教師隊伍,才可以將教育教學改革賦予的任務有效完成。
綜上所述,高校要積極革新觀念,不斷拓展思路,滲透具有現代化特點的教學理念,對學生自身的認知潛能進行深挖,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時間和空間拓寬,為體育教學構建良好的環境。借助實現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代化,給予學生幫助,確保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健康觀以及體育觀,推動其自我評價能力的良好發展,提高自身體育技能與素質,以堅實的基礎助推終身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