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體育部
羽毛球作為一種學生娛樂時經常會進行的體育運動項目,即適應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要求,又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體魄,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訓練興趣和訓練意識,深受高校學生的喜愛。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標準的發展與落實,羽毛球訓練也被納入高校的體育教學中,羽毛球訓練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并得到了社會各界及體育愛好者的廣泛關注。針對高校學生而言,掌握良好的羽毛球訓練技巧及訓練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能夠培養良好的羽毛球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的訓練素養發展,提升其訓練效果。因此,高校在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完善的訓練方式,設置豐富的訓練項目,并結合訓練目標開展有效的訓練,從而促進高校羽毛球教學與訓練實際效果的提升。
羽毛球項目在運動方式上較為簡單,只需要兩人便可以進行,并且不受到地域及空間的限制。例如,人們在閑暇時期,可以在小區內進行羽毛球健身娛樂,或者在專業的場地上進行競技對打。因此,羽毛球運動還具有貼近生活的特點,并逐漸取得了高校學生的喜愛,多數學生都有著良好的羽毛球訓練興趣。所以高校在開設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要有效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從而有效促進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意義,并針對羽毛球訓練的方式,進行創新優化,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及差異性特點,提高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專業性,綜合性和科學合理性,開拓羽毛球訓練的樂趣,豐富羽毛球訓練的項目類別。
羽毛球運動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競技性,能夠良好的促進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
在高校羽毛球訓練教學中,首先能夠促進學生提升身體素質,在訓練中可借助一些日常訓練,強化學生的體魄,提升其免疫力,從而幫助學生遠離疾病、肥胖等不良因素。例如,在羽毛球訓練的過程中,要求訓練人員具有一定的視力,因為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緊盯著羽毛球,因此開展羽毛球教學與訓練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視力水平,提升學生的視覺能力,降低學生發生近視或眼部疾病的可能性。其次,由于羽毛球訓練需要學生不斷進行奔跑。在此過程中,可以達到有效燃脂,促進全身的血液系統循環,減少學生肥胖,降低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病概率,提升學生體魄的作用。最后,我國在體育事業上,國家比較重視羽毛球的發展,我國羽毛球運動在國際賽事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取得了很多榮譽。因此,有效開展羽毛球教學與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強化對羽毛球運動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意識到進行羽毛球訓練,能夠幫助自己強身健體,還能豐富課余生活,強化課余體驗樂趣。并且能夠將羽毛球訓練作為一種專業性的能力,促進我國羽毛球事業的良好發展。因此,高校開展羽毛球教學與訓練,能夠有效促進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激活羽毛球教學與訓練意義,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德智體全面發展。
現階段,在我國高校開展羽毛球教學與訓練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實際性問題。首先,由于各高校對羽毛球訓練的實際關注水平較低,導致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方式方法存在錯誤。多數體育教師缺乏專業性及較高的羽毛球訓練技能,專業水平較差,導致羽毛球訓練項目無法在高校的體育課程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多數體育教師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較多,卻沒有實際帶領學生進行訓練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相互結合,導致學生缺乏一定的實踐訓練機會。例如,多數教師過于在意講解羽毛球技術要領,但是在講解結束后,幾乎沒有太多時間給到學生進行自主訓練,并且這種情況并不少見。這種單調的訓練模式,也逐漸讓學生降低了羽毛球訓練興趣,對后續的訓練項目開展是極其不利的。最后,多數教師在羽毛球教學與訓練過程中,沒有遵照學生的差異化特點及個性化需求,導致教學活動開展缺乏針對性,無法提升訓練教學質量。諸如此類問題的產生,要求各高校在開設羽毛球訓練過程中,要注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尋相應的措施來進行問題解決,從而從實際上促進高校羽毛球訓練效果。
高校在開展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首先要求教師端正教學態度,并且要使學生對羽毛球運動有一定的訓練意識。在教學中,教學態度和教學認識是最為關鍵的,教師也要保證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樂趣性和競技性之間的均衡,才能夠有效制定教學計劃,開展羽毛球訓練活動,從而促進羽毛球教學與訓練效果的良好提升。因此,教師應逐步培養學生在羽毛球訓練及日常娛樂競賽中,樹立良好的競賽意識,遵循相關的競賽規則,發展個人的體育競技水平。在進行羽毛球教學與訓練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認真仔細,科學嚴謹的訓練態度。教師也要發掘正規訓練和正規比賽中的競技性,約束學生的訓練要求。例如,在進行擊球力量訓練及全場跑動訓練,擊球速度訓練等等方面,要按照競賽的標準進行要求。教師也要針對現階段學生的差異化訓練情況,組織開展難度不一的訓練或競技比賽。幫助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利用合理的訓練技術進行訓練,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訓練的參與效果,使其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達到身心共鳴的效果,促進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質量提升。
高校羽毛球教學與訓練中,要制定針對性及階段性的羽毛球訓練計劃,從而達到高效的訓練效果。長期的訓練規劃,能夠構建高效的羽毛球訓練過程。因此,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實際訓練情況,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訓練基礎,作為制定計劃的要求,并針對羽毛球訓練項目及訓練的方式,進行有效優化,對各階段的訓練情況進行有效調整,保障羽毛球訓練計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首先,在羽毛球訓練的課程設置中,應設置具體的訓練任務和訓練計劃,明確訓練要求,并針對學生的差異化,開展對應的訓練活動,對于學生的訓練周期進行優化調整,保障項目的豐富性和合理性,立足于提升學生實際的訓練能力和訓練效果,展開具有趣味性和豐富性的活動項目。其次,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訓練活動,可遵照學生的差異化水平采取分層訓練的方式,為每個學生逐步制定良好的訓練過程。并按照訓練過程的要求,逐步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最后,羽毛球教學訓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結合長期的訓練規劃和訓練目標。教師可制定規范化的訓練示范,從而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訓練時間,并提供一定的訓練機會,強化理論知識與實際訓練水平的互相結合,從而最大化促進學生的訓練效果提升,保障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良好發展,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效開展羽毛球教學與訓練活動(見表1)。

表1 高校羽毛球教學與訓練計劃
為有效保障高校羽毛球教學與訓練活動的開展,教師應注重促進學生的羽毛球戰術思想提升,并在訓練過程中設置相關的對抗練習項目。首先,在羽毛球訓練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掌控學生的訓練節奏,避免學生在某個訓練階段,產生較高的能量消耗。要根據學生的個人身體情況,科學合理的組織訓練項目,分配訓練過程。其次,教師在訓練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戰術思想提升,從而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結合戰術思想來靈活應用,感受羽毛球訓練效果及實際的戰術對抗能力。最后,在訓練過程中也應結合對手特點,來設置訓練項目,而不是刻板的進行訓練,要靈活運用訓練思想,提升學生的臨場對抗能力,感受羽毛球運動的競技性和樂趣性。在組織訓練過程中,教師也應結合部分理論知識,向學生滲透羽毛球方面的文化和歷史知識,引導學生深入發掘羽毛球的訓練特點,了解羽毛球運動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從而使其拓展運動項目,激發羽毛球的訓練積極性,提升訓練效果,從而有效完成訓練目標。
高校羽毛球訓練教學中,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是極其重要的。心理素質的提升和發育,直接關系到羽毛球訓練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高校開展羽毛球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實際的心理特點,開展相關的心理素質訓練活動。由于羽毛球運動具有一定的競技性,而不同心理特點的學生,在參與到訓練過程中,相應的心理活動也是不一致的。例如,由于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抗壓能力,在訓練過程中,即使遇到了一定的瓶頸期,也能夠突破瓶頸,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但是還有部分學生由于沒有過強的抗壓能力,很容易在訓練過程中,遇到阻礙就會產生氣餒的想法,甚至對羽毛球訓練產生逆反心理,逐步喪失訓練興趣,無法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可針對性進行相關心理引導,開展心理強化訓練課程。例如,教師在羽毛球教學與訓練中,可利用自我暗示法,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效果提升。教師可向學生滲透心理素質訓練的重要性,并積極引導學生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進行自我暗示,提升學生自信心。可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采用我能行、我可以的一些心理暗示戰術,激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此外,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向學生滲透正能量和積極思想,避免學生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產生對羽毛球訓練的逆反心理,從而指導學生集中個人精力和體力,進行集中訓練,積極訓練。最后,在學生的心理調整方面,教師也應注意重視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抗壓能力,在訓練過程中,可適當提升對學生的鼓勵和贊揚。如學生產生不良情緒和不良心理時,教師也需要及時發現,及時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羽毛球訓練過程中,從而全方位保障高校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效率效果。
總而言之,在高校羽毛球教學與訓練中,掌握良好的羽毛球訓練技巧及訓練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能夠使學生培養良好的羽毛球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的訓練素養發展,提升其訓練效果。教師需要為學生的訓練過程制定良好的計劃,注重實戰對抗訓練計劃的開展,注重訓練階段性及實際的訓練活動,開展豐富訓練項目,優化訓練過程,豐富訓練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以及完善性,從而有效促進高校學生的羽毛球運動素養,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體魄,從而實際推動我國高校羽毛球教學與訓練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