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眾多教師還未厘清先進的教學模式,或沒有注重教學目標引領作用,只是一味地注重技、戰術教學觀念——僵硬教學模式。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專注技能培育,少理論知識素養培育。教師專注技術和戰術而教,學生為應付技、戰術考核而學,這樣,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懂技、戰術方法,從而對于理論知識一概不知,生搬教材,忽視適應社會和學校多向多層次的需求。籃球教學意味著如何去教學生,而不是訓練學生,是“教”與“學”相互聯系的過程。理論知識是支撐材料,從中理解去做、學,弄懂專業技能,然而,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忽視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忽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把一堂籃球課變為一節專業訓練課。教學與專業訓練有一定的區別,教學和專業訓練的對象不同,不能用專業訓練方式來教學,這樣會造成學生思維固化,自我革新意識下降。缺乏帶動籃球運動的推廣與發展,從而影響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教師只為訓練而訓練,學生只為練習而練習,這是一種僵硬的教學模式,學生按部就班,缺乏個人思想及自主意識。籃球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反饋的過程,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主要來源于教師的觀察、分析、歸納。教師不僅強調注重專業訓練,更加強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素養的培育。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技能水平、增強身體素質、掌握技戰術,從而在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但不能有了成績,少了個人素質修養。如有的學生在比賽中顯示出自己的無禮傲慢,不把裁判、規則放在心上,而籃球本身就是身體接觸較大的運動。一旦身體產生接觸,難免會發生碰撞,這時,學生只關注比賽及得分成績,甚至辱罵裁判等行為。這些行為都應由教師加以教育引導,教育學生有知識、懂理論。
籃球課堂教學有這幾個步驟: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課本、課堂、教師為中心的現象較為嚴重,照本宣科、照搬教材;一堂課傳授超綱內容;教師身份顛倒,忽視學生為主體的宗旨,一味講解示范。學生開始接受新內容時處于懵懂狀態,缺乏理解探究,從記憶到理解再實踐。教學中未從這幾個領域著手,與教學內容聯系不夠緊密,導致課堂氣氛較沉悶,課堂效果不理想,學生對該內容沒有產生興趣,互動探究練習下降,忽視分析、評價、創造等高階認知的培養。
教學——不是單單地做宣傳,上課到下課,而是“教”與“育”之間的銜接。從傳統的教學觀念到至今的課程改革中,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環節必不可少。教學不是為了單一地把知識傳給學生,而是從學習知識中綜合提高個人素養,塑造自身價值。
傳授知識和能力培養,將課程思政的“德智體美”理念融入教學體系中,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以及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向,挖掘課程思政的元素。在以下幾個方式中采用課程思政元素:第一,凸顯課程本質“立德樹人”,無論是籃球教學還是其他教學,都要從培育什么樣的人開始,以德育人,以德服人,才能做好教學的基礎。“一流的課程應該是實現知識傳授、價值觀引導和能力培養有機統一的課程,其中的價值觀引導就是課程思政”。如在籃球教學比賽中,學生之間的相互致意及對裁判的尊敬、規則解釋的理解等全方位貫穿,追求育人無處不在。體驗讓學生無論在課中還是在比賽中學會嚴守紀律、端正思想等教育,讓學生明白在體育活動中應該有什么樣的言行舉止,加強學生的精神文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第二,將課程理念貫穿籃球教學流程,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學習能力為重,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實行創新型教學方式及創新型教學手段,鍛煉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與素養的培育。籃球本身是一項技術性、戰術性較強的運動項目,需要教師運用靈敏、較為邏輯性強的教學方式帶動學生的“反思創新”。如不僅能線下教學,而且可以結合線上多媒體的應用。學生通過某一個籃球運球動作觀摩,從中得出自己的反思及一些建議。運用這一教學方式,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拓寬教學深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反思探究;創新實踐能力;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三者深度融合。將課程信念、教育素質、專業素養、個人發展等思政元素滲透到籃球教學過程中。不僅為體育課程教學增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時代需求人才,而且也能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第三,教師應挖掘課程思政的元素,把體育終身發展精神和健康第一理念貫穿教學過程當中。女籃精神的發展,NBA 籃球比賽的發展,CBA 籃球比賽的發展,平時籃球比賽精神等貫穿教學中,使學生體會這種體育精神,融入這種精神,學習這種精神,形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學。同時,在學習精神過程中,注重健康第一理念,健康的體魄是學習的前提。作為一名專業體育生,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具有心理健康,同時營養方面也要做到均衡。籃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安全原則,籃球運動帶有攻擊性,不避免有身體沖突及各方面損傷。教師教學時,灌輸健康第一理念,促進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不忘健康及終身發展。
課程思政元素下,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實踐,也是理論素養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從專業知識講解,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加強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發展能力。此時,理論素養是核心,從思想的灌輸到分析再到運用,不僅是理論知識傳輸,同時也是課程育人的職責。只有技能與理論相結合,才能凸顯教學效果。籃球的技能性較強,教師應注重不能單單直觀性技能,此時智育也發揮重大作用。靈活性運用知識,創新性使用知識是課程育人的前提。
在教學中,進行人格素養培育,育人與教學結合,學生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做人,無論你有多高的學歷,丟失個人的人格素養,將會失之大才。學習中要刻苦努力、刻苦鉆研、尊重師長,創新自己是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不只是專業的訓練,也不只是單單的德育課,而是兩者相結合,將課程思政帶入、融入籃球教學中。
課堂中教師講解示范是基礎,要實時關注學生。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以學生為本,學生終身教育為任務。教師教學中要積極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之間進行積極探究,合作學習。籃球知識相對復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理論相較困難,技能學習動作意識難以掌握,這時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以簡單易懂方法教學,而且要以合作式教學,使學生體驗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的意識。這樣也給學生帶來學習興趣,從學習中尋找快樂。
籃球運動精神是體育精神,是理想、道德、理念、專業技能及理論知識的構成,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女排精神、拼搏精神、團隊互助精神、創新精神的需要。而課程思政是體育發展的必要因素,是對弘揚體育精神的實施路徑。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思索、不斷反思創新,引導學生積極奮進,積極思考,頑強拼搏超越自我。并且在籃球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技能傳授與品德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去領會體育的意義,知識與思想同時提升,并不斷將這項體育精神進行傳承創新。
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關鍵,是引領社會進步的力量。籃球運動不僅是身體運動,也是心理的對抗,更是人格素養的養成。課程可使學生在籃球運動中鍛煉身體,鍛練心理,同時也培育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籃球教學融入思想教育中,使學生在教學中領悟課程教育,在教育中領悟體育內涵。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嘗試去體驗,去學習新的知識。

在目前的籃球教學中,通常會出現無味感、枯燥感,甚至時效性差,教學質量低,教學效果不佳等情況。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教師在教學時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缺乏創新,導致教學能力難以提升。此時,學校應組織教師學習進修,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及政治思想能力。讓專業知識與理論知識同思想教育共行,提升教師學習素養,牢記“以體育人”的教育理念,樹立學生學習的正確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同樣的教材,進行同樣的練習,但感受和體驗不同、掌握程度不同。這就嚴格要求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同時專研教材,創新教材及教法。盡可能地通過創新教材,變換教材的形式及練習手段來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教材教法創新與課程元素融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教材教法創新帶動教師思想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是提升籃球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籃球教學理論發展的需要;第二,教法觀念更新、內容創新、方法創新、功能創新、教具創新;第三,加強學生學習,提高籃球理論素養,加強學生深入實踐,注重經驗積累,移植借鑒,學習其他相關學科。將課程元素融入其中,從教材教法出發,創新式教學便突出了多思維、邏輯強的觀點。在運動教學中也需要選擇一種具有針對性和學生運動興趣性、比賽形式競爭性、教學方法實用性、更易學生掌握的新型運動練習項目,根據不同運動的教學特點要求,來研究制定出并選取有效的運動練習指導方法。
筆者認為體育課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教學分組織形式與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在實施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特點采用不同的練習手段。例如在練習籃球的雙手胸前傳、接球的練習課中,在老師教會每個學生雙手傳接球后的模仿技術練習時,隨后進行一個分組模仿練習:首先,徒手自由地進行模仿技術練習后,在原地操作雙手在胸前胸后傳接球(無球),體會傳球的技術動作。目的:旨在培養每個學生的獨立觀察思維能力,讓每個學生從中體會如何正確學習該項的技術,學會自我評價,培養今后的自主探究學習。其次,分組進行傳球練習(兩組)兩人一組面對面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有球),目的:讓學生感受有球時傳接球的動作要領,學會自主學習,在學習中怎樣提高技能水平。兩人一組面對面進行練習,操作過程接球原地握手接球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左右不同方向快速移動完整的接球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目的:為了充分讓每組練習,學生根據自身接球運動學習能力實際情況,進行各種自主性和運動探究性的接球學習,進行不同具體知識點和層次上的接球練習。為了充分激發每組學生接球練習的強烈接球興趣,調動每組接球學習者的運動積極性。教師巡回地對分組學生進行接球練習前的指導,與每組練習學生相互溝通互動進行交流,適當地主動參與到練習中,給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主要目的是為了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地去學會自我的課堂總結,通過這樣的練習形式,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自信,激發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強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