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身心發展不僅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也對全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初中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措施,以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對有效開展積極心理學教育提供相關借鑒。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用措施
隨著教育質量的提高,公眾對學生素質的綜合要求逐漸提高。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使他們專注于學習和生活。初中階段,教師應提高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采取精準合理的教育措施,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提高自制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理性反思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課程目標單一
目前,大多數心理健康課程旨在傳播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心理健康培訓來預防、減少心理問題,筆者認為這是對生活的被動反應。心理健康課程的目的可以是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素質,并在生活中發揮作用。
2.教育內容片面
一個人的心理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挖掘學生積極的一面,消除消極的一面。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普遍只關注學生心理消極的一面,片面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存在的消極問題,這導致學生只關注自身心理的消極層面,對積極的心理缺乏了解和關注。
3.教學方法僵化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多以問題為出發點,以了解和掌握知識為目標,注重問題的預防和解決。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看到六步教學模式,類似于提問、傳授知識、呈現情景、討論、總結、掌握和預防問題,缺少互動交流的體驗,教師始終起著主導的作用,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這樣的授課手段陳舊,教學方式過于僵化。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1.深刻理解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與目的
首先,教師要深刻理解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目的。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但從現有的心理學研究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培養健康的心理人格一般包括兩個方面:學生積極適應健康人格和積極發展健康人格。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健康的人格可以有效消除消極人格對人的影響,從而提高個人的心理契合度,促進個人人格的改善和發展。因此,在當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并將其作為教育學生的主要目標。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積極的心理教育在改進教育方式方面的意義。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有很多措施,但這些措施在某種意義上只是對消極和病態心理的應對,而不是真正的健康措施和評估。積極心理學是利用積極的指標,從積極的心理狀態的角度來衡量和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情緒問卷、福代斯情緒問卷、正面情感指數和負面情感問卷等,不僅可以診斷和治療一些心理問題,還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2.充分擴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范圍
目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非常狹隘,教學內容有待擴展。例如,在《做情緒的主人》一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生活,討論與“生存”“情感”和“大師”相關的認知行為或情感體驗活動。在“To joy and happiness”課上,學生可以討論一組關于良好習慣和積極性格的詞語,并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快樂的成長經歷。另外,積極心理學的應用也有環境要求,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受學校環境的影響,還與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直接相關。尤其是中學生,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都處于可塑性最佳關鍵期,社會和家庭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心理成長起到關鍵作用。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生的積極心理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討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三者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
3.著力變革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方法
對于思維、性格不同的學生,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實現這樣的目的需要教師自覺引導和有條件的支持。
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為學生創造一些實踐機會,讓他們做足夠的練習。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學能力。可以依靠協作學習小組的支持,倡導優秀學生幫扶、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教師還應提高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比重,賦予實踐活動靈活性、趣味性和開放性,以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現實中,教師還可以建立網絡教育渠道,如在微博或其他自媒體平臺上創建賬號,并將日常學習內容上傳分享到平臺。還可以指導學生創建匿名賬號,與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溝通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難題和心理上的困惑,教師要及時予以幫助。匿名交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隱私,這讓學生遇到問題時愿意尋求教師的幫助。此外,該渠道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對于學生來說,互聯網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積極努力開展在線教育,將積極心理學的概念與學生在線生活的特點相結合,設計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心理學課上的感恩教育內容在線推送相關視頻,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4.建立和諧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與氛圍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先贏得學生的信任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因此,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教師應充分尊重、信任、關心和愛護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成長。在課堂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成長體驗和良好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實踐平臺,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還可根據實際情況,每學期為學生組織健康、有意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為學生安排心理測量。通過測量結果,學生可以分析最近的心理狀態,然后“適當治療”。還可以開展心理知識競賽,通過參加比賽,學生可以學到很多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這些知識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正能量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此外,學校需要更多地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逐漸適應和融入這種健康的氛圍。
教師需要在整個初中階段不斷學習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繼而應用到教學中,創造多種教學模式,打造高品質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合理運用積極心理學,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提高其解決和應對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使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南.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探析[J].今天,2021(10).
[2]胡楠.探討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
[3]盧曉娜.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讀天下,2020(20).
韓艷華? ?江蘇省昆山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