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馨雅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綠色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由之路,綠色經濟在發展的進程中,會遇到諸多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綠色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預測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調整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穩定發展。
關鍵詞:綠色經濟;發展現狀;趨勢
綠色經濟在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優勢較為突出,為了使綠色經濟發展實力能夠得到有效增強,需要相關部門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確定主要的工作重點,并且還需要做好關鍵技術的相互整合,增強綠色技術的運用效果,充分體現綠色經濟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滿足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要求。
一、綠色經濟的概述
(一)發展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已經躍居于世界前列,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與此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問題。例如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資源消耗量提高,并且也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影響較為突出,違背了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在此背景下要調整現有的工作方案,推動綠色經濟的穩定發展,解決以往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因此在新時期下要積極的轉變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綠色經濟上,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相互協調,以此來增強整體的發展水平[1]。
黨中央不斷加大自身的工作力度,引領綠色經濟的全面落實,認清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準確判斷綠色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上廣泛關注的問題。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綠色經濟的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國戰略發展目標中,也明確指出了要促進綠色經濟和社會經濟各方面之間的協調發展,適當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我國綠色經濟發展前景較為廣闊,并且在我國相關規章制度支持下,使其能夠朝著規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并且轉變了以往粗放式經濟發展中的弊端,協調不同的產業結構,全面增強綠色經濟當前的發展水平,配合科技創新,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此來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綠色經濟屬于動態變化的系統工程,需要和經濟和資源進行相互的連接,展現綠色經濟在新時期下大力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協調不同產業結構模式,全面增強綠色經濟當前的發展實力,為各個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
的支持。
(二)內涵
綠色經濟屬于立體化的思想理論以及發展體系,生態農業、循環工業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綠色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更加高效率和和諧的新型增長方式,并且還需要適當的調整相關的產業結構,更加貼合于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背景,與此同時還需要總結以往綠色經濟發展的主要內涵,調整現有的工作方案并且落實可持續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還需要轉變以往就經濟結構所存在的不足,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制定與之對應的發展模式和我國規章制度進行相互的協調,使其能夠有充足的發展實力,以效率、和諧為主要的關鍵詞,促進綠色經濟在新時期下朝著更加穩定的方向而不斷地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政策之間的相互融合,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邏輯力以及推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有效轉變,并且也可以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全面地提高綠色經濟的發展水平。
(三)價值
綠色經濟本身能夠將經濟社會環境進行相互的融合能夠搭建一體化的工作模式,全面提高發展水平。綠色經濟模式是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的基礎形成的新型經濟發展方式,是以自然生態為主要基礎,之后再配合著政府的主導和市場引導調整現有的發展模式,制定一系列的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符合生態系統的制度內容,將引導和推動進行相互的融合,真正的實現各個環節的綠色化發展,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問題,從而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綠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及時的解決在當前產業結構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落實動態化的原則,及時發現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落實全過程的跟蹤原則,調整現有的產業更新機制,從而使產業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增強。另外,相關部門也要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特點,將不同生態系統納入其中,完善當前的預測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在關鍵節點融入先進的技術方案,落實精細化的工作原則,提高綠色經濟的發展水平。
二、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國民綠色經濟意識較為薄弱
為了使我國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認真分析綠色經濟發展現狀,逐漸調整現有的工作方案,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提高。雖然我國當前綠色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國家也加強了對產業結構的改革,但是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矛盾需要解決,因此需要具備客觀性的意識,正確應對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等難題,提高綠色經濟的發展效果。從我國當前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政府和民眾的綠色意識非常的薄弱,一部分政府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惜損害當地資源以及環境。比如一部分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雖然自然環境較為豐富,但是并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來發展各項產業模式,反而建立更多的工廠,不僅會對土地資源造成影響,還會出現水資源污染的問題造成環境的持續惡化。另外一部分民眾還存在著綠色消費意識較為薄弱的問題,比如一部分游客在外出旅游時會出現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問題。國民意識淡薄直接限制了綠色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在新時期下需要解決這一問題,逐漸的調整現有的工作方案,全面增強綠色經濟的發展水平。
(二)創新力不足
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并且發展循環經濟也依靠技術創新。雖然我國已經給予相關企業的大力支持,但是企業還存在著創新力不足的問題,在突破方面很難獲得有效的發展。例如我國在支持創新型企業方面和發達國家相比數量較少,很難跟隨綠色經濟發展的腳步而不斷的創新當前的工作方案。另外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存在著建設力度不足的問題,這也是我國綠色經濟很難創新的關鍵因素。從國民經濟總值來看,國家對于綠色經濟資金投入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也會出現人才的流失。在引進國外技術時并沒有和我國國情進行相互的匹配,導致綠色經濟發展存在著較為盲目的特點,無法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F0ED9CB1-5B88-4BD0-8813-9D7AF5674F2D
(三)產業結構有待調整
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但是在當前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產業結構有待調整的問題。從我國當前發展現狀來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出現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第一和第二產業在整體產業模式中比重過高,雖然我國在近幾年來實施了退耕還林等相關的政策,但是由于我國農業人口較為龐大,地區情況較為復雜,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例如在青海省大部分農民還是以放牧為主,過度的放牧會出現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問題,對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雖然我國對工業結構進行了調整,但是總體上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偏多,并且一部分地區也并沒有明確自身工作職責來進行產業結構的全面監督,再一次的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在我國發展進程中第三產業發展相對來說較為薄弱,整體的上升空間和上升潛力并沒有全面的打開。因此在新時期下需要根據綠色經濟的發展現狀,調整現有的產業結構模式,以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為主,有序實施綠色經濟發展方案,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及方向
(一)提升國民綠色意識
由于在以往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國民綠色意識不強的問題,限制了綠色經濟在新時期下的穩定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綠色經濟的發展現狀,適當的提高國民的綠色意識,逐漸改善當前的工作現狀,從而使綠色經濟能夠朝著更加正確的方向而不斷的發展。意識是引領后續行為的重要基礎,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發展創造者,需要具備較強的綠色發展意識,以此來決定綠色經濟的發展走向。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并且在地區內部定期開展綠色經濟培訓以及講座,根據地方綜合情況全面的考察地方政府的業績,促進政府部門能夠加強對綠色發展模式優化的重視,程度調整現有的發展方案,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提高[2]。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在地區內部普及和宣傳綠色發展理念,使更多的群眾能夠認識到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背后的內涵,更好的約束好自身的行為,避免出現環境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問題。我國相關部門也要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綠色經濟發展隊伍中,全面提高群眾的綠色意識。并且在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理念,為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支持,也有助于凸顯政府部門在新時期下的重要引領作用。
(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帶動著經濟的全面進步,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適當的提高企業當前的創新能力,實現資源的科學配置,從而使綠色經濟能夠達到預期的發展狀態。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重要動力,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承擔者,需要明確自身在新時期下的發展重點,轉變自身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而使綠色經濟能夠有足夠的技術支持,推動綠色經濟朝著新的方向而不斷的發展。國家和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科技創新資本的投入力度,在政策方面提出更加豐富的優惠政策,引領綠色經濟朝著新的方向而不斷的發展。另外國家還需要加強對知識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培育,完善人才隊伍的建設,企業也要適當的改善高素質人員的薪酬待遇,引進具有一定的管理經驗和高科技的人才,轉變企業當前的管理模式,適當的提高勞動效率,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完善,使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3]。相關企業要適當地轉變以往的工作重點,使各個業務能夠朝著綠色和可持續的方向不斷的發展,解決在以往發展過程中高污染和高能耗的問題,為企業在新時期下的穩定進步提供重要保障,也有助于增強綠色經濟的發展實力,克服在以往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此外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經濟也在不斷壯大,資源在全社會中進行了廣泛的流通,為了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問題,需要相關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互聯網技術滿足資源循環利用的要求,防止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適當的提高資源本身利用率。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鼓勵企業探索新型的渠道來發展共享經濟,利用現有的資源和信息流通,推動綠色產業鏈的不斷發展。比如可以大力發展共享單車、共享超市等等,直接搭建消費者和產品的鏈接。既節約了不必要資源的浪費,還有助于防止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推動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低碳循環經濟
發展低碳循環經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社會上廣泛關注的問題,并且各個國家在追求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優化活動,因此我國需要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加強對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以此來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還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能夠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而不斷的進步。在低碳經濟理論提出時,我國資源和生態方面均有所優化調整當前的產業結構,為市場發展增加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企業也要明確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職責,將創新意識落實到不同的發展環節中,可以適當地借鑒發達國家在發展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方面的相關經驗,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逐漸調整現有的工作方案,全面的增強企業當前的發展實力。相關企業可以進行相互的合作,共同的推動產業結構模式的調整,并且在全社會中帶動良好的發展氛圍,以增強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為主,有序實施當前的改革方案,從而使企業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此外,政府部門可以為這部分企業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例如稅收優惠政策等等,逐漸的提高企業當前的創新力,使企業能夠有充足的動力,加快綠色經濟的發展步伐,為綠色經濟的多元化進步提供重要的保障。
(四)加強科技創新
綠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與水平的重要支持,因此在實施工作中需要根據特征性的發展現狀,加強科技創新,逐漸消除在以往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根據地區的特點充分調動綠色經濟的發展活力,以此來提高整體的工作效果。首先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強對人才驅動發展的重視程度,相關地區在人才引進方面需要搭建高素質的工作團隊,并且適當的改善人才的薪酬待遇,全面的激發高素質人才的積極性以及工作熱情,保證綠色經濟的穩定發展,另外在獲得充足人才知識的背景下,要增強科技的投入力度,科學技術屬于第一生產力,綠色技術包含了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從生產包裝到運輸環境要注重綠色環保的問題,優化當前的產業結構,全面的提高綠色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關企業可以和高校開展有效的科研合作,通過產學研相互結合的方式,注重綠色科技成果的有效發展,并且還和綠色資源進行相互的匹配創新綠色生產技術層面,提高綠色技術的發展水平。
其次在后續工作中要加強對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要明確不同主體的工作職責,全面的提高科技創新的效果。政府部門需要對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到不同的政策頂層設計環節中,管理部門需要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使綠色經濟能夠煥發出新的活力。例如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做好綠色公共設施的建設,搭建宜居的環境,并且還需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全面的提高綠色經濟的發展水平。在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發展局面,滿足綠色經濟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在潛移默化中促進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整。同時政府部門還要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定后能的相關技術模式,并且倡導人們采取綠色生活方式,例如生活垃圾處理和綠色出行等等,從而提高整體的發展水平。隨著時間推移,在后續工作中需要注重第三產業的有效發展,適當的提高資源本身利用率,全面的增強資源的開發力,淘汰落后的產業結構,以此來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力量,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提高綠色經濟的競爭實力。政務部門需要做好經驗的總結,根據綠色經濟的本質性內容調整相對應的政策方案,并且制定相對應的扶持政策,幫助綠色科技企業渡過難關。
四、結束語
在新時期背景下,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根據我國國情制定完善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并且還需要將綠色經濟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上,通過不同措施大力擴展綠色經濟的發展范圍,構建資源節約型的社會,全面增強社會的發展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幸福感。
參考文獻:
[1]許娟.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現狀與展望[J].可持續發展,2021 (05):110-112.
[2]謝海燕.綠色發展下循環經濟的現狀及方向[J].宏觀經濟管理,2020 (19):61-62.
[3]應森源.對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前景的研究[J].環球市場,2019 (03):52-53.F0ED9CB1-5B88-4BD0-8813-9D7AF5674F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