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農村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應重點應該把好“十關”,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發展。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注冊登記;建章立制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行業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把關和審核職責。特別是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好牽頭抓總的工作職責,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應該重點把好“十關”,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發展。
為幫助合作社順利取得法人資格,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例》的規定,主動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溝通、協調,提供待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情況,通報擬成立的合作社籌備的進展情況,市場監督機關應該積極提供登記服務,制作好規范的合作社登記注冊材料示范文本,供新成立的合作社查閱,方便合作社注冊登記。對于產業基礎薄弱、社員數量少、缺少固定場所暫時不具備條件,但是積極性高的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流通的農民大戶,農業農村部門應該建議并且指導其先去民政部門登記,成立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農民協會”,待協會發展壯大并且具備獨立的經濟生存能力后,再指導其轉制成立運作規范、權責明晰、自負盈虧的市場經濟下的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
要幫助合作社規范內部管理,農業農村部門應按照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幫助合作社籌備組制訂章程,明確合作社建立的宗旨、業務范圍、社員入社條件程序、理事會和監事會的職責、盈余分配的辦法、分立合并及撤銷清算等基本原則和規定。同時幫助合作社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在依據《合作社示范章程》規定的基礎上制訂《財務管理》《盈余分配》《民主建社》《科技培訓》等基本的示范性規章制度,提供給農民合作社參照執行。成員入社要履行本人申請、理事會審核的民主管理程序,社員要填寫《入社申請表》,履行出資入股的義務,才能享有對應的權利。
要落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的合作社“民辦”的原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嚴把注冊登記關,新登記的合作社必須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出資入股的農民社員要達到80%以上。20個社員以下的合作社吸納企業(事業)社員不能超過1個。出資方式可以靈活多樣。龍頭企業、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參股合作社,出資總額最多不得超過出資總額的20%,而且堅持社員一人一票基本表決權,出資較多的龍頭企業擁有的附加表決權總票數,不得超過本社成員基本表決權總票數的20%。政府機關、具有行業管理職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得參與合作社的組織領導。
要落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的“民管”原則,農業農村部門應該幫助合作社醞釀組織機構和具體人選,理事長應該是產業帶頭人、營銷能手、或者村級組織負責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能真正發揮領頭羊的作用。理事長和理事會要對成員大會負責。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召開設立大會,選舉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理事長、理事、經理和財務會計人員不得兼任監事。 理事長、理事、監事會成員,由成員大會從本社成員中選舉產生。
要落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的“民受益”的原則,農業農村部門要統一監制《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證》,按照法律規定制作統一樣式和格式的《社員證》,要求合作社通過統一發放《社員證》明確社員的入社入股、盈余分配的權利義務關系。《合作社社員證》,記載社員入股的金額、盈余返還、公積公益金量化給社員等情況;同時還要建立成員賬戶,明確記載社員與合作社農產品的交易量,可分配盈余的60%以上要按照社員與合作社交易量(額)比例進行分配。按照交易量返還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員賬戶中記載的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以及本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和他人捐贈形成的財產平均量化到成員的份額,按比例分配給本社成員。
要發揮合作社示范和牽動作用,鼓勵合作社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應用、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要發揮載體和拉動作用,主動為社員提供公共政策咨詢,搜集和發布供求信息、建立網站,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和網絡營銷平臺。農民合作社要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生產服務場所,活動場所面積應該在50平方米以上。要具備一定辦公設備,配備寬帶、電腦、打印機等信息化設備,要具備網絡直播銷售帶貨的基本條件。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每年對合作社成員的統一培訓應在1期以上,向合作社社員常年開展有關生產經營方面的信息服務。
農業農村部門要指導合作社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制定和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要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合作社生產基地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的落實情況,鼓勵條件具備合作社積極申報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協助農民合作社注冊登記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引導合作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同時也要嚴厲打擊以次充好、摻雜使假行為。
合作社登記后,農業農村部門要擔負起財務管理指導的職責。縣鄉經管部門應該指導好農民合作社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合作社財務輔導員制度,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建立總賬、明細賬,設立成員賬戶,進行完整的會計核算,定期向縣鄉農經部門報送《資產負債表》《盈余分配表》《社員權益變動表》。對基礎好的合作社鼓勵其聘用財務人員獨立會計核算,對財務基礎薄弱的合作社,鄉鎮經管站應該主動為其代理賬目核算。合作社每年應該至少向社員將財務狀況公開1次,至少向上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報財務表1次。
農業農村部門應該指導合作社落實好法律規定開展民主議事,建立民主議事制度。每年召開一次成員大會或者代表會議。農民專業合作社召開成員大會,出席人數應當達到成員總數2/3以上。成員大會選舉或者作出決議,應當由本社成員表決權總數過半數通過;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以及設立、加入聯合社的決議應當由本社成員表決權總數的2/3以上通過。理事會會議、監事會應該每個季度召開一次,會議的表決,實行1人1票。
農業農村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機關要在指導、監督和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中,自覺遵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相關政策,找準自身的定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努力在當好參謀、搞好服務上下功夫,把握好管理服務的政策界限。堅持合作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宗旨。切實保障農民合作社的民辦屬性,支持農民合作社按照《章程》規定開展自治性民主管理。在具體工作中秉承“引導不參與、支持不干預、服務不包辦”的原則。要精心指導、大力扶持和切實服務,支持農民合作社建成拉動產業調整、提高組織化程度、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作者簡介:李坦軍(1973-),男,曾任鐵嶺市政協第六屆、七屆、八屆委員,無黨派人士,高級經濟師。現任政協西豐縣十五屆委員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