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要:要想實現中職學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創新,一條十分可行的發展路徑是將"非遺"與藝術設計教學相結合,并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與發展。每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都需要認識我國"非遺"的豐富內涵,積極擔當起保護和傳承"非遺"的重擔。本文主要論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的原則并提出了具體的傳承方案。
關鍵詞:中職學校;藝術設計課程;非物質文化遺產;措施
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直觀地表現了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凝聚了辛勤勞動人民的智慧,顯示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記憶越來越深,在時代延續下可以讓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綻放更多的光彩。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一)表達性原則
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創造性地應用于藝術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其主要目標是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讓學生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了解傳統工藝的特點。深刻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性和技術性特征,用自己的知識在現代藝術設計學科中表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文明中的豐富生命力,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這樣一來,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繼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自覺表達和創造非物質文化遺產[1]。
(二)傳達性原則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設計的融合還需要“非遺”藝術家的支持。但是,現階段,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家通常年紀較大,不可能完全致力于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首先做好設計的準備,以直觀的視頻和圖像形式展示操作過程,與學生一起完成創意設計。接著,讓學生在現場接受藝術家的指導。通過這種交流,學生可以充分調整感官力量,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
(三)藝術性原則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所以能源遠流長,是因為它自身具備獨特的審美特征,其美學內容中包含了寶貴的歷史價值和文化美學價值。所以,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過程中,老師必須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背景中入手,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其功能價值、人文價值等。如在課堂過程中,老師就能夠通過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成背景,啟迪學生,并讓學生通過表達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感受,以美學視角進行反思,從而在了解背景中獲取藝術設計啟示,更好地在藝術設計專業中表達對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的藝術性[2]。
二、中職學校藝術設計課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相結合的方案
(一)開展“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活動
在現實生活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通常是經驗豐富、才華橫溢、技藝精湛的藝術家。這些有經驗的藝術家有獨特的技能,專注于特定領域。他們從祖先那里繼承技術,最終發展出一種優秀的手藝。通過他們的創造,平凡而樸素的生活和技藝才能有了光明的光輝和永恒的生命。由于國家對藝術文化的保護,他們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活動需要結合國家藝術設計專業最先進的教育內容,促進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創新發展。目前,我國“非遺”已成功進入校園。如傳統手工藝(如剪紙、刺繡、木雕、扎染等),這些工藝都代表著不同地區、民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豐富了視覺內容,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表演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完善實訓教學內容
在中職學校藝術設計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為了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真正融入其中就需要開展實訓教學,完善實訓教學方式。在選擇實訓項目時,也需要確保學生全面學習、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訓內容的選擇可以是承德滿繡傳承人閆桂維、氏布糊畫傳承人滕天一、以及豐寧滿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石俊鳳等。現如今,中國在不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取得了顯著成效,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也就使得實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對傳承人獨特的技藝表示驚訝,這也能激起他們對“非遺”文化學習的興趣。此外,基于實訓教學,學校也需要定期開展與“非遺”內容相關的活動,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如“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專項活動”,學生們在設計時也能更加注重對生活的觀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堅實保障 [3]。
(三)設計元素的創新
在中職學校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創新設計元素。例如,在設計傳統雕塑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傳統工藝,如“泥人張”、無錫彩塑和鳳翔泥貨來豐富現代雕塑設計的元素。其次,色彩的使用也需要創新,色彩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運用也有不同的觀點和表現形式。在商品設計、包裝設計和動畫制作過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色彩表達可以用來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再者,是材質和工藝的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許多工藝和材質,現在許多傳統工藝和材料消失了,一些新材料出現了。在用新材料表達傳統工藝時,我們必須繼續學習、探究其融合方法,不能失去傳統工藝的風格和魅力,不斷優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恢復市場。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藝術設計的實踐課程中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資源能夠幫助學生發現藝術設計的靈性,從而豐富他們的藝術設計靈感,使他們設計出的產品更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
參考文獻:
[1] 李詩琪. 剪紙藝術在中職學校的課程開發與設計研究 ——以陜西為例[J]. 現代交際,2019(17):202,201.
[2] 宋志強. "非遺"項目傳承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中的實踐與思考[J]. 河南教育(職成版),2017(12):47-48.
[3] 鄭霄劍. 基于藝術設計學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法分析[J]. 美術文獻,2020(2):151-152.26B27259-3B61-4944-B236-2C38F1FAA5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