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
摘要:德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新課改斷不斷深入,德育愈發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重視。如何發揮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勢,為學生滲透更高效的德育教育已成為廣大一線高中語文教育者的熱門研討方向。文章基于此背景,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教學案例,以優化高中語文閱讀與德育融合教學為目的,從塑造家國情懷,構建道德標準,培養積極心理三個角度出發,發掘語文學科中德育的獨特優勢,旨在啟發一線教師。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德育
高中語文學科具備人文性特征,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教育目標和實踐性學習方法均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以人為本的教育使學科內容更易與德育內容構成有效鏈接。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閱讀是語文課堂落實德育的主陣地。學生能從閱讀情節、文學形象等文本元素中發掘德育內涵,潛移默化地構建是非觀念,塑造正確三觀。教師需注意多元化閱讀角度與德育內涵的有機融合,活躍教學思維,探索德育與高中閱讀教學的標準化融合路徑。
一、延伸閱讀背景,培養愛國主義
培養家國情懷是德育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的概念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存在不同解釋,但究其內涵,對祖國真誠、無私的愛是不變的共性。高中生理解能力,思維水平均處于發達階段,對愛國主義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將更為深入。教師可以從閱讀材料的創作背景出發,結合創作背景了解文本情感,從中汲取愛國元素,引導學生了解我國革命文化、探索興國步伐,潛移默化地落實愛國教育,培養家國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沁園春長沙》教學活動中,本課教學為毛澤東同志與革命時期創作的詩歌,作者在詩中借長沙秋色回顧少年時期那革命奮斗歷程,抒發了少年對祖國命運的關懷核對革命成功的信心。教師為營造愛國主義氛圍,向學生滲透愛國教育,設計群文閱讀材料《沁園春長沙創作背景》,教師請學生閱讀群文材料,結合創作背景賞析詩歌情感。學生從詩歌的景物描述中感受作者的情緒起落,嘗試結合革命背景體會毛澤東同志在革命道路上的心路轉折,通過深度閱讀與作者共情,體會崇高、磅礴的愛國情懷。在閱讀背景的延伸作用下,學生深受愛國情懷感召,課堂德育工作得以落實。
二、品味閱讀細節,落實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的本質在于樹立正確道德觀念,正確處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品格教育滲透于高中閱讀教學的文本細節中,人物表情、心里剖白、行為選擇、隱喻暗示中均能發掘出品格教育的獨有內涵。要落實品格教育,需教師從閱讀細節處著手,培養學生情感捕捉能力與思維探究能力,使學生透過表象看本質,從文本細節元素中發掘出文學形象的優質品格,發掘文本的深層次蘊意。
以《陳情表》為例。本課為李密辭官還鄉之作。其精彩之處在于“陳情”,在課文敘述中,苦情、親情、忠情層層遞進,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祖母的真摯孝順之情。教師可以以“祖孫”之情為著力點,為學生落實品格教育。教師請學生著重探究文言文第一段,引導學生從細節處還原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過程,延展想象空間,完善生存情境。學生從“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一句感受到李密及祖母生活的艱苦、貧寒的家境以及祖母撫養的艱辛。從“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一句,感受到作者至純至孝的高尚品格和知恩圖報的堅定態度。通過細節發掘,學生深刻感受到作者“孝順”品格之高貴,潛移默化的植入“孝敬”觀念,使德育工作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總結閱讀主題,強化奮斗精神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奮斗則國奮斗”《少年說》以一系列精妙排比闡釋了少年心境與國本命運相連的道理,突出了培養少年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奮斗精神不僅體現在對建設祖國、工作維度的積極進取,還在于良性競爭意識的塑造與永不服輸的意志培養。奮斗精神是催人向上的不竭動力,是高中語文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甄選閱讀主題的方式向學生滲透奮斗精神。甄選與奮斗主題相關的閱讀篇目,通過閱讀主題探究為學生塑造堅韌不拔的意志。
例如,在必修二《老人與海》教學過程中,本課教學重點為:借助一系列內心剖白與動作場景變換,突出主人公桑地亞哥逆境突圍、頑強堅毅的文學形象,體現其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本課教學主題與德育內涵中“奮斗精神”這一內容不謀而合。教師想通過本課教學,強化學生的奮斗精神。教師因此設計課堂探究問題:“以舉例論證的方式分析桑迪亞哥的人物形象,剖析鯊魚與人魚搏斗的象征意義。”該問題難以三言兩語弊之,需學生合作探究。文學形象分析貫穿課堂全過程。經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合作討論,桑地亞哥的硬漢形象得以還原、拼湊。學生能從人物的一系列行為中感受到勇于抗爭的不屈意志,雖敗猶榮的積極心態,從而獲得精神感召。總結閱讀主題對學生培養奮斗精神、落實德育教育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結束語:綜上所述,立足閱讀背景,細節,主題三個維度展開融合芻探,探索閱讀教學與德育內涵的有機結合方式。從閱讀背景處延伸思維,回顧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從閱讀細節處發掘關鍵元素,分析文學形象,汲取閱讀中的優秀品格,落實品德教育。從閱讀主題處展開總結反思,凝練文章主旨,強化積極奮斗精神。高中語文德育內容具有明確目標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充分結合語文學科特點,發展個性化學科教學,為德育工作賦予人文特色。
參考文獻:
[1]劉靜怡.簡析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1):100-101.
[2]戶曉萌.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新通信,2022,24(04):174-176.
[3]陳楚潔.新媒體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文學教育(下),
2022(02):130-132.DOI:10.16692/j.cnki.wxjyx.202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