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火
摘要:目前,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中國教育面臨著轉型升級。教育部門呼吁任課老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采用創新性的教學策略充分提升課堂教學的內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開拓自己的視野,儲備更多的知識。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思考如何構建更加高質量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數學文化初中數學課堂內涵
【引言】
在傳統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為了應對考試,有很多老師給學生講解知識點都僅僅講解表面的那層內容,很難和學生深度探究知識點的內涵。其實這是一種不恰當的教學方式,不能僅僅因為應對考試而給學生講解表面的知識,老師也應該在課上拿出一定的時間和學生探究知識點的內涵,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對于每個知識點都有求知的心理。學生通過不斷思考就會發現學習的樂趣所在,真正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夠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1.1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難以提升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上,老師通過觀察學生的上課反應可以發現,在班級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同學不愿意去思考問題。他們漸漸地已經習慣了老師將知識點完全灌輸給他們,慢慢地已經形成了一種惰性。老師可以發現這部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對于學生目前的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積極采取創新性的教學策略去指引學生改變自己。教師要在課下和學生充分的進行交流,告訴學生思考的重要性。對于數學這門科目來講,思考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不斷思考,才能夠真正了解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所在。
1.2教師的教學策略單一
教師受傳統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還秉承著傳統的教學理念。老師會在課上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給學生用來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課下的時候也會布置一定的作業鞏固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缺乏了教學策略的創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問題。在今后的教學的過程當中,借助更多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來開展課堂教學,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給學生滲透更多的數學文化,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數學修養。
二、提升初中數學課堂內涵的策略研究
2.1在課前的問題導入中滲透數學知識
在傳統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會在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的時候,借助數學課本來給學生直白的講解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這種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起來并沒有樂趣。老師為了充分調動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潛移默化的教學當中,為學生滲透更多的數學知識,可以選擇在上課前首先提出幾個數學問題作為課堂導入。采用這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進行學習,更能夠幫助學生在課上專心聽講。因為老師提出了問題,所以學生才有了解答問題的動力,學生帶著疑惑去進行聽講,會更加的高效。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它的解,這節內容時,老師可以提出一個傳統的古代雞兔同籠的問題。老師可以先給學生簡單描述一下雞兔同籠的題干,并且可以選擇幾名同學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在學生發表觀點完畢之后,老師在正式開始本節課的教學,老師借助這個問題作為課堂導入,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也能夠鼓勵學生積極通過思考探索數學的原理。
2.2鼓勵學生探索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課本教材的編排和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有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僅僅依照課本內容給學生進行講解,但是缺乏了讓學生去探索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為了讓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尋找課本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地方。鼓勵學生試著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當中發現的有趣現象。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啟發,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當中運用數學原理的例子,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生活中的軸對稱,這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在正式講解本節課主要內容之前,先給學生進行課前啟發,讓學生充分開動自己的腦筋,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軸對稱的圖形,并且這些軸對稱的圖形有什么意義。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積極踴躍地進行課堂發言,老師在學生發言完畢之后,充分總結一下學生的觀點,然后再給學生解釋一下軸對稱圖形在生活當中運用的原理。
2.3借助數學史料發現數學之美
老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充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可以借助一些數學史料來幫助學生發現數學之美。在我國古代涌現了很多杰出的數學家,老師可以在史料當中選擇一些數學家的名言,讓學生細細的品味其中的數學原理。學生在閱讀課本書籍的時候可以發現,有一些數學原理原理非常的長,但是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比數學史料當中的數學知識,可以發現,始料當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非常精煉,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仔細思考古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過程當中去體會數學文化的魅力。
三、不斷提升初中數學課堂內涵的積極影響
教師在課上重視提升數學課堂文化內涵,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給學生滲透更多的數學知識點,也能夠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當中去深刻理解一些數學原理。有很多知識點單單依靠老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但是如果學生可以拿出一部分時間靜下心來去進行仔細思考的話,那么就有可能參透其中的原理。教師在課上借助一些數學史料,讓學生通過閱讀古籍,了解更多的數學文化,可以充分開拓學生的視野,儲備更多的數學知識點。在今后的做題過程當中能夠充分節約做題的時間,提高做題的效率。教師在課前提出趣味的數學問題作為課堂導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充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斷提升課堂教學內涵,引領學生去思考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潛移默化給學生滲透數學知識點,讓學生儲備更多的數學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修養。
參考文獻:
[1]趙曉華. 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運用[J]. 文理導航(中旬),2022,No.446(05):25-27.
[2]魏重霞. 解題反思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 文理導航(中旬),2022,No.446(0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