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淑華
摘要:授課完成并不代表著教學的結束,課后作業也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就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后布置情況來看,作業的內容缺乏啟迪性與創新性,分量不僅多且略微枯燥,學生只是機械化的抄寫書本中的知識點,無法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久而久之只會讓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為此,在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摒棄死板的教育理念,根據現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情況,布置一些個性化的作業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本文對此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語文作業;個性化作業
隨著新課改教學不斷推進,初中教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目標要求,要改變傳統應試教學中機械化的教育現狀,引導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并在學習中不斷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后作業的布置也是至關重要的,布置怎樣的作業、如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怎樣在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提升學習質量,也是需要每名教師認真思考、探究的。為此,教師就需要布置個性化的語文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
一、優化作業設計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數語文教師依舊受到傳統應試教學的影響,認為提高學生成績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學生重復學習書本中的知識點,他們將作業內容變得單一枯燥,無非是讓學生抄寫書本中的古詩、古詞,要不就是詞語寫幾遍、背誦的段落寫幾遍等,學生的學習成績非但不能提升,還會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為此,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必須探索出豐富語文作業的方式、方法,不斷優化語文作業的設計形式。設置的語文作業不僅局限于課文、古詩的學習上,還要將其他方式的學習內容融入其中。通過此方式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書中的知識點,還能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有效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設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獲取新的收獲,使全體學生得以共同進步。
例如,當學習完“貓”這一課的內容,本課文生動、細致了描寫出貓咪具有的古怪性格與淘氣可愛的模樣,通過文章中的細節描寫,揣摩出三只貓不同的命運與特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老舍對第三只貓咪產生的悔恨之意,以及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在設置本課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內容。如對待文筆較好、學習成績優秀、喜歡寫作的同學來說,教師就可指定物品或動物讓學生寫出對此物的看法,而對于寫作能力較弱、詞匯量過少的學生來說,教師不設置相應的主題,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下手。同時,一些學生喜歡繪畫,教師讓學生將喜歡的內容繪畫出來,并且在旁白處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開展個性化作業設計,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完成課后作業的隊伍之中,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開展實操性作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都脫離了我們的實際生活,而語文學科與我們的日常實際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降低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為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就需要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來了解我們的社會,加深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關系。教師可通過開展一些具有實操性的作業內容,如畫畫、手工制作等內容,以此來調動學生自身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思考問題,并且還能在思考中動手操作,以此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得以真正的動起來。
例如,在學習完《黃鶴樓》這一課后,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讓學生根據古詩中的靜態文字內容,一邊閱讀一邊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優美的畫面,之后在通過畫一畫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畫出來。通過此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讓學生不斷獲取新的感受,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之中,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靈活批改作業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業熱情
通過開展個性化作業設計,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寫作業的過程之中,在幫助學生鞏固書本知識內容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同時,個性化作業設計不僅僅只體現在作業的設計上,檢查、批注作業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以往的檢查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讓學生背誦課文,或檢查他們的抄寫內容,在批改方面也是簡單的寫一個“閱”字。為此,為了改變這一問題,語文教師就需要摒棄傳統應試教育中的批改方式,將個性化的作業設置與批改方法引入其中,以此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業熱情。
例如,教師可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對方的作業完成情況,并且批改標語上也要更換成有新意的評價。同時,教師還可將學生的作業內容上傳至網絡平臺,如釘釘、微信等小程序之中,讓家長、學生、教師采用互評的方式。通過這些新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在提升教師檢查作業效率的同時,讓學生對寫作業產生強烈的興趣感。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置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優化作業設計形式、開展實操性作業等方式入手。在減輕學生學業壓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鞏固書本中的知識點,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顧紅. "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優化設計與實施的探討[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 2021(12):3.
[2]于海俊. 農村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評價方式探索[J]. 中學課程資源, 2021, 17(4):2.
[3]鄒鐵鋒.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21(17):0083-0083.
[4]劉新麗. 人本主義理論下初中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研究[J]. 新作文:教研, 2022(1):2.
[5]李開華. "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與評價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