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晶
在高?!耙魳放c舞蹈”選修課教學中,應立足于新媒體環境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本研究通過分析新媒體對高校“音樂與舞蹈”選修課改革的意義,探索其改革措施,落實教育信息化教學,達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音樂與舞蹈”課程內容包含音樂與舞蹈兩個方面的知識,學習難度較大。在新媒體環境下,將音頻、視頻技術等新媒體技術應用在教學中,能夠將難點知識具象化,讓學生通過聽覺、視覺沖擊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化解教學難度,便于學生更好理解。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聲音、動畫、視頻等不同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將教學難點通過聲音、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吸引學生積極探索,并直觀感受到知識本質,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類知識。其次,可以通過聲音與視頻技術將舞蹈與音樂進行拆分處理,分為若干個小知識點,讓學生通過對小知識點的學習與積累,將這些知識串聯起來,以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學生學習動力[1]。
在新媒體時代下,借助網絡平臺開拓教學,可以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一方面,借助網絡技術開展線上教學。在傳統的“音樂與舞蹈”教學中,教學場所、教學時間相對固定。由于音樂與舞蹈涉及的內容關乎歷史、人文、哲學、美學等各個領域,單純的課堂教學無法全面、系統地將所有音樂與舞蹈知識展現出來。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教學,學生隨時隨地均可學習,可以延伸教學時空。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以視頻方式上傳到網絡平臺,為學生課后學習提供便利?;蛘呓柚辈テ脚_開展線上教學,多元化的線上教學,可以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也可促使“音樂與舞蹈”課程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王曉靜在《音樂生活》期刊中發表的《新媒體時代舞蹈與音樂線上教學研究》一文中,明確了借助新媒體技術推動舞蹈與音樂線上教學的優勢與途徑,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新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與舞蹈”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教學價值,為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創新教學形態,豐富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音樂與舞蹈藝術的美學價值。另一方面,借助多媒體技術凸顯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引導學習自主探究音樂與舞蹈知識,欣賞優秀的音樂與舞蹈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價值與創造美的能力。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春晚舞蹈《朱鹮》進行賞析,該舞蹈主要表達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整個舞蹈從服裝、舞蹈動作、音樂伴奏均體現出珍稀保護鳥類朱鹮的優美、典雅、高貴與潔凈。通過作品欣賞,可以讓學生提升審美能力,了解自然與音樂、舞蹈相結合的美學價值。
新媒體時代,高校開展“音樂與舞蹈”選修課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開拓教學渠道,讓學生通過多元化教學渠道學習與掌握音樂與舞蹈知識,培養學生美育能力。首先,借助微課開展線上教學。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錄制成視頻上傳到校園局域網或本校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微課學習。其次,教師可以建立“音樂與舞蹈”教學App實現線上教學。將線下教學資源轉化到線上,借助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錄制音樂與舞蹈相關知識的視頻,將其上傳到線上平臺,確保教學資源線下到線上的無縫銜接,開拓教學渠道,方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與舞蹈知識。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微課教學。教師借助網絡技術開展直播教學,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加強師生互動,可以開展一對一輔導,提高教學質量。
新媒體時代對人們社會生活帶來較大改變,社交領域是新媒體中重要組成部分,社交軟件眾多,可以為用戶提供交流平臺。在高?!耙魳放c舞蹈”選修課教學中,可以利用社交軟件凸顯出該課程的教學價值。其一,借助社交軟件加強師生交流,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當前,微信是人們普遍應用的社交軟件,以微信為代表,將其應用在教學中。高校“音樂與舞蹈”選修課教師應重視社交軟件的應用,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加強師生互動,學生可以通過社交軟件隨時隨地詢問教師課程相關問題,通過針對性指導,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音樂與舞蹈”選修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余時間欣賞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與舞蹈作品,或者教師列出優秀作品名單,讓學生空余時間鑒賞。如教師讓學生欣賞河南衛視水下飛天洛神舞《祈》作品時,通過學生自行觀看舞蹈視頻,分析舞蹈內涵美。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與學生加強交流,指導學生如何欣賞,分析水下舞蹈動作與《洛神賦》詩詞之間的聯系與美學價值,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典舞的美與內在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其二,借助社交軟件開展教學活動。如微信公眾號功能可以實現線上教學,凸顯教學價值。教師可以借助公眾號的功能,發布“音樂與舞蹈”知識的相關內容,將難點與重點知識進行合理設計,制成圖文并茂的課程教案,降低知識難度,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將其發布在公眾號中,讓學生自行閱讀與觀看,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教師可以將音樂與舞蹈的發展史內容通過整合與優化,制作成有趣味性與吸引力的教學文案,上傳到公眾號中。如對我國古典舞、古典樂的起源與發展相關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并添加相對應的圖表,更直觀地了解我國古典舞與古典樂。
教育部關于發布《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的通知,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互聯網+教育”。在高?!耙魳放c舞蹈”選修課教學中,應落實教育信息化發展。基于互聯網豐富教學內容。首先,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挖掘各種教學資源,將其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拓展學生視野與知識儲備。例如,立足于互聯網技術,對音樂、舞蹈作品的欣賞,了解其內在文化。借助互聯網技術欣賞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通過優美動聽的古典旋律展開春日夜晚江邊美麗的月色畫卷,讓聽眾感受到山水之美,了解古代傳統文化的偉大。音樂舞蹈曲目《東方紅》《復興之路》等曲目是近現代創作的優秀作品,通過其了解中華民族近現代的崛起、拼搏史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借互助互聯網對優秀音樂、舞蹈作品的深入挖掘與分析,感受藝術作品的魅力,將其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有利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其次,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高?!耙魳放c舞蹈”選修課轉型與改革,形成多元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轉變傳統教學思想,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讓教師深刻意識到自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與模式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與人生觀。
在高?!耙魳放c舞蹈”選修課教學中,可以借助新媒體對課程優化升級。通過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案例教學法。在音樂與舞蹈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播放各種優秀的音樂與舞蹈作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欣賞優秀作品,掌握學習技巧。通過播放音樂與舞蹈的教學視頻,并借助功能鍵反復觀摩作品細節,讓學生掌握作品中的知識要點,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確保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其次,利用多媒體設計創設教學情境。教師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創設教學情境,確保情境與生活緊密貼合。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音樂、舞蹈藝術的美,對音樂、舞蹈作品進行品鑒。尤其是在古典音樂、古典舞蹈相關的文化背景遠離現有生活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其進行還原,能夠讓學生通過情境了解到音樂、舞蹈的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其風格韻律。例如,在對我國古典舞教學中,可以借助河南衛視2021年春晚舞蹈《唐宮夜宴》創設情境教學,該舞蹈是古典舞與現代技術的結合,通過AR技術、服裝、妝面、舞臺道具、燈光等創設唐朝宮殿宴會的景象,舞蹈演員通過自身舞姿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大唐盛世的傳統文化形象。整體舞蹈風格詼諧幽默,充分展現出唐朝的文化底蘊。通過“5G+AR”技術將虛擬場景與現實舞臺結合,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聽覺與視覺盛宴。讓學生觀看《唐宮夜宴》舞蹈作品,并引導學生對其內在的審美深入發掘,提升學生的品鑒能力。另外,可以借助攝像技術記錄學生音樂、舞蹈表演情況,并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時反思,提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
將高?!耙魳放c舞蹈”選修課與新媒體技術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動“音樂與舞蹈”教學改革,借助新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渠道,創新教學方法,凸顯教學價值,能夠將教育信息化、美育的宗旨落實到位。
[1]潘龍:《新媒體時代舞蹈的呈現方式和傳播途徑研究》,《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第3期,第44-46頁。
[2]王曉靜:《新媒體時代舞蹈與音樂線上教學研究》,《音樂生活》2020年第7期,第72-73頁。
[3]唐佳忻:《試論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教學》,《戲劇之家》2020第17期,第2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