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振 聶文玉
[ 作者簡介 ]
王振振,女,山東東營人,廣饒縣英才中學,本科,研究方向:勞動教育。
聶文玉,女,山東東營人,廣饒縣英才中學,本科,研究方向:勞動教育。
[ 摘要 ]
勞動技術教育是中學生獲得勞動體驗,形成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的基礎教育,作為推動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題,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诖?,本文將對綜合實踐活動視角下的中學勞動教育進行分析。
[ 關鍵詞 ]
中學勞動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37
1 融合勞動教育開展中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融合勞動教育的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將勞動教育的各要素融入中學綜合實踐的活動,事前需要教師和學校制訂可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顒訉嵤┗顒忧耙龊玫臏蕚涔ぷ?,要突出整體活動的科學性和規劃性,以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完整的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必須事先設定活動主題,讓參與活動的學生明確活動的目標。還要精準把控活動時長,因為融合勞動教育的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勞動的內涵,體會勞動精神并熱愛勞動,不是對他們進行必須的能力培訓,更不能讓他們畏懼勞動,所以活動要適量,避免過猶不及。
科學合理的活動方案可以讓中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前期工作更加順利。為了進一步增強科學預案的效果,教師可事先將部分基本信息透露給學生,還可以適當征集學生的意見,在不改變活動初衷的前提下完善和調整預案。這既能讓學生在心理層面上認識到這是一次嚴肅的實踐活動,又能讓學生知道制訂完備周密的科學預案對活動開展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之間的關系
2.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的共性
首先,無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是勞動教育,二者都強調育人。勞動教育體現了教育與勞動實踐間的深刻關系,也表明了黨的教育方針對實踐育人的看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幫助他們了解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因此,同樣重視自身的育人功能。
其次,勞動教育雖然涉及勞動技能的鍛煉,但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勞動品質。而培養學生的勞動品質,離不開切實的勞動實踐,這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不謀而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高度的實踐性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啟發性視角和大量現實支持。
最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活動方式同樣適用于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活動方式,如職業體驗、考察探究等,均適用于勞動教育涉及的生產與非生產性勞動,二者的高度重合決定了它們彼此間可以融合和相互促進。
2.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的差異
首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次,從實施目標上來看,勞動教育的初衷是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強調教育的文化屬性和育人功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最后,從教育內容上看,勞動教育的內容相對明確,且無論是生產型勞動還是非生產型勞動,都強調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建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內容則沒有明確規定,相關文件只是對其教學形式提出了一些建議。
3 綜合實踐活動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3.1 對中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中學勞動教育在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及未來的成長過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目前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學校、社會迫于升學的壓力,更注重孩子們的成績,而不再去過多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勞動教育。殊不知中學教育過程中的勞動實踐,可以促進孩子身心發育,同時使其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實踐的過程中,部分家長和教師由于對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逐步削弱中學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在課程教育過程中的地位,這種“重學習、輕勞動”的思想是極其不正確的。
3.2 勞動教育開展的方式過于單一
在中學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自身情況,設計科學恰當的方式來開展活動。但是,由于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和主觀因素的存在,導致勞動教育展開的方式方法往往比較單一,學生提不起對勞動的興趣,不能很好地完成實踐勞動中的任務,達到預先設想的教學效果。
3.3 勞動教育的目標不明確
部分教師并沒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科學的教學計劃,他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只要不犯錯、完成設定的任務就可以達到課堂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參加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并不愿意去主動探索、主動思考,難以激發他們主動勞動的意識習慣。在這樣的教學課堂環境中,勞動變成了另外一種的“應試”,為了勞動而勞動,不能將在勞動教育課堂中收獲的東西和實際生活有效聯系在一起,難以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課堂的廣度和深度。
4 綜合實踐活動視角下的中學勞動教育對策
在探索中學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兼顧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勞動教育;第二,要全面覆蓋不同類型的勞動教育內容,將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放在同等地位;第三,要重視新型服務性勞動,緊跟時代與產業發展的需要。在明確教育方向后,教師應立足綜合實踐活動,推動中學勞動教育發展,構建中學勞動教育體系。具體而言,教師應從兩個重點著手開展工作:一是堅持緊扣“三方聯動”的工作思路,全面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在中學勞動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二是著力解決課程建設問題,豐富教學內容,推動中學勞動教育常態化、規范化發展。
4.1 明確勞技教育目標
在中學勞動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策略中,明確勞技教育目標是指導其教學內容的關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讓學生在具有主題性的實踐和勞作中,激發和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熱愛勞動、參與勞動。其次,課程內容要與中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結合,切忌枯燥、流程性地進行教學指導,這樣既不利于中學生對勞動參與的興趣的培養,更不利于他們勞動動手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如何種植小綠植”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主題課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用資料收集法、學習觀察法等,了解家庭種植綠植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并通過課堂上的交流和分享,了解不同的家庭綠植,它們的習性和灌溉方式以及注意事項都不一樣,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勞動技術,又學到了課外知識,也培養了主動學習和積極學習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對生活、勞動的責任心。
4.2 把握好活動開展的節奏,合理分配活動時間
有了好的開頭,就應該有好的結尾。很多教學活動一開始進行得不錯,活動中期學生的注意力就產生了偏移,最終導致活動效果不理想。因此,掌握好活動開展的節奏,合理分配活動的時間,讓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更有層次感,是確?;顒佑惺加薪K、效果明顯的關鍵。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開展活動,層層推進,還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我發揮空間,讓他們能自由地發表自己關于活動的想法或感悟,提出對活動改進的建議,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勞動是生存的智慧,不能過于死板,既要思慮周全,又要懂得靈活變通。勞動教育并不只是身體上的活動,革新觀念和創造意識也是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的重要素養。
4.3 實施家校合作,豐富中學勞動教育途徑
中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直接影響他們未來人生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學校與家庭應通力合作,推進融合勞動教育的中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豐富中學勞動教育的途徑,為學生接受正確的勞動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首先,學校要優化班級管理和組織,通過建設班級文化,如黑板報、宣傳標語等方式,塑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教學環境和氛圍;還可以通過學校廣播、科技競賽等文體活動宣傳勞動的意義。學生通過參與具體的組織實施活動,既可以掌握基礎的勞動技能,又可以鍛煉自我管理、敢于承擔的精神。其次,引導中學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態度。家長要讓中學生懂得,中學生不僅要重視學習,還要學會勞動。在日常生活中要熱愛勞動,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適當分配給中學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培養學生勞動的自覺和習慣,培養學生在勞動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4.4 創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
中學生正處于認知養成和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往往難以長時間高度集中,因此在中學實踐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身體特征,考慮他們自控能力較差的特點,通過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激發其對勞動實踐的興趣,從而規范勞動課堂的紀律。這也對老師在教學環境的選擇和自律性的引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農具的使用——我是小菜農”活動中,學生走進春曉犁園,在小菜園這個場館里學習農具的使用,學生在觀察農具時探索它們的用途,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充分發揮教育環境得天獨厚的優勢。
4.5 制定評價機制,全方面培養學生能力
中學生在心理上是非常渴望教師或者家長的認可的,因此為促進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和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構建全面的評價機制,對學生多進行鼓勵和支持,培養其較高的勞動熱情和實踐自信,并重視學生的實際問題,在促使學生全方面提高自我的基礎上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有關“陶藝制作技術”的內容時,要先給學生展示某一陶制品并講述制作過程,分步驟地讓學生充分了解,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陶罐的制作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并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有的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非常細心、有的學生制作出來的陶制品質量很高、有的學生則做出來的陶罐很漂亮等,教師都要予以合理且積極的評價,促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陶藝制作。同時對于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在陶藝制作時比較馬虎、有的學生不夠認真喜歡玩等,教師也要從勞動教育的角度做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如細心指導學生、對其做出相關的要求等,在促使學生真正參與實踐的同時深刻地體驗陶藝制作流程,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制定相對完善的評價機制,全方面地培養學生,不僅能促進學生快速地融入其中,也能有效地提高其技術素養。
4.6 注重手腦合一,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新時期的素質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其能手腦合一,全方面發展。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先思考、后動手,手腦并用,高效地進行勞動實踐,并側重于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有關“環保與健康”的知識內容時,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從環保與衛生健康的內容講起,讓學生大致了解環保衛生與生活健康的內容。在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與環?;顒樱⒅贫ù笾碌幕顒觾热?,如要求學生在校園里撿白色垃圾、廢棄電池等,并將之進行有效分類。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學生會不暇思索地將所有垃圾撿到一起進行收集,最后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有的學生則在收集垃圾前就做好標記,使用不同的袋子進行收集和整理等,相較之下,一般是后者的勞動效率較高,且分類和收集垃圾的速度較快。對于不同學生的不同行為,教師都要在其活動后進行總結,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到手腦合一的效果,使其能以行促知,并能形成先動腦、后動手的活動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手腦并用、知行合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5 結束語
新時代的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了綜合實踐活動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勞動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板塊,學校、家庭、社會都應該竭盡所能地完善勞動教育的環境,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識勞動、體驗勞動、尊重勞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勞動的意識、積極勞動的熱情和自主勞動的技能。同時要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識,讓學生在實踐的勞動情境中去促進自身價值觀念、人生觀念的形成,讓知識的學習不僅局限于課堂,而是轉向更廣闊的社會環境,拓寬學生勞動教育的視野,在著重培養學生意志的同時,提高其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勇敢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讓勞動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俞建蓉,楊建新. 融合勞動教育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教育活動實踐探究[J]. 學周刊,2022(6):65-66.
[2]徐曉婷.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勞動教育的探索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2(2):96-98.
[3]王國云,嚴艷. 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問題與對策[J]. 江蘇教育研究,2021(34):41-45.
[4]吳敬圣. 綜合實踐活動視角下的小學勞動教育[J]. 教育界,2021(49):58-60.
[5]朱燕. 小學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教學研究[J]. 智力,2021(3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