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茹
摘 要:眾所周知,語言既是思維的工具,又是思維的表現方式。日常生活中,人們靠語言來傳遞各種信息。幼學如漆,說的是幼兒或兒童時期語言習得的重要性。因為幼兒時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是發(fā)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幼兒園語言教學以及幼兒期語言的訓練值得家長和老師的重視。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不斷豐富、積累和鞏固他們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那么,在幼兒的語言教學中,如何豐富他們的詞匯呢?怎樣使幼兒的語言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呢?
關鍵詞:幼兒? 表達? ?豐富
1. 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①我們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幫助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匯。因為詞匯量的多少是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②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可以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交往習慣。一旦在集體中形成了良好的語言學習、交往習慣,就能達到讓幼兒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目的。同時積極鼓勵班上一些口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以少帶多、以強帶弱,并能夠讓所有的幼兒開口,開好口。③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網絡多媒體教學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語言的興趣。如我們可以組織小朋友們看視頻或網上的兒童影視作品。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動畫、課件等,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教學效率。④我們也可以利用幼兒喜歡玩的特點來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進行語言訓練,在玩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總之,我們要根據每個幼兒的獨特個性,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逐步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幼兒的美育
美育是幼兒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中要增加學生美育的培養(yǎng),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讓他們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美。教師要切實關注兒童的情感和情操,創(chuàng)造與兒童達到情感和美育共鳴的教學情境。
美感是幼兒思維發(fā)展的基礎之一,語言能力是在思維基礎之上得以鞏固和發(fā)展的。比如說,兒歌《小花蝶》:小花蝶,穿花衣,飛到東,飛到西,看見長輩問聲好,看見朋友笑嘻嘻。我們可以用這首兒歌來讓幼兒先欣賞美的畫面,然后再引導兒童進行語言訓練。另外,教師還要把幼兒要掌握的詞匯進行歸類:名詞、形容詞、動詞、量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通過語言訓練,讓孩子學會欣賞各種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形態(tài)美、色澤美、韻律美等。
3. 教師要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確,家庭也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在家里,父母與孩子一起講故事、說兒歌等都能夠促進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在家里,通過父母的不斷熏陶,幼兒會不斷地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一些故事、兒歌等語言材料。同時他們也會真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①教師要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家長會,促進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這樣以求互相取長補短,讓孩子共同發(fā)展。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邀請一些專家為家長做講座。教師和家長可以經常進行經驗交流,探討心得體會,指導家長善于發(fā)現每個幼兒語言表達的閃光點和長處。②我們也可以定期給家長布置家庭作業(yè),指導家長利用好節(jié)假日或空余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等。
4. 教師要對幼兒的語言表達做出積極的評價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及時對師生教與學的狀況作出價值判斷和量化評估,而且對課堂教學起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及時對小朋友的每一個成功給予表揚和肯定,使他們增強信心,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狀態(tài)。
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能夠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愿了,我們就要多加肯定,多加贊許,并鼓勵他們繼續(xù)大膽地說下去。有時,教師的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也會給孩子帶來信心和決心。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都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
5. 教師要定期舉行講故事比賽
我們可以通過編故事、講故事等形式來豐富幼兒的詞匯量,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開故事會或舉辦講故事比賽等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選的故事很多,如《小貓釣魚》《聰明的阿凡提》等。在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讓幼兒理解故事里面的重點詞、重點句,然后表達自己的意愿。在聽了故事之后,我們還可以讓小朋友參與討論。比如在《小貓釣魚》的故事:“小貓釣魚三心二意,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捉蜻蜓,結果一條魚也沒釣到。”我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并讓小朋友說說自己有沒有類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聯系自己的實際并進行講述:“上課時,我三心二意,一會兒摸摸這,一會兒看看那,結果什么也不會。”這種用故事討論的形式讓小朋友踴躍發(fā)言,積極思考,對幼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
6.在語言教育中,發(fā)展幼兒思維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fā)展過程。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fā)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培養(yǎng)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單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習舉一反三,會依照原有的語言范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
另外,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要注意采取綜合教育手段較好地達到教育目標。如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后,老師讓幼兒用撕紙的方法,用像皮泥和各種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等。做好后,讓幼兒邊演示邊講,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在語言教育中,讓幼兒學得積極主動,使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從更多方面去做,這就要靠教師不斷地在教學中去發(fā)現、去總結。我相信,通過日積月累,肯定能夠使得幼兒的詞匯量不斷增多,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努力吧,讓孩子在良好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教師的偏向現象研究.
作者:周曉麗.學科教學(音樂)湖南師范大學2014(學位年度)
[10].幼兒教師繼續(xù)教育的調查與思考.被引次數:1
作者:薛云.音樂學新疆師范大學2008(學位年度)8BE4C71F-E24C-4826-B793-3EC2BE89EE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