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思乾
摘 要:在雙減政策逐步落實的今天,有關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備受關注,這是因為雙減政策的核心要點在于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以及課外培訓負擔,而根本目的就在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才能夠更好地支持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準確解讀雙減政策的核心,重點關注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相關策略的應用,更好地為學生帶來成功的語文學習體驗,增長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前預習;課堂改革;作業管理
受到雙減政策全面推行的影響,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單純地依靠課堂教學無法滿足教學質量提升的要求,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更應當意識到在課前以及課后教學之策略的優化,共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更好的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斷激活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感受語文學科的學習魅力。
一、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
重視對于學生課前預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目的在于借助課前預習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文內容,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把握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帶著問題進行聽課,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新課授課之前,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例如通過圈點勾畫的方式,對生字生詞進行預期或者是通過上網搜集資料的方式,來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課文大概內容,這些都是鍛煉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初始階段應當布置一些相對較為簡單的任務,隨著預期的持續深入逐漸增加問題的難度,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讓學生具備獨立探索和學習的能力。
二、聚焦課堂改革,提升語文素養
課堂始終是落實減負增效教育目標的主要陣地,也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因此關注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革,不僅能夠推動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實現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作為突破口,準確把握中學生展現出的學習興趣、態度以及習慣等內容,做到對于教材的認真鉆研,準確把握每一堂語文課的知識重難點,持續優化教學策略。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以及學習態度差異,展開分層教學,取得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時關注一些新興的信息技術工具,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共同打造豐富多樣化的語文課堂,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如在《海燕》這節課中,在課堂開始之前,首先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關于海燕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到海燕所處的生活環境。隨后結合課文中關于海燕的描寫,更加深層次地感受到海燕不畏風浪、搏擊長空的寶貴品質,加深學生對于課文情感內涵的理解,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也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海燕的其他生活習性進行收集整理,匯聚形成材料報告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都是不錯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加強作業管理,提高設計質量
重視作業管理同樣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這是因為雙減政策本身就明確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因此作業管理工作不可或缺,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意識到對作業總量進行嚴格控制的必要性,并通過不斷作業優化設計的方式,減少機械重復低效率作業的出現,才能夠更好地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針對作業形式進行創新豐富作業,內容例如采用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或者是個性化作業等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孔乙己》一課之后,除了讓學生完成對課文中基礎詞匯進行積累的作業之外,還需要完成根據自身興趣愛好的繪畫作業或者是文章背誦故事講解,以及情景劇表演的個性化作業,讓學生依據自身的喜好,選擇不同形式的作業進行完成,可以發現在作業優化設計之后作業的個性化更加鮮明,更好地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自我展示的需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四、密切家校合作,提高育人活力
考慮到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呈現出越發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及獨立意識,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或者家長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往往是促進學校教育向往延伸的重要途徑,同樣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舉辦家長會或者是使用QQ微信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表現,對于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進行表揚,而對于存在不足的學生做到防微杜漸,目的在于攜手家長共同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支持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為學生的積極向上成長,提供良好的家校環境,支持在家校育人合力的引導之下,為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提供助力。
結束語
教師要想打造高質量的課程,就需要使學生有興趣學習知識。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開展一系列多元化、豐富化、科學化的語文教學活動,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江元.構建語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05):2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