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蒞
摘 要:毛澤東主席曾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初中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長身體、強體魄、提素質的時期,也正處于骨骼發育,塑造形體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體育教學應該受到學校、老師、家長的重視,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在過去,學校和教師并不重視體育課,認為體育課無關緊要,常常占用體育課來講課、做練習,很多學生唉聲怨道,漸漸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針對此種不良現象,提出以下策略,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和借鑒。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教學;初中生
引言
身體素質主要包括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經常潛在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當然也體現在體育鍛煉方面,體育鍛煉需要受到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全方位的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因此,將體育教學放入初中教學大綱十分必要。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學校、老師和家長要摒棄“學習成績才是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標準”的觀念,重視全面培養青少年,使其成為一個綜合素質強的優秀少年。
一、強化體育教學理念
理念是實踐的前提。首先,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需改變自身理念,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對于一個初中學生的重要意義。體育教師應該結合青少年身體和心理發育的特點,結合速度、耐力、靈敏度、柔韌度等特點,制定一套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教學制度,研究適合這個年齡段男同學和女同學共同的方式,達到有效地提升身體素質水平的目的。其次,教師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運動,教授學生正確的運動理念,鍛煉身體不僅僅只有跑步這一種方式,當然跑步是青少年每日必須的運動,學校在這一點上從古至今做的非常到位,但是我提議,學校組織完學生跑步之后一定要組織做拉伸,以便日后骨骼正常發育。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有關運動理念時候,多用一些幽默話語,也可以用舉例子的方式,例如舉學生心目中的“籃球明星”,講述該明星的輝煌事跡以及背后的努力。從理論和事例開始樹立學生正確的運動觀,激發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最后,家長也要普及體育運動的相關知識,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運動觀,提高體育運動意識,挖掘運動潛力,將其從小培養成愛運動的優秀少年[1]。
此外,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多方配合,相互合作,共同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引導其利用正確方法走向一條正確道路,發展一個健全的人格。
二、強化體育運動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想檢驗體育教師制定的體育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實踐是檢驗體育教師觀念的標準。
(一)針對不同性別進行的體育實操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便是體育課上課鈴響,體育教師一聲哨響,學生集體跑800米,跑完之后簡單做拉伸,之后自由活動。有些不愛運動的學生便去看書、回教室補作業或者嘮嗑,完全未體現體育課存在的意義。針對此,體育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集體活動15分鐘,不同性別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自由選擇運動項目15分鐘,剩下的10分鐘自由活動,合理分配體育課時間,最大限制發揮體育教學優勢。具體做法有:針對男生的體育項目有籃球、足球、跑步、做俯臥撐、舉啞鈴等,通過鍛煉男生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針對女生的身體特點和興趣愛好來看,提供給女生皮筋、跳繩是好的方法,大多數女生天生就喜歡跳皮筋,喜歡有挑戰的難度大的跳皮筋方法,還有好幾首配套的歌曲,這些運動鍛煉了女生的柔韌度、靈敏度等素質,當然,男女會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例如跳遠、跳高、跳大繩等,運動項目多種多樣,教師提前要做好各種運動的示范,避免學生因操作不當而受到傷害。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運動工具,方便學生運動,從而提升身體素質。
(二)組織多樣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
拔河是傳統的體育項目之一,也是學生喜歡并且期待的體育項目,學校以及教師可以每月定期組織一次拔河比賽,讓每位學生參與,增強學生體魄的同時增強班級團隊建設和團隊精神,讓每一位同學都感受到參與感存在感和歸屬感。此外,運動會是初中學生最期待的,運動會的多種比賽項目,例如長跑、短跑比賽,跳高、跳遠比賽等,學生可以盡情的在操場放飛自我,展現自我,操場上彌漫的一股青春、活力的氣息。學校還可開展體育興趣課,除以上運動項目外,開展太極、擊劍、武術等課程[2]。通過多樣的課外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學會運動,真正參加到運動中,在運動中尋找樂趣,讓興趣與運動相互轉化,相互融合,使學生愛上運動并且主動運動,最終在無形的習慣中,展現優良的身體素質。最后,學校可以騰出一片菜地,教師組織學生種菜,親自施肥拔草灌溉,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會增強其珍惜食物的意識,這何嘗不是一種值得采納的策略。
通過課外體育運動的方式來彌補課堂體育教學的不足,通過戶內與戶外的結合,課堂與課外運動的互補,將初中生真正培養為全能型的人才,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三)舉辦精彩的體育文化節
學校每年會舉行文藝晚會,舞蹈,唱歌,小品無疑成為學生的首要選擇。基于此,學校也可以舉辦以體育為中心的體育文化節。通過小品、表演、戲劇等來介紹身體素質相關知識,以及用表演的方式演出如何提高身體素質,以及不運動的壞處。舞蹈、太極、歌唱等也是體育文化節的必備節目,舞蹈練就了人的柔韌度、靈活度。學校應提倡并組織全校學生學習跳舞,培養學生外向、活潑的性格。
三、結束語
靈活多樣、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愛,而且增強了學生健壯的體魄和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抗壓能力、強大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至關重要。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通過進行多種宣傳教育活動普及體育知識,組織多樣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舉辦精彩的體育文化節等,豐富學生的課余愛好,增強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情,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使其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強體質。
參考文獻
[1]楊波. 中學體育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策略和方法[J]. 現代教育論壇, 2019, 002(002):P.1-2.
[2]楊臻. 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C]// 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三).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