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軍
摘 要:作文,作為能夠系統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載體,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依稀特殊情況,讓作文的教學難以質變,這一點,在農村小學體現的尤為突出。
關鍵詞:小學? ?游戲? 習作? 銜接
從實踐發展來看,新課改的出現,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現階段的農村教育,任然面臨一個至始自終都困擾我們的問題,那就是語文作文。接下來,我們將對這個問題進行重點的分析與探討。
一、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發展現狀
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共性有兩點,一是留守兒童跟隨祖父母輩生活,由于隔代教育的弊端,很多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與城市相比發展較為滯后,因此在一些教學手段、方法上不夠吸引學生。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在很多課程的學習上缺乏動力,這其中尤以寫作為最。語言貧乏、習作沒條理、描寫不具體生動、無感可發成為了學生寫作的常態,這其中固然與我們老師“重寫作,輕指導”的教學理念有一定的關系,但更多的是我們沒將“寫作與生活”集合起來,學生寫作文成了編作文;在教學過程中沒能利用一些其他的輔助手段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關系。
二、農村小學語文作文的問題與剖析
前面我們已經簡單分析了農村小學現階段的作文教學現狀,不難看到,有一些比較致命的短板存在,主要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不知道寫什么。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于學生缺少生活積累,語言十分貧乏,每到寫作課,學生就顯得多少有些手足無措,思維似乎變得遲鈍。我班學生童佳毅、雷小鋒寫作時,磨磨蹭蹭幾節課才能勉勉強強完成任務。
2、不知道該怎么寫。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可千言?!保孕W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能寫的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部分孩子有一種“茶壺里煮湯圓”的現象,有的同學不善于謀篇布局;有的同學習作內容平鋪直敘,沒有詳略之分;有的同學寫作不注意條理性,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3、習作內容缺乏個性,無真情實感。
學生作文,本應讓學生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自由表達內心世界,但受考試、評價機制的影響,教師總是讓學生按照自己認為比較標準的模式安排學生作文,這樣嚴重影響了孩子,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寫出來的文章趨于雷同,缺乏創新,不能表達真情實感。
上面列舉的三條,可以說是從學生的主觀角度來分析我們的學生主要面臨著哪些問題,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
1、寫作興趣不夠強烈
客觀來講,現階段的作文教學,我們一直用的是:給出命題、組織習作、文章批改、課堂講評的形式來完成,而這么比較固定的模式,多多少少會打擊到學生寫作積極性,再加上農村部分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沒有組織什么更多的課外活動或者社會活動,這就使得學生的興趣再一次大大降低。
2、素材單一,缺少必要的寫作經歷
在大語文時代背景下,教師基于語文素養的目標要求,比較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但受家庭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只有量變而沒有質變,他們不愛好閱讀,不擅長閱讀,沒有養成批注、摘抄的良好閱讀習慣,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可以運用的的寫作素材相當單一,再加上學校擔心教育安全事件發生,導致校外活動的組織大不如從前,這也變相的導致我們的學生沒有豐富的生活來為作文積累素材。
三、以傳統游戲為途徑的問題解決方案
我們很多傳統的游戲具有簡單、易學而且趣味性強的特點,而且這些游戲大多數不會受到人數、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從“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一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來一次比較生動有趣的尋訪活動,尋找過去的游戲身影,展示精彩的傳統游戲,并將之帶到現代,讓孩子們也重溫傳統游戲所帶來的的快樂,用以激發他們的興趣。我們老話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借助游戲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積累,為他們的寫作內容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同時,也讓他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成為寫作的最大動力。
從上述角度出發,我們學校開展了《農村傳統游戲促進小學生作文語言表達能力的探究》的課題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在傳統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與探索,要把傳統游戲與習作有效銜接起來,我們認為必須遵循三點原則。
1.玩具制作的操作性原則。授課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連傳統玩具的名字都叫不出來,如“木陀螺”、“彈弓”、“子兒”、“房子”,更不要說如何制作了。在教師的講解、示范下指導學生具體制作。在通過“打孔、穿線”制作玩具“子兒”;“定中心、定高度、削出錐體、鋸斷圓木”制作玩具“木陀螺”過程中,不僅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還能在制作過程中訓練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語言。
2.游戲活動的實踐性原則。我們以“打陀螺”、“打彈弓”、“斗雞”、“撿子兒”、“跳房子”等傳統游戲的活動內容為帶入點,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積極體驗游戲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每個人的動作、神態以及整個場面的熱鬧等。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由于有了他們的親身經歷和仔細觀察,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會更加的真實、生動,而且書寫的速度也會大大增加。
3.過程中的交流與感受性原則。玩具的制作以及游戲活動的開展,并不單純為了游戲而游戲,要考慮游戲活動與習作銜接起來的切入點,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每個環節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過程中,領悟動作要領、游戲規則、場面的熱鬧,這樣學生在習作時就把玩具制作、游戲活動過程描寫的具體、生動而富有條理。通過交流成功、失敗時發自肺腑的感受,學生習作時,才會流露出真情實感。
總體來說,我們通過傳統游戲跟寫作有效銜接的教學探索,學生寫作水平較以前有了明顯進步,但提升農村小學階段學生寫作水平仍然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緊守常規、始終如一,而是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綜合利用農村地區可以開發使用的鄉土資源,盡可能的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最終讓他們寫出有新意、有個性、飽含真情的文章來。
參考文獻
[1]莊德馨. 小學體育教學中傳統民間游戲的引入與實踐探究[J]. 新課程導學, 2020(13):1.
[2]葉芬.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J]. 新作文:教研, 2019(10):1.
[3]蔡敏. 淺議傳統游戲對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的作用[J]. 新課程導學, 2011, 000(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