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炫林
摘要:在我國經濟進入轉型關鍵期,作為今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重要力量高職生,為了能夠更好地迎接發展機遇以及政策環境。高職院校在積極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背景下,更加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學生開展“雙創”。就目前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很注重對學生書本知識講解,對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依然存在各種各樣問題。基于此,闡述當前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夠進一步助推國內高職教育穩步發展。
關鍵詞:高職生;創新創業;措施
引言:面對紛繁復雜國際形勢,政府部門在進一步開展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高職學生在畢業后會面臨多元化的就業選擇以及較為激烈的就業競爭。與此同時,其自身創新創業能力也對今后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當前實習教學工作而言,就需要加大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并根據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模式。
一、當前高職院校創新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面對國內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少院校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創新教育探索,然而由于經驗不足以及制定的目標不明確,尤其是課程設置系統性不強,導致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有不少學校只是簡單地將其理解為,由老師組織幾名學生開辦公司這樣也就實現了其目的,然而重點則是在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此外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其直接歸屬至職業規劃系列,導致相關課程的開設,主要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嚴重忽略了其實踐性。最后一點就在于,在當前大多數從事于創業教育的老師,基本都是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然而卻缺乏創業以及必要的投資經歷,更不熟悉企業的實際運營,也無法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創業經驗和實踐鍛煉。
二、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以及機制研究的相應措施
1.以課程為載體,構建新型教育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的培養不能夠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以及思想層面,而是應當與當前學生所學習的各專業進行有效聯系。根據專業的不同性質開設相應的教育課程,從而才能夠形成較為科學以及先進性的課程體系,從而讓所有學生實現共同進步。以人才培養模式為切入點不斷完善現有學生知識結構,尤其是著重加強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同時還需要將相應的標準融入到專業建設環節。此外要改革現有課程,在內容方面,需要包含市場營銷以及財務管理和人際交流等相關方面的內容,這對于促進當今高職生的綜合素養有著重要作用。此外在教學與實踐考核評價體系當中,也需要額外增加相關評價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也需要突破傳統以老師為主的方法,而是應當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提高學習主動性,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能夠切實了解創業過程中所必需的經濟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在第一階段學校應當邀請企業專家為學生講解當前行業發展趨勢,第二階段則是通過專題講座與校園網站宣傳,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成功的商業案例以及教學指導。而第三階段則是作業遞交和教師評價。
2.優化師資力量,深化教學改革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推進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過程中最為明顯的問題就是在于“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雖然有部分學校加強對這方面的培養,然而從整體來看質量仍然有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職業教育的特點,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的老師,更加需要有著極為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需要進入工廠和企業具備相應經驗的教師,這樣才能夠為企業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而這樣的學生也往往更被市場所認可。在目前絕大多數院校,在招聘專業老師時都非常注重學歷,但是對于那些具有豐富一線工作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卻難以進入學校開展教學工作。尤其是對于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此外在課堂教學方面,可充分利用翻轉課堂以及微課等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踐教學方面需要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間,尤其是要打造雙創教學平臺,才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
3.大學生要有理想,更要有實干精神
高職學生在自身創業能力提升的同時,著重在于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創意的本質是在于能夠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切實解決客戶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從這一點來看,也就對專業知識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開展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好專業知識,這才是成功的一大前提。此外還需要具備現代企業管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廣大高職生而言在學習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好高騖遠,而是應當基于當前實際情況,將重點放在微小型企業的管理方面,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最后,高職學生必須要具備大量的實習經驗,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在正式創業之前就有必要開展相關經歷的積累,從目前來看,進入大型企業學習相關管理經驗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不僅可以學習和掌握其先進的發展理念,更能夠借助優秀的企業平臺,認真審視行業發展趨勢。
4.國家要出臺有利于高職生的創業政策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產業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為進一步切實解決高職生就業創業問題,因此相關部門就必須要充分履行其職能扮演關鍵角色。比如在政策方面就需要充分研究和分析當下學生在創業實際過程中的相關情況,并針對性地出臺相應的幫扶性政策,比如在稅收以及貸款等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幫扶。最后在創業項目孵化階段,可充分結合各校的資源與特色,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創業的艱辛和樂趣,才能更好地激發其創新能力。
結束語:對高職學生而言,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從外部因素分析則需要改革現有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在提高師資力量的基礎上更加需要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才能不斷提升學生對社會以及市場的適應力,進而充分把握各種機遇以及挑戰,為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淑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16):185-186.
[2]茹玉,曲秀琴.高職院校層級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風,2020,(15):208.
[3]楊曉珍,陳光.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0,(07):62-63.
[4]陳建敏.基于大數據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53):31-32+46.E5411BA3-6736-4231-8262-B0A17A3C61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