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諾
【摘要】初中不僅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更是學生形成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思維的重要時期.為保證學生實現有效學習、高效學習,進而于此基礎上實現長期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習慣,主動思考、習慣思考并形成靈活的思維邏輯,本研究由創新能力展開,結合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提出策略.策略就教學方式、設計等內容展開,以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發展、培養思維靈活性四個角度實現分析,意在根據此類內容形成合理、科學的教學與思維培養方式,引導學生于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具備創新能力,實現持續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初中物理;創新能力
物理學是解釋各種現象、闡述客觀事實的學科,具有較強嚴謹性,能夠于闡述客觀事實的同時明確科學邏輯,解釋事物中所包含的原理.就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內容而言,其既屬于基礎知識,亦是學習的開端.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分析,如何使學生在基礎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習與積累,進而由此實現拓展與創新,運用靈活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核心素養的同時能夠將知識應用于實際,一直是教學過程中亟需實現的目標.
由此,還應從教學實際展開分析,由培養策略作為主要方式,進而在初中階段引導學生逐漸具備創新能力,于知識學習中實現積累與應用,以此形成創新思維,基于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實現長遠發展.
1 結合生活,引發學習思考
物理學科的學習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更重視邏輯性,也更強調實際過程、客觀規律,而這使物理教學更嚴謹,亦使其能夠與生活中的事物結合,尤其是初中物理知識這種相對而言較為基礎的知識.
借助這一特點,教師可從生活中將相關內容與教學結合,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激發其學習興趣,從物理知識的學習上對生活中潛在的物理知識產生興趣,從“物理學”的視角看待事物,進而從物理學角度分析事物的內在聯系,具備較強的知識積累.
從培養創新能力的角度展開分析,這一培養方式在于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興趣,進而從興趣形成習慣,形成學習習慣、看待事物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從知識學習角度做好積累,從理解實現分析,從分析實現創新.
結合實際設計分析,教師可從生活角度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其所掌握的知識初步提出判斷,隨后以教師引導的方式了解相關知識,將生活中的事物作為教學中的內容,基于學生思考形成“設想”,隨后根據物理知識分析此類“設想”,得出正確結論,進而明確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實現知識導入,根據生活中的某種物理現象引發學生思考,進而理解概念.
例如 在物理光學現象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從“吹泡泡”這一簡單而常見的現象展開分析,隨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泡泡的顏色出現變化”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光照角度不同顏色不同、泡泡的顏色會隨著附近物體的顏色而出現變化等“設想”實現分析,隨后提出物理學知識與概念,引導學生將思考過程中所提出的“設想”與物理學知識結合,了解光的折射、反射等知識,對概念有進一步的理解.
立足于教師角度而言,這種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從思考角度展開分析,進而在思考過程中以自身所學知識,通過觀察或是設想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作為對象進行深入分析,隨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實現將理論知識、定義概念與生活實際所結合,不僅能夠實現從物理學知識角度對生活事物的理解,更有助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在了解物理學知識后嘗試以此分析身邊的事物.
于此分析活動中,能夠有效分析的內容驗證了學生的猜想,使學生產生“學有所用”的成就感,而尚未能夠分析的內容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希望能夠借助物理知識的學習進一步了解最終解決疑惑,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而言意味著從興趣角度打好基礎,即主動猜想、主動分析,實現培養的初步目的.
2 鼓勵提問,打好創新基礎
疑惑是學科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事實上物理學中的大部分知識與理念的出現皆與疑惑有著密切關系.從物理學角度而言,物理學知識的發現與總結常伴隨著實驗,而大量的實驗內容更是出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因此,可以此作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疑問,以現階段較為豐富的教學技術實現對實驗的“重現”.
例如 在講授液體壓強的相關知識時,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因以往并未學習相關知識,并未形成完善知識體系的原因,較易出現疑問.如液體的內部壓強是否受液體本身影響、不同液體在壓強表現方面是否存在變化等相關問題.這種問題很容易占據學生的思考“空間”與注意力,對于初中生而言,這種問題若無法得到解決,一段時間內其很難分散精力至其他方面,若教學過程中并未涉及,或是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從實際角度使學生切實了解,便會對學習產生影響,簡而言之便是由于問題導致“聽不進去知識”.因此,為解決此類問題,教師于教學設計前便應切實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先設計,以準備實驗材料展開實驗或是借助教學技術,從視頻、圖解等方式做好解答疑問的準備.教學開始時,當學生提出疑問,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在標準實驗方式下針對問題實現分析,如可用u形管壓強計作為實驗工具,分析鹽水、自來水的壓強是否存在差別,同一液體在不同高度是否存在壓強差別等.若不具備條件,教師可預先通過教學技術,如網絡中獲取相關視頻或是教師自制相關視頻的方式,通過播放視頻完成實驗,以此解決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并以實驗解決疑惑.
此外,教師還應適當鼓勵提出疑問的學生,對其進行表揚,進而促進教學氛圍的形成,即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并從實踐角度證實猜想或是相關內容.
就此類教學方式的目的而言,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基礎,即在了解相關知識、對以往所學知識較為了解的基礎上主動思考進而產生疑問.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具有較強的理性特點,基于定理對客觀事實進行闡述的同時更需要具備求真、求實的精神.學生提出疑問而實現學習的過程意味著對其創新能力的初步培養,這種能力會隨著學生掌握知識逐漸增加而提升,進而引導學生基于興趣、思考提出不同內容,將知識切實與實際結合,由實際驗證知識的方式較教師口頭講授、學生單憑記憶掌握而言更有效率.
3 科學評價,合理引導發展
科學評價是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更是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每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效率不同、思考方式存在差異,而這便會導致他們理解知識的方式不同、習慣不同.作為教師,在整體分析學生是否具備創新能力的基礎上,還應充分發揮教師作用,以引導為主要方式嘗試向學生提出建議,使其明確發展方向.結合物理教學,此類“引導”的主要實現方式便在于科學評價,以及評價后如何實現對學生的引導.
如教師可于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同“學習”,而并非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的實現方式,結合具體內容而言,以測定物質密度這一實驗為例,學生們希望了解不同材料的密度,而因材料存在差異,不同物質的結構不同、存在雜質等原因,實驗中數據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此時,為解決問題,教師還應與學生一同以“回顧”的方式展開分析,根據教師引導,以學生提出“選取平均值”的方式,以此降低誤差.就物理學知識角度而言,理論與實際的差異在于實際過程中很少存在單一物質,而此類內容對于初中生而言可能較為難以理解.
因此,教師在講授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分析物質中可能存在雜質,進而對結果產生影響的過程中,可充分關注學生情況,明確其思考的關鍵點即著力點所在,為不同的學生推薦不同的知識,引導有興趣、有時間的情況下嘗試學習并理解,以此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充分積累、積極思考為學生提出創新思路而提出評價.
以上述實驗為例,一些學生可能對“平均值”的相關方法有興趣,而教師便可將數學學科與物理學科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基于鼓勵評價展開創新學習的引導;一些學生可能對“雜質影響”的相關內容較為感興趣,教師亦可以此實現鼓勵評價,引導其了解一系列的化學知識,將物理學習與化學學習整合,基于實際為學生推薦學習內容,在了解知識、積累知識的基礎上便于學生通過實際方式解決自己的疑問,為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4 培養思維,注重靈活創新
思維的培養相較于書面知識的學習、理解而言更具難度,屬于長期的、持之以恒培養后所具備的內容,亦與學生的思維模式、思維習慣存在較強關聯.立足于教師角度,為保障學生能夠切實實現思考與分析,逐漸具備創新能力,還需從教學實際實現設計,以拓展提升方式引導學生逐漸具備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思維.
結合實際而言,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方式常以教師固定的方式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適當在學生已經掌握知識的情況下實現拓展與引導,從解題思路方面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思考解決問題的其他方式,進而培養創新思維,使積累轉變為有效思路,以量變帶動質變.從整體角度而言,教師于教學設計過程中可創設一個鼓勵學生靈活思考問題的教學情境.
例如 在力學計算知識的學習、應用過程中,教師可基于學生已經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進而以此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后主動思考,出現“問題是否有更多解決方法”的問題.此時,教師可鼓勵學生繼續思考,并嘗試與學生“共同”提出設想,隨后以此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分析,進行多方面思考.
此類方式以拓展提升為根本,鼓勵學生在符合客觀規律、要求的情況下,以證明方式實現分析,長此以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不同思路面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靈活思考并分析是否存在“最優解”,引導學生不斷進步.
5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此為目的,基于實際實現教學設計,并于教學過程中應用設計并實現教學策略的實現,以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發展、培養思維靈活性等方式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能力培養與知識學習、理論掌握等教學目的并重,以學生發展為長期教學目標,基于教材知識實現拓展,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提問,并于實踐驗證過程中引導學生以物理學角度觀察各類事物,形成用物理學知識分析的習慣.此外,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特點科學評價其現狀,為學生提供有效學習方式,使其逐漸掌握相關內容,進而具備創新能力,實現長遠發展、將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珂.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創新策略探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5):59-60.
[2]楊仁廣.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創新設計策略研究[J].中學物理,2022,40(10):35-37.
[3]李懷軍.關于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討[J].學周刊,2022(15):23-25.
[4]王菊珍.初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