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萍
【摘要】物理是解釋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本質的一門課程,具有抽象性、實驗性的特征,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通過實驗法讓抽象的物理變得可視化,以此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豐富學生課堂體驗.本文通過分析法、歸納法對實驗教學與初中物理之間的應用路徑和影響進行研究,旨在找到兩者之間的關系,助力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實驗教學法;初中物理;應用路徑
實驗教學法,即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組織、有目的地將實驗引進課堂教學之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教學設備和材料,設計出有趣的物理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驗教學法將抽象復雜的物理現象和知識直觀化,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通過科學的方法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能力、觀察能力等.伴隨著學生學習需求的不斷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務必做出相應調整,以便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社會的發展潮流和學生的需求.
1 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問題
1.1 實驗過程學生主體性不夠
任何一門學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需要遵循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如此才能夠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初中物理實驗亦是如此.
作為一門稍有難度的課程,更是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不僅僅是教學方法上要把“教師教學生聽”調整為“教師教學生動手操作”,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解決學生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不讓問題“下節課化”或者“隱藏化”,做到課堂知識課堂消化.但是物理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過程中,會因為一些突發性的問題和教學內容的容量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未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長期如此不僅會降低師生之間的互動密度,還會讓學生因為實驗困難知難而退,產生厭學情緒.
1.2 教學手段現代化程度不夠
伴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各種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層出不窮,教育踏上了網絡化、信息化的進程,現代化的信息教育技術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學過程細致化、教學內容多彩化、教學方法新穎化,給學生帶來更貼切的感受,幫助學生加深對實驗內容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吸收.但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客觀上的教學條件、主觀上的教學能力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導致教學還缺乏現代教學媒體設備的支撐.尚不能很好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導致只能教師講解學生聽講,不能充分借助媒體設備多次觀看學習和檢查.
1.3 實驗室設備更新速度不夠??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存在著一定的學習難度,需要借助動手實驗來幫助物理現象的可視化,對基本的實驗設備有著一定的依賴性,充足的實驗設備可以助推學生理解物理知識,還能加以鞏固,完成物理知識的隨堂內化.學校對物理實驗室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但是也有不少物理實驗室設備更新速度不夠,對于損壞的設備維修速度較為緩慢,跟不上教學的進度,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需求,最終導致學生對實驗內容的動手操作不夠,設備維修速度不夠會導致實驗的數據出現偏差,缺乏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切身體驗感,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1.4 考核方式實踐能力分值不夠
初中物理的教學離不開實驗,學生需要在實驗教學中動手操作,不斷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通過科學的實驗揭示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理現象,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僅教學過程中需要動手實踐,在教學成果考核環節實踐能力也不容忽視,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在現有的初中物理考核中仍有部分教師會參考學生的實驗報告來賦分,因此部分同學直接從網上找到現有的實驗成果,進而轉化為自己的實驗成果,如此一來,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僅為紙上談兵,未能夠真正參與到實踐中去,更不會真正帶動學生在實驗中獨立思考和理清邏輯思路,教師無法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對此,教師應該注重實踐能力的考核,讓學生能夠真正專注于實驗過程,而不是考核方式.
2 實驗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2.1 運用實驗法激發學生創造性
在我國以往的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未能很好地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師輸出、學生聆聽,雖然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教師的教學跟上進度,但是,學生的動手能力會下降,學生的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激發,教師需要在物理教學上做出相應的改變.
例如邁克爾遜·莫雷這一實驗在測量地球引力上所具有的創新性至今還讓人們為之稱贊,而這一實驗僅僅是在簡單的道具之上創新出來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時間和幫助,充分了解學生在某一實驗上的想法,進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創新.
2.2 通過實驗教學法增強師生間的互動
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為師生關系,還應保持亦師亦友的關系,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同樣,通過實驗教學法在物理課堂上搭建良好的互動平臺,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內容的講解時,學生積極完成教師所講的內容,共同探討教學內容,充分保證學生的主動性.
例如 在講授物理實驗“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按照實驗內容準備相應的器材道具,如透明杯、水、筷子等,教師邊講解邊帶領學生進行觀察,共同發現其中的奧秘,并積極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
2.3 注重實驗中傳授學生實驗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物理教學亦是如此.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觀察各種復雜的物理現象并思考,以保證學生在脫離教師的幫助下也能夠獨立觀察、思考、解釋各種物理現象,讓學生找到探索奧秘的方法,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知識遷移等.
例如 在講授“控制變量法”這一實驗法時,通過教會學生這一實驗法就可以運用到不同的課程內容之中,如物理實驗內容“探究歐姆定律”,保證學生在遇到不同的課程內容時候也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驗能力進行思考.再如累積法、模型法、轉換法等實驗方法,都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提供實驗思路.
2.4 課外觀察輔助實驗知識點
物理實驗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上,要讓學生有更多參與、操作實驗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把物理實驗遷移到課堂之外來,應用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日常之中,進而拉近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也通過各種物理現象的解釋習得更多的生活常識和生活技能,充分發揮課堂之外的輔助角色.
例如 在講解物理實驗“物態變化”時,這個實驗所需要的道具和器材可以從生活之中輕易獲得,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中準備相應的道具進行實驗,借助水在不同溫度下所產生的變化來觀察冰、水蒸氣、熱水等,并進行記錄,將物理回歸于生活,實現物理現象客觀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度,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的體驗感.
2.5 注重學生實驗興趣的培養
好的內驅力是成功的一半,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對物理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助力課堂效果提質增效,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探究欲望較強,僅有的理論知識教學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物理實驗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興趣的培養.
例如 對于電學實驗,從學生的共性關注點來看會更多地關注最終的結果,也就是燈泡最后是否亮,但是卻很少關注過程之中是串聯還是并聯,如果只是口頭上告訴學生要關注哪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并給學生設定一個目標,需要用一節電池來讓兩個燈泡成功亮起來,學生先完成燈泡亮的目標,緊接著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有的燈泡亮有的燈泡暗呢,進而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其原理,最終找到不同點.
2.6 網絡教學方式輔助物理實驗
在現代教育技術多樣化的趨勢下,網絡教學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幫助教師豐富教學手段,在進行物理實驗時通過網絡教學來動態地展示實驗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畫面感.
例如 “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這一物理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動態觀看水沸騰的相關實驗,并對學生進行引導,設計出如何來驗證水沸騰前后不同的溫度.
3 實驗教學法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影響
3.1 學生物理興趣的提高
物理實驗教學法摒棄了傳統的純理論授課和教師做學生看的弊病,在物理課堂之中融入實驗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關注度,且通過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能夠加深理解,變抽象為具體,降低物理實驗的難度,學生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能夠完成相應的實驗,自我效能感和實驗體驗感會上升,能夠很好地體會其中的樂趣,學習動力才足.
3.2 學生物理素養的培養
實驗教學法可以借用實驗來營造出濃厚的物理學習氛圍和實驗氛圍,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能力,例如學生的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物理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實驗的嚴謹態度等,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和綜合能力.
3.3 物理現象直觀可視化
課本中對某一知識點講解得再詳細,在沒有肉眼可見的情況下也是復雜的、抽象的,通過實驗教學法可以助力學生直觀看到物理現象的發生過程,在和書本的理論知識內容進行結合,方能達到學習效果上的事半功倍,幫助學生從抽象思維到具體思維轉變.
3.4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
實驗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實驗中進行觀察和探究,以此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部分物理實驗需要小組分工協作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品質.
4 結語
綜上,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法能夠助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助力提高學生在物理上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和探究能力,給學生帶來繽紛多彩的物理世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感受,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是一種不容忽視的重要教學方法.物理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提高自身在物理實驗上的教學能力,幫助學生營造出優越的學習條件,為學生的物理實驗打造良好的學習基礎,更好地滿足物理實驗的綜合性、實踐性教學特點,助力物理教學質量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參考文獻:
[1]郭文茉.藝術與實驗的“碰撞”——視覺傳達實驗教學法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5):78-79.
[2]蘇建成.分組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改進策略探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出版者不詳],2021:1614-1620.
[3]武巨松.基于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分析[C].2019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9:193-194.
[4]蘇建成.分組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改進策略探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出版者不詳],2021:1614-1620.
[5]高珂.做好物理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8,16(0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