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琳
摘要: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在小學高段復習課中應用思維導圖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身心發展階段性特征。我們在以往的復習課中,為了節約時間進行課堂鞏固練習,往往忽略了讓學生自主進行單元知識點的歸納整理,都是老師梳理好知識點,并由老師代為歸納總結知識點進行板書,學生跟隨老師的講解被動接受,學生缺少了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機會,復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這樣的復習方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動手實踐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差異。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積極研究如何讓“思維導圖”在小學高段數學復習課中發揮有效作用,經過一個階段實踐研究,我們驚喜地發現,學生在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培養了學生預習的習慣,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復習歸納知識點的能力,數學復習的效率,使小學生養成自主復習的良好習慣。
一、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思維導圖又叫作心智圖,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思維的效率,注重圖文并茂。也就是通過層級圖的方式來表現各級主題的隸屬關系,并且使用主題關鍵詞和顏色、圖像等手段來建立記憶鏈接。在以往的教學中,復習課前的預習作業,學生沒有目標,只是通讀課本例題和習題,完成相應練習,這也導致了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后,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或者說學生是讀了,但是沒有真正的理清單元知識間的聯系,但利用思維導圖來預習,讓學生通過一張圖個性化地來表達預習過程,這樣在上課的時候,結合自己的思維導圖將預習成果展示給同學,會事半功倍,有問題的地方也一目了然,當老師講自己有問題的時候,集中注意力,一定可以解決問題。這樣就達到了預習的目的了。也會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語系的習慣。
二、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知識點整理歸納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點往往是在每堂課上進行零散的呈現。這就需要在復習課上對每堂課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小學生的長期記憶能力不強,很容易對每堂課的知識點出現遺忘或者記憶混亂的情況,因此必須扎實地進行復習和整理。
要避免遺忘和記憶混亂的現象,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知識點的整理,使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圖。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每個課堂中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
例如在五年級復習課上,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小數除法這個知識點進行整理。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中間寫上“小數除法”四個大字,要求學生回憶學過的小數除法的知識點。此時學生可能會零散地說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商的近似數、循環小數等知識點,教師要對其思維進行梳理,在“小數除法”的四周畫出幾條射線,要求學生填上對應的知識點,也就是小數除法這個主題下面的“次知識點”,逐漸引導學生填上課題下的六個知識點,并引導學生以此為線索,對之前的知識點進行回憶,對這個思維導圖進行完善,直至將整個思維導圖完成。
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盡量讓學生自行完成思維導圖,對思維導圖進行填充和完善,直至其能夠串聯與小數除法有關的所有知識點。在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意義以及基本繪制方法之后,教師要給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的機會,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自行梳理知識點,完成復習。
三、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活躍的課堂氣氛,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維導圖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思維品質。師生、生生借助思維導圖的互動交流,學生呈現自己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每個孩子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通過讓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制作后在課堂上自己講解,可以講解知識,也可以講解自己制作思維導圖的思維方式,每個人的講解可能都不一樣,這樣集思廣益,互補有無,衍生的集體頭腦風暴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凸顯學生的個性發展及主體地位。而老師在聽學生講解后要及時作出點評,對學生的學習表現表示肯定和鼓勵,并根據發現的普遍問題引導學生及時改進,提高復習的效果。
數學是一門強調抽象性思維的學科,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注意上好復習課,在復習課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理清思維、串聯知識點、整理知識點,將零散的數學知識點串聯起來,并逐漸學會自行繪制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也對一段時間內的學習進行梳理,鍛煉了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大大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并為學生中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