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青青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處于成長期,但對體育運動的理念還很陌生,因此高效率的體育課,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身心素質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研究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學習方法,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基于此,以下對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與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升途徑;策略
引言
小學學生正處在成長和發育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在智力和身體素質上獲得更大的發展。而小學體育課程作為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建設和發展。然而,在當前的部分小學體育課程建設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體育課程未能在小學教學中體現出應有的價值,難以實現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和學生智力的發展。
一、加強互動,營造良好師生關系
互動交流是師生了解彼此的最佳途徑,有助于為教學質量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教師也可以通過互動來分析小學生的內心動向,以此調整實際的授課內容。在課堂內,教師要開導學生,針對其在體育方面的困惑予以解答,主動關心其生活與學習,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保障。還可以在課堂外幫助其緩解課業、心理壓力,通過運動緩解內心壓力的方法,指導其轉變思維來提升學習效率,與之成為知心朋友,營造良好師生關系。而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部分教師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未能深入了解其心理變化,在評價方面采用單一的評價語,未能為其提供有用信息;在知識歸納方面,沒有考慮其吸收情況;在動作示范方面,忽視了動作指導。長此以往,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陷入“僵局”。因此,為了營造良好師生關系,體育教師可以轉變評價思維,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來點評學生,開展師生共同參與的趣味活動,了解其在學習方面的壓力,從而鼓勵其進行運動,不僅能緩解其心理壓力,而且可以鍛煉身體,在活動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還應該設計出多種評價方案。學生之間的能力受到訓練環境、思維發展和身體素養等多種因素影響,對同一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呈現出不同的差異,在進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實施分層評價策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認清自己的發展狀況,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下穩步成長。針對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應該“穩扎穩打”,幫助他們打好堅實的技能基礎,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使其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提升自我能力,感受體育魅力。針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穩中求進”,促使其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全方位拓展體育能力,運用鼓勵的話語肯定他們的能力,營造出良好的互動模式,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二、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參與度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中,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較多,往往很多學生在自由活動的時間就回到教室寫作業或者結伴一起去玩游戲,這樣一來,不僅可能會有落單的同學出現,也會出現有學生在此時間內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況,白白浪費了體育鍛煉的時間與機會。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做到“不落一人”,關注到每個學生的上課狀態,努力提高課堂參與度。例如,教師在教授“前滾翻”動作時可以向學生提問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前滾翻”動作要領的理解。比如教師在教學前可以問大家:“什么形狀滾翻比較快?”同學們回答:“圓形。”之后教師接著詢問:“那把我們的身體卷成圓形如何讓身體滾動呢?”學生們思考一下后說:“用腿蹬地。”在同學們的思考與觀察下,同學們可以簡單掌握前滾翻的動作基礎,并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精神。在師生問答互動之間,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更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兩兩一組練習所學動作,并相互評價其學習情況,這樣一來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認真用心,充分提高了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借助現代教育理論,豐富教育教學方式
現代教育理論為各種新式教學方式的融入提供了理論基礎,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現代教育理論實現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從教學方式創新的角度去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讓體育課程在小學教育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和作用。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效果,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課程需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課程知識的學習。以籃球運動項目的教學為例,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籃球的運球技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讓學生進行互相的監督和指導,從而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讓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也可以融入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中,教師除了對現代新課程理論進行研究和探討之外,還應當加強對各種新的教學方法的研究,實現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中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對體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要求。體育老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從增加教學趣味性、提高課堂參與度以及培養學生合作競爭精神三方面出發,積極探索教學新策略,為提高學生身體綜合素質不斷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德平.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與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17):165-166.
[2]孫富田.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09):7.
[3]宋玲,段芳芳.關于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