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理念下,創新教學模式,增強學生主體地位,增加師生交互、生生交互,激發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參與度是核心所在。疫情時期,基于互聯網技術,《稅務會計》課程積極進行在線教學探索。在線教學師生無法實時面對面,完全通過網絡空間遠程“教”與“學”,如何解決在線教學容易出現的自主學習盲目性和課堂管控無序化的問題,確保教學標準不降、教學質量不減,《稅務會計》課程組通過詳細的學情分析、精心的課程設計和靈活的平臺運用開展一系列在線教學實踐活動,探索高質量的在線教學模式。
關鍵詞:立德樹人,教學質量,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一、突出網絡教學特色,注重網絡在線教學質量
(一)立德樹人貫穿始終
“教師在做課程設計時,應遵循教學規律,挖掘各類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設計之中,體現創新特色。” [1]因此,要開展高質量的課程思政,就一定要做好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潤物無聲將思政教育的滲入專業課堂。以《稅務會計》課程為例,在線教學中該課程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課程思政貫穿始終。例如,在學習“稅收的功能”時,讓學生在線查詢“國家為疫情防控投入的財政資金”。在學習增值稅模塊時,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自主收集并在班級論壇中分享“疫情期間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這些思政滲透,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國家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沒有國家的強有力保障,就沒有“戰疫”的勝利,就沒有國泰民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擔當。
(二)優化網絡在線教學過程
在線教學中,《稅務會計》課程結合學情,選擇恰當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認知特點,循序漸進,控制過程。做到導入要有吸引力,自學要及時檢查進行評價,講解要精煉,討論要針對目標達成,練習要展示成果。在教學環節和教學互動時不雜亂無章,巧妙銜接,課中的每個環節之間都有邏輯性、前后出現的信息都有關聯性,符合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例如先引出問題再分析問題、先分析問題再解決問題、先知識探究再任務實施。教學方法合理,重點難點貫穿,緊湊有序。
(三)多形態呈現課程資源
在線課程不僅要提高優質的內容,而且要讓優質的內容以多樣的形式、靈活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稅務會計》課程資源建設時設計了四個小版塊“學習任務單”“課程資源”“能力拓展”“課后助學”。在資源呈現形態上力求多樣化,既有微課、速課、同步課堂、PPT文檔供課上使用,也有文本資料、電子圖書提供給習慣移動閱讀的學生,還有體現MOOC特點的視頻課程和音頻資料以及其他大量數字化資源提供給學習者拓展技能和延伸學習。課程資源呈現形態的多樣性使在線教學更加重視個性體驗,不局限于時間、地點、興趣等情況,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網絡條件,選擇自己喜歡的資源形式重復學習,鞏固知識、加深印象,補足缺失內容,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同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注重“教”,弱化了學生“學”的地位,新的教育理念下,更加強調學生的“學”。“互聯網+”教育,引入更多的新技術,使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有所拓展,營造適應新生代學習者的學習環境,有效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專業素養。在在線教學中,本課程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對教學資源進行精心制作,力求做到課程資源形象、趣味、實用、典型、精煉,吸引學生喜歡看并確保學生看得懂、學得會、做得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使用后,根據學情反饋,學生的自主學習、協同合作、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提升了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互聯網+”時代,教師面對全新挑戰,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思維,主動學習各種新技術、新工具,并將“互聯網+”信息手段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不斷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抖悇諘嫛吩诰€教學,一方面以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為重點,結合課程特色和在線教學平臺環境,為學生布置各種項目活動,以任務驅動,根據不同的學情情境,配備豐富生動的網絡資源,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與合作,在討論與思辨中,從認知到理解到應用,最終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老師的教學重點是合理運用互動工具,引導學生高效參與到師生、生生的交互協作中來,較好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通過集體備課、相互學習、經驗分享,引導教師形成互聯網思維,鼓勵教師積極探索,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將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到專業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互聯網+”教學活動,實現教師從傳統課堂教學轉型升級為互聯網時代多維度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三)有助于及時做出教學反思與診改
在線教學的重要變化就是教師對學習情況進行全程監管,關注教與學全過程的信息采集,有利于分析學習成效,發現問題,通過全過程、多元維度更加科學、合理的給出教學評價,做好教學反思。反思備課環節是否完整,有無遺漏和需要補充的內容;反思教學互動環節是否合理、學生的互動積極性是否良好、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反思教學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是否產生預期變化。通過教學反思,找到不足之處,及時做出教學診斷與改進,改進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針對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無論是“在線+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還是疫情下的“在線”教學,都要做到“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2]將“互聯網+”教育的理念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1]魏忠發.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07):27.
[2]王一帆.互動與參與:經管類本科專業經濟法課程中的混合式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學社會科學版),2016,(03):270.
作者簡介:張新莉(1971),女,安徽人,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稅法。寧夏 銀川,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