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與迅速發展使得企業管理受到較大沖擊,此時,企業管理發生多方面變革,其邏輯與框架值的重點分析。文章對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對企業管理的影響進行了說明,從管理對象的變革、管理屬性的變革、管理決策的變革、管理倫理的變革這四方面入手,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邏輯,結合對變革邏輯的分析,闡述了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分析框架。
關鍵詞:人工智能;企業管理;管理決策;管理倫理
中圖分類號:F27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5-0118-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118
1?人工智能與企業管理的概述
1.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應用機器實施展示,并與人類展示、動物展示之間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差異性。在當前的實踐中,人工智能一般被使用于描述模仿人類與其他人類思維相關聯的“認知”功能的機器。[1]發展至今,?人工智能技術與計算機能力、大量數據和理論理解的同步發展,逐步走向成熟;且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解決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和運籌學中許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2.2?人工智能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人工智能對企業管理所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大,當前,可以總結出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的核心變化點,具體如下:①信息強化處理。多樣性復雜信息普遍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可以在人工智能系統的支持下完成準確、及時、高效地加工和傳遞,且能夠生成時間軸上連續且可追溯的空間上立體的網。此時,更多的信息被有效管理,并生成差異性的形態價值。[2]②企業中的人類員工總數表現出逐漸減少的趨勢;工作績效、監督工作更為透明;管理工作制度同時得以更新調整;組織體系不斷向著柔性化的方向發展;人才培養方式更新,但是“以人為本”“以人才為中心”的管理方向不會改變。③輔助經營決策。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條件下,采集市場信息的全面性、及時性隨之提升,可以在企業管理人員制定營銷策略、產品策略等方面起到強力的輔助性作用。
3?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邏輯分析
3.1?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對象的變革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企業中“人工智能員工”的數量將呈現出明顯增長的趨勢,這些“人工智能員工”在原有的技術支持下,企業管理工作普遍圍繞著“人”(人類員工)為中心實施解讀,而如果將人工智能技術投入企業經營生產與管理中,則能夠發揮出其“虛擬勞動力”的職責,促使整個工作完成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質量更為理想,以此實現對企業經濟收益的增強。從這一角度來看,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更新發展與深入應用的條件下,人類員工的能力優勢逐步呈現出降低的趨勢,相對應的,人工智能技術(即“人工智能員工”)由于其便利性、高效性的特征優勢得到更多企業的關注與青睞。基于這樣的情況,智能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員工”逐漸深入企業生產實踐,并替代部分人類員工開展工作。在人工智能技術水平不斷增高的條件下,“人工智能員工”能夠投入的崗位與專業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寬,特別是在高智商、高技術、高復雜性但是卻不需要自主決策的崗位中會得到更深入的應用。
對于“人工智能員工”而言,其包含在企業可支配資源的范疇內,所以屬于管理客體,所面對的管理人員依舊為現實意義上的管理者。此時,企業的管理理念會受到較大的沖擊,發生明顯變革。“人工智能員工”雖然涵蓋在管理客體的范疇內,但是由于其并非為“社會人”以及傳統意義上的“經濟人”,因此,原有企業管理中的高層次激勵手段,如滿足企業員工的人文精神與高層次需求等不再適用,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原則的企業員工軟約束價值在實際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隨之表現出降低的趨勢。同時,“人工智能員工”擁有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特點,想要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復雜程度更高的作業,就需要相關管理人員調整決策思路,對“人工智能員工”與人類員工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機協調。
3.2?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屬性的變革
基于管理屬性二分法,可以了解到管理為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其中,對于管理的藝術性而言,其主要意味著管理理論指導管理實踐具備明顯的可權變性、技巧性以及靈活性;對于管理的科學性而言,主要強調管理理論為管理活動、管理實踐的規律性探尋與總結,具備著明顯的可檢驗性、可重復性和普適性的特征。依托管理屬性二分法,使得管理實踐與管理理論之間得到深入性融合,但是這對于管理過程中的技術性要求有所忽視。管理的技術性是依托管理論完成管理實踐的手段和橋梁,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進行“人工智能員工”管理的企業管理人員不能僅僅掌握管理理論,還必須要具備可以將管理理論融入管理實踐的管理技術。誠然,管理技術這一概念并不是新概念,但是在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背景下,將管理理論轉化為管理實踐并不需要更多、更復雜的技術支持,所以并未受到更多關注。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想要實現將管理理論巧妙滲透進管理實踐中,就需要更多管理技術的支持。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處于逐步更新發展的大背景下,即不斷向著更全面、更先進、更智能的方向發展,并對傳統管理理論造成較大影響。基于這樣的情況,管理的技術作為企業管理的第三屬性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相比于人類員工來說,“人工智能員工”在需求層次、需求結構方面均表現出較低層級,但是這并不意味“人工智能員工”的管理工作難度低于對人類員工的管理工作難度。在針對“人工智能員工”的管理工作中,企業管理人員不僅要擁有豐富的管理理論儲備、明確的管理藝術,還必須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智能技術(管理技術)。例如,在決策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出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對應結果等開展預測,并以此為參考做出科學決策。從這一角度來看,隨著“人工智能員工”數量的增加,技術管理者(掌握智能技術的管理人員)的數量也隨之提升,換言之,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工程師會轉變為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新型管理人才,同時,傳統的企業管理人員也更加關注對管理技術的研究與習得,并逐步發展成為智能技術管理人員。
3.3?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決策的變革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決策占據著核心性地位,且貫穿于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對于古典決策理論來說,其主要以“經濟人”為視角,強調管理人員要在完全知曉信息、完全理性、制定備選方案且了解對應結果的條件下做出最優決策;對于行為決策理論來說,其認為對完全理性的“經濟人”使用有限理性的決策則會實施替代更為符合管理實踐,此時,“最優”“最大”并不是決策方案選定過程中需要遵循的標準,而需要引入“滿意”標準。[3]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最優決策”逐步被“滿意決策”所替代。出現上述變革的原因主要如下:①人工智能以計算機深度算法為基礎,集成分析利用組織內外部的數據,并為復雜問題的分析提供協助性支持,換言之,人工智能可以作為企業管理人員的“超級秘書”而存在。基于此,相關管理人員在開展復雜問題的分析處理過程中,不再受到知識儲備、時間以及精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且可以迅速做出合理性更高的決策。②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機器可以轉變為類似人腦智能的計算機,具備更高的分析決策能力,能夠形成具有明顯前瞻性的決策方案。在這樣的決策環境中,所有信息、條件、思維等均維持在可控范圍內,促使最優決策的產生成為可能。
3.4?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倫理的變革
人工智能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對管理倫理造成影響,具體如下:①使用智能化管理方法所產生的管理效率難以滿足人性化管理方面的要求。對于效率管理學來說,其核心目標中在于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效率;對于管理倫理學來說,其核心目標在于體現公平正當以及行為善意,相比較能夠了解到,管理效率與管理倫理學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性。基于這樣的情況,在應用智能化管理手段時,需要提前明確管理技術適用范圍、局限性與優勢、可能產生的后果(特別是倫理問題)。②人工智能技術的更新與應用對法律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健全性方面。就當前推行的法律體系來看,人工智能產品并未涵蓋在法律主體的范疇內,這就意味著其無法承擔起個人責任。相對應的,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條件下,人工智能產品不再單純包含在工具的范圍內,因此,必須要針對其落實對責任追究機制的優化完善。③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帶來更多的行業禁忌以及倫理問題。誠然,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員工”的應用會帶來更為理想的經濟效益,但是相應技術的研發依然要受到倫理、哲學規范的約束,以此規避人工智能技術向著不良的方向發展。實踐中,要正確理解“全面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意味著人類的終結”這一擔憂,由相關政府部門主導、聯合行業協會以及社會組織等,[4]共同制定出科學合理程度更高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行業標準以及法律法規,體現出對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強制性管理約束,預防個人、社會團體等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濫用,從而導致更為嚴重(甚至是災難性的)后果。
4?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分析框架
4.1?結論支持
對上文的分析進行總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①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企業中“人工智能員工”的數量將呈現出明顯增長的趨勢,依托“社會人”作為核心的企業管理理念、方法逐步轉向不再適用的狀態。此時,企業管理人員需要著重關注并解決的問題為“人工智能員工”的管理和人類員工與智能機器人員工之間的關系協調。②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企業管理屬性得到拓展,除了科學性(針對管理理念)和藝術性(針對管理實踐)之外,還具備著技術性(針對管理過程)。同時,受到影響的不僅是企業員工,企業管理人也有所更新,逐步發展成為技術管理者,即可以使用合適智能技術開展工作的管理者。③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管理人員的決策環境也實現進一步完善,整個企業管理過程逐漸由原本的“滿意決策”更新發展成為“最優決策”。④通過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管理方式方法的智能化發展促使管理效率與管理倫理之間的沖突矛盾呈現出大幅提升的狀態,基于這樣的情況,相關管理人必須推動自身管理道德的增高,重點保證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等需要從法律、政策、行業標準等多方面入手,實現對人工智能發展倫理的多層次約束機制的搭建與推廣應用。[5]
4.2?框架構建及解析
參考上文所述的結論支持,能夠完成對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企業管理變革分析框架的完善搭建,主要內容如下所示:該框架中的管理客體代表著管理對象,由于人工智能時代視域下“人工智能員工”對人類員工的替代程度表現出逐步提升的趨勢,所以管理客體也隨之產生較為顯著的變更,相對應的,企業員工的管理方法、激勵方式等也會隨之產生巨大改變。該框架中的管理本質代表著管理屬性,因為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應用促使管理工作的本質發生改變,在實際企業管理工作中所引入的技術更多,使得整個工作過程的技術性更加突顯,在企業內,企業管理人也有所更新,逐步發展成為技術管理者,即可以使用合適智能技術開展工作的管理者。該框架中的決策環境代表著管理決策,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企業管理決策環境受到明顯的優化完善,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決策標準也隨之表現出逐步提升的發展趨勢,整個企業管理過程逐漸由原本的“滿意決策”更新發展成為“最優決策”。該框架中的管理原則代表著管理倫理,通過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管理方式方法的智能化發展促使管理效率與管理倫理之間的沖突矛盾呈現出大幅提升的狀態,因此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應用的法律準則、道德倫理規范更為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對更優質企業管理人才的教育培養,組建起專業能力強、掌握人工智能管理技術、綜合素養高的企業管理工作隊伍。
5?結論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對企業管理所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大,企業管理所產生的變革主要集中于以下四點:①管理對象的變革。企業中“人工智能員工”的數量將呈現出明顯增長的趨勢,需要相關管理人員調整決策思路,對“人工智能員工”與人類員工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機協調。②管理屬性的變革。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進行“人工智能員工”管理的企業管理人員不能僅僅掌握管理理論,還必須要具備可以將管理理論融入管理實踐的管理技術。③管理決策的變革。管理人員的決策環境也實現進一步完善,此時,“最優決策”逐步被“滿意決策”所替代。④管理倫理的變革。應當由相關政府部門主導、聯合行業協會以及社會組織等,共同制定出科學合理程度更高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行業標準以及法律法規,體現出對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強制性管理約束。
參考文獻:
[1]劉椿鈴.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0):125-126.
[2]唐玉蘭,鄧一儀.人工智能時代下企業財務會計改革探析[J].財會學習,2020(34):1-3.
[3]崔然.談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人工智能時代的視角下[J].大眾投資指南,2020(19):124-126.
[4]王萌,高鶴.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對策研究[J].中國產經,2020(7):157-158.
[5]徐鵬,徐向藝.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邏輯與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20,36(1):122-129,238.
[作者簡介]景浙湖(1968—),男,漢族,浙江上虞人,研究方向:經濟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