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植五
通過新舊課標的對比,筆者發現對舊課標理解越深,反而越能接受新課標的變化,認識到新課標對舊課標的完善——新課標在教學順序上略有調整,相關知識的出現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標把小學劃分為三個學段,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目標更具針對性;新課標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關注兒童的成長,更加關注學生體驗、參與、觀察、思考、表達的過程,更加注重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課標的指導之下,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新的教學觀,落實核心素養?筆者以小學數學六年級總復習《圖形與幾何》為例,與大家分享幾點淺薄之見——
以素養為導向,進行單元備課。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傳遞知識、培養技能,教師要探究知識和技能背后所對應的素養。教學設計要從大處著眼,以單元為視角、以素養為導向進行整體設計。打通小學階段圖形的特征、圖形的測量與計算、圖形的運動、圖形的位置等知識間橫向與縱向聯系,建立內在的邏輯關系(空間意識、幾何直觀);追根溯源,發現測量和計算的本質(量感、推理意識、轉化思想);安排實踐活動,如設計包裝、排水法測不規則物體體積(推理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讓核心素養與課程設計一一對應,從素養出發考慮課程安排,再以素養為標準進行教學評價,從素養到課程再到素養。
站在兒童立場,做到眼中有人。課堂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教學組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起點,清楚學生在哪里,明白到哪里去,知道如何到達。在教學的全過程,發動學生、激發興趣。課前,設計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夠達到的學習目標、每項任務都分層設計,學生有選擇任務的機會;課上,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即使表達的內容不完美,也能得到教師的認可、同學的鼓勵,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建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以任務為驅動,化枯燥為興趣。針對本單元“圖形的認識”,筆者設計了給圖形家族建立“族譜”的大任務,包括找齊家族成員(人物集合)、介紹家族成員相貌特征(擬人畫像)、尋找成員之間的關系(人物聯系)、確認家族成員的功能(人物技能)、繪制圖形家族族譜(家族結構)五項活動,增加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不同任務的引導下,經歷感受、體驗、探索、發現、推理、驗證、歸納、梳理、總結、應用、創作的全過程,構建完整的幾何與圖形知識體系,提升空間觀念、推理意識和幾何直觀。
以評價為導向,讓每個人都發光。本單元每個任務活動都對應著評價要求。如圖形的認識預學任務中“找齊家族成員”為必做,完成可以得到兩顆星;寫出一或兩個家族成員樣貌特征為必做,完成可以得到三至四顆星;繪出圖形家族成員之間的任務關系為選做,完成可以得到五顆星,采取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雙主體模式。課上針對學生繪制的“族譜”設計評一評、議一議環節,學生互評、互議,發現同學的亮點、表揚同學的優點,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議或予以補充。學生們在真誠、善意、互相激勵的評價氛圍中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和素養的提升。課后設計符合學業質量標準的作業,通過學生的完成情況,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學業要求,同時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落實新課標要求的教學評一體化。
正如鐘啟泉教授所言,21世紀是“課堂革命”的世紀,是從“知識傳遞”到“知識建構”的革命,是從“學歷社會”轉向“學力社會”的變革。教師不再是一名教書匠,而是秉持自我變革觀念、為未來培養具有核心素養人才的教育踐行者。在落實新課標的道路上,愿你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