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群
摘 要:伴隨新課標方針的滲透,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手段逐漸失去了實效性,故此教育者要積極應對新要求,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閱讀在語文教學中一直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亦是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對學生寫作及理解能力都有直接的影響,通過閱讀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交際能力、欣賞能力、閱讀能力等,促進聽、讀、說、寫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策略,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可以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的增長,同時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得到提高,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1]。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引起人們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使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質量和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
語文閱讀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只有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吸收各個學科的知識,提升學習能力,故此教師有必要提升該環節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身心還不成熟,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弱,需要有效的手段來引導其邁向正確的學習道路,這就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潛入閱讀學習之中。通過閱讀,能夠不斷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繼而有助于其辨析是非對錯,同時亦能激勵他們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及寫作能力。可以說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就是促進其學習水平提升的前提[2]。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制定科學而明確的教學目標
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基礎,就是教學目標要合理,從而指引教學實施過程應采取何種手段與方法。教師要明確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要加以體現。在知識與能力這一目標上,著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提高應用實踐能力。而在方法和過程目標上,則要根據合理制定的教學目標采取具體而有效的教學策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引導學生理解課堂內容中的內涵,培養學生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念[3]。此外,教師還要綜合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開展分層教學,并制定科學的層次性目標,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要想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其興趣點,科學合理地為學生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社會的一個窗口,多元性是閱讀內容的特點。因此,教師在為學生篩選閱讀材料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要對閱讀內容把好關,保障閱讀材料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這一教學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開滿金色的蒲公英的草地為發散點,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綜合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在這些文章中汲取了文章的精華,提升了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隨之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動力源泉,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學習當中。
(三)小組合作,進行互助閱讀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佳方式,即將主體地位歸還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各個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繼而推動教學的進步。對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模式,以此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及交流,從而鍛煉他們合作、實踐的能力,這樣亦能強化他們的學習體驗,進而獲取較高的學習成效。
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教師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讓他們展開互助式閱讀。即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字詞時,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在閱讀完畢之后,讓他們互相交換如何解決生字詞的方法。梳理文章之后,教師再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獨立探索問題的答案,如“通過文章得到了什么”“文中植物媽媽都想了什么辦法”,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閱讀和探析,一方面能夠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亦能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掌握重難點。
(四)讀寫結合,發揮寫作的反哺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當中,為了更好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注重讀寫結合,充分發揮寫作對閱讀的反哺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領略文章的深刻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進行仿寫訓練,引導學生在仿寫之后,對文章進行擴寫、續寫等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技巧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能進行深層次的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寫作競賽,進而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重視課外閱讀活動。在開展競賽活動時,教師要設置適當的獎勵,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進而有效地提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帶刺的朋友》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去進行課外的相關閱讀,并且舉辦了仿寫、擴寫和讀后感等形式的作文競賽,設置了各個等級的獎勵,學生踴躍參加。這種競賽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為了能寫出好的作文,學生對文章進行了深度的閱讀,充分挖掘文章的深刻內涵,寫出了一些內容精彩、寫作技巧和手法上乘的文章。寫作對閱讀的反哺作用,使學生加深了對原文的認知,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有了更大的收獲,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認識到閱讀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通過有效閱讀教學的開展,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情感體驗,積累知識儲備,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偉良.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寫算,2020(32):85+87.
[2]陳琦.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1):157-158.
[3]相美杰.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