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沈娟
摘 要:陶行知認為,幼兒教育對于人的成長來說具有打地基的作用,認為應當綜合全面地培養幼兒們的綜合素養。如今家長們對幼兒的溺愛越發嚴重,幼兒們也因此缺乏了分享的意識和行為,但分享卻是幼兒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基礎內容。基于此,本文將淺述幼兒分享行為的現存問題,并借此進一步探討在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培養幼兒分享行為意識的教學策略,以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陶行知;幼兒教育;分享行為;教學策略
引言
對于幼兒們來說,他們都面臨著人生中第一次離開家,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自己的學習與成長生活,剛進入集體的孩子們必須與同齡人生活在一起,在初始階段,享受慣了父母的溺愛的孩子們,往往形成了暫時的自私自利性格,往往自給自足,不愿意與他人分享,甚至還想搶其他同學的可愛物件。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由于幼兒們處于塑造整體人生行為的關鍵階段,自私自利無疑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因此,有必要促進兒童的分享行為,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發展,為未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奠定基礎。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兒童正常學校分享實踐的發展會受到兒童自身和一些外部環境因素的阻礙,如父母的溺愛等。因此,孩子往往專注于自己,通常表現出不愿與他人合作、缺乏溝通精神等。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策劃各種教學內容,為幼兒們的分享行為進行教育和引導。
一、現存問題
(一)分享教學氛圍不濃
對于幼兒教學來說,由于幼兒們的成長階段生理特性局限,他們對知識的攝取能力并無法像成年人一樣自如,因此這意味著教師們需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弱化幼兒知識的理論性,增強幼兒學習的氛圍感,通過知識學習氛圍的建構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傳授給幼兒們,提要幼兒們學習知識的效率。在當前的幼兒分享行為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普遍較為說教模式化,這使得幼兒們并無法通過教師們理論性的講解詞匯中知曉何為分享,自然也就無法達成分享教學的目的。
(二)分享行為缺乏引導
除了學習環境對兒童行為發展的影響外,兒童之間的互動對他們的合作行為也有很大的影響。溝通和兒童之間的溝通顯著影響他們的合作行為。如果兩個同齡的孩子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交流和玩耍,但其中一個有共同的良知,另一個沒有共同的意識,也沒有自私心理作為排他性。因此,由于他們的互動,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沒有共同理解的兒童將不可避免地開始共同行動。相反,如果一個自私且智力遲鈍的孩子經常參與集體活動,并經常與同齡人交流,他的自我就會改變,他可以逐漸融入一個共同的家庭,學會分享。
(三)分享方法缺乏訓練
除了孩子在幼兒園和其他環境中面對的人和事之外,社會和整個家庭對孩子自尊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當孩子們回家時,他們會受到不同的對待。父母、祖父母和祖父母會“同情”“可憐”家中的小寶貝經受了上學的苦楚,而更加溺愛自己的孩子,不斷地強化幼兒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嬌慣氣,孩子們就更難學會分享。因此,為了讓孩子們學會分享行為,創造可持續的行為合作模式,家長必須與幼兒園教師合作,為孩子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教學策略
(一)建構分享教育氛圍
當教師為幼兒們創造分享教育學習的條件時,教師們可以有意識地創造一個兒童可以共享的環境。例如,教師們可以幫班上的幼兒們舉辦生日會,在幼兒園慶祝生日,并有意識地讓他們給同事、下一個班的老師和幼兒園的工作人員送蛋糕,分享他們的食物,唱生日歌。當主人公向其他幼兒們享生日蛋糕的時候,其他每個孩子們都期待著那一刻,眼睛里流露出真誠的喜悅,分享意識也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除了孩子的生日,老師還可以在其他一些學習活動中給孩子們帶食物,這取決于活動的需要。我們也借此機會給孩子們積極分享的機會,并利用點對點的交流來培養分享行為、體驗幸福和友誼的孩子。
(二)提升分享教育頻率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一起玩,分享機會,如周邊角游戲、角色游戲、行動自由、步行等。例如,當幼兒園收到新玩具,但數量有限,我們不能用手復制時,我們可以問孩子們這個問題:為什么這么多人想玩這個新游戲?經過討論,孩子們思考了很多方法,如“討論誰先玩”和“我們可以一起玩”。在隨后的類似活動中,孩子們反復并逐漸鍛煉,許多孩子學會了正確和適當的溝通方法。在教師的積極支持和適當指導下,兒童的溝通和交流技能逐漸得到有效發展。
(三)強化分享行為教育
作為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教師,榜樣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必須在不同的環境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包括課堂,在課堂上,學習是重要和有益的,這樣孩子們才能理解協作學習的價值和益處。在休息時間,老師們可以通過在生活中提供更多的例子或采取實際行動來樹立榜樣,例如平均向孩子分發食物和玩具。游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教孩子分享他們的心理知識,讓老師玩游戲,快速解決問題,給孩子分享經驗和發展心理的機會。
(四)實行分享心理教育
說到孩子之間的行為溝通,我只能想到溝通和幫助。孩子之間的交流不能被老師或孩子的父母所取代,因為同齡人所能說的當然會相互幫助。日常生活中的互動和幫助是雙方都可以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事情。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兩個有自私想法的孩子之間的聯系,否則兩個孩子都無法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此外,在教育孩子爭搶食物和玩具時,也要禮貌地理解他們的錯誤,并及時糾正。
(五)傳授家長分享教育技巧
對于幼兒們來說,教育并不是幼兒園一方的責任,家長們作為幼兒最親近的父母,應當了解家庭教育對于幼兒階段學生們的素養提升重要性。家長們應當了解分享教育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更要適時地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實施分享教育,不斷強化幼兒的分享意識。因此,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各類與分享教育相關的講座或親子活動,與家長交流分享教育的技巧和經驗,幫助家長們能夠更加順暢的實施家庭分享教育。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意識對于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建構分享教育氛圍、提升分享教育頻率、強化分享行為教育、實行分享心理教育、傳授家長分享教育技巧等方法,提升幼兒的分享行為意識,幫助幼兒們借助分享意識的提升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素質教育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正勤.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淺談幼兒園中班分享性行為的培養[J].漢字文化,2018(S2):176-177.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18.s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