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巧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重慶 404020)
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2021年12月13日,重慶市教委發布《重慶市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重慶職業教育要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建成職業教育強市和技能型社會;到2035年,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建成職業教育強市和技能型社會。
目前職業院校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職擴招百萬的重要舉措,大部分職業院校中除了于學校的統招生之外,還有部分校外的擴招生,在疫情常態化的時代背景下,重慶市各區縣也督促培訓機構落實疫情防控工作,這也要求了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線上教學。筆者所在院校對在校生采取線下教學,對校外的擴招生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習,以減少人員聚集,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本文以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課程為案例,該課程是近年來國家新專業的課程,課程資源相對較少,與學院實訓設備相同的課程資源基本沒有,所以之前學校主要以傳統教學為主,學生只能在上課時段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現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探索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教學方式和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有利于提升此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結合互聯網應用技術,充分利用資源庫優質資源,深入開展在線教學活動與指導,突出產教融合和以學習者為中心,建立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在線開放課程,為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課程是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學時為32學時,主要介紹現代工業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合、結構原理及基本操作使用方法,為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打好重要基礎。該課程于2018年9月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開課,共開設了四學年,授課對象主要為工業機器人專業,學院開設本課程至今授課總人數已達200余人,同時還開放為機電一體化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新能源汽車專業大三年級綜合實訓課程選修的選修內容,同時也是校外擴招生的選修課程。
校內建有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工業機器人仿真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能夠滿足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需要,同時建設課程資源并搭建線上教學云平臺。在整個課程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科學規劃在線學習資源,明確學業評價和學習激勵措施,讓學生學習好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扎實的專業實踐技能為目的。課程設計、教學安排和呈現方式符合學習者移動學習和混合式教學要求。以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翻轉課堂等多種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支持混合式學習等教學方法。該課程建設明細如表1所示。

表1 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課程建設
應用企業實訓室、仿真實驗室、專業在線課程及教學平臺等資源,搭建“互聯網+”線上線下翻轉式學習課堂,使學生在學校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學生課程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線上學習時間靈活自由,學生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學習,方便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還可以多次反復觀看線上教學視頻,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師生討論交流方便,全程記錄,跟蹤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每個學生個性特點,學習行為,改進教學質量,促進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生線上理論學習,線下學以致用,在運用中反思,在反思中塑造能力,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更好地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升華理論,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更好的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構建職業可持續發展力,完成課程對學生成長成才的育人作用。
重視學習任務與活動設計,充分利用學院實訓室設備,積極探索開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教學模式的學習,教學過程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根據職業工作崗位需求和學生可持續性發展需要,合理選取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工業機器人認識、工業機器人的機械本體、電氣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常用傳感器、數據通信方式、實踐應用和維護保養所需的知識、技能要求等,根據課程內容建設相關在線課程資源。
利用云班課和學院的云課堂智慧教學平臺,發揮多種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教師在專業課堂外也能通過平臺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線上課程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學習重難點以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課前預習、課中講授討論、課后評價測試等方式,能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共享、問題交流和協作學、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探索線上和線下融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性學習和體驗式學習。
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課程已建設有部分資源(包括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視頻、動畫等),如圖1所示,初步實現在學院云課堂智慧校園平臺的線上運行。

圖1 某學生線上視頻資源學習情況
課程評價是課程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檢查課程的目標、編制和實施的實現程度及其效果并作出決策與調整的依據,課程評價貫穿課程活動的始終,在這個過程中,課程評價同時也是協調課程管理各主體立場與價值觀的過程,在課程調整與決策中最大限度地吸納、綜合各方的觀點,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師教育課程管理的民主化與科學化,促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與專業實踐態度的共同發展。同時助力于推動課程改革和課程創新,通過課程評價的價值導向為培育全面而有個性發展且具備核心素養的人提供堅實的基礎。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課程設置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導向,專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相互融合,結合線上線下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反饋指導教學目標的改革與完善,培養出具備專業素養、職業素養、道德素養、團隊精神、信息素養等綜合素質優秀的人才。從而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互惠共贏。
課程成績由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從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據提交的成果、作業、平常表現及小組互評的結果進行,課程考核成績表如表2所示。

表2 課程考核成績表
探索并踐行工業機器人技術基礎課程“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有利于教師開展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式課堂教學與學生評價,有利于提升本課程的專業的教學水平,積累在線課程建設經驗,逐漸輻射到本專業其他相關課程。建立該課程資源,能夠實現學習者的學歷教育和技能提升,同時課程在線平臺還能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職業技能教育,為社會提供職業教育優質資源,服務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