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蒙蒙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品質;形式;方法;分享交流;監督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3-0072-02
閱讀品質一般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涵蓋閱讀能力和閱讀態度等的綜合素質。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品質,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豐富閱讀形式
閱讀的過程不僅僅關乎視覺,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并注重不同感覺之間的融合,如視聽結合、視動結合等。基于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講述的方式,讀是看著文本,講比讀的要求更高一些,講好了也是讀好了的一種表現。此外,還可以采用課本劇表演這種融合多種感覺的方式。學生在自導、自演課本劇的過程中,不僅要理解閱讀材料,還要把自己的理解講出來、寫出來、演出來,這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2.注重方法指導
培養批注式閱讀的習慣。批注式閱讀是指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及時記錄下對文本語言特點、精彩片段、重點語句的思考,一段話、一句話、幾個詞都可以。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后,教師都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批注式閱讀的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培養創造性閱讀的技能。閱讀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空間。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每個人不同的生活體驗,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從自身視角來理解文本——如果我是主人公,我會怎么辦?用批判性的視角來看待文本——這件事主人公這么做對不對?帶著聯想和想象來閱讀文本——故事還可以有什么結局呢?這些具有創造性的閱讀技能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3.關注分享表達
引導學生進行分享表達是閱讀的重要一環,為此教師首先需要搭建分享表達的平臺。當下,教師搭建小學英語閱讀分享與表達的平臺,不能僅僅局限于手抄報、小練筆等形式,更需要做的是搭建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平臺。這樣的平臺可以拓展學生分享交流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閱讀交流。
有了分享交流的平臺,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豐富閱讀分享表達的形式。除了可以進行課本劇表演,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文字、語音和視頻的方式進行交流展示。如在學習了譯林版《英語》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后,教師可以安排一部分學生寫感受,一部分學生錄語音,一部分學生制作視頻,以多種形式分享閱讀成果。分享交流既是展現學生閱讀品質的過程,也是發展學生閱讀品質的過程。
4.做好監督評價
及時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進行適當的監督可以保障學生閱讀計劃的穩步推進。有效的閱讀要有一定的閱讀計劃,閱讀過程要留有必要的痕跡。教師進行階段性檢查,才能保障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有質也有量的變化。當然,凡是檢查就要有一定的標準和必要的公示,且既要查閱讀的結果,更要重視檢查閱讀的過程以及學生閱讀中的方法、態度、興趣及習慣等。
開展多元化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糾正不足,表揚進步,以期保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品質提升。評價時,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學生,要因人而異、因文而異,通過多種渠道,運用多種方法,以不同的形式給予學生科學有效的激勵評價,這樣更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品質。評價的主體不能僅限于教師,還要有學生和家長。
總之,學生閱讀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應當調動各種有利因素,采取各種有效手段,整合各種可用的資源,采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好這樣工作,進而為學生的成長奠基。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