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復盤式評課為學校基于課堂觀察的教研活動提供了一種新的范式。復盤式評課以“還原課堂實境”“基于評判工具”“評價旨在改進”為基本特點,指教評雙方通過不斷追問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教的活動、學的活動、學習效果之間的關聯度,發現諸要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作出價值判斷,形成改進方案的活動過程。
【關鍵詞】小學語文;復盤式評課;《月跡》課例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3-0052-03
【作者簡介】章素娟,江蘇省泰興市黃橋小學教育集團(江蘇泰興,225400)總校長,高級教師,泰州市名校長,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復盤,原是圍棋術語,也稱“復局”,指對局完畢后,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的招法優劣與得失關鍵。復盤式評課,是以類似于棋手復盤的方式,由執教者和聽評者共同回顧、梳理每一步的教學環節,在還原課堂事實的基礎上,從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教的活動、學的活動、學習效果五個維度進行分析、反思,從而作出價值判斷,形成改進方案的活動過程。復盤式評課不憑主觀印象,是一種基于教學事實和課堂細節,易操作、有實效的實證性評課,對改進當下的課堂教學具有現實意義。它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還原課堂實境。聽評者聽課時要仔細觀察并詳細記錄課堂中的各個教學環節,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生的學習時間等。聽課后認真梳理,及時歸納,還原課堂教學事實,以為研究課堂教學提供真實、科學的依據,為價值判斷奠定有力基礎。
第二,基于評判工具。不同于以往泛泛地找亮點和缺點的評課方式,復盤式評課在立體、全面呈現教學事實的基礎上,運用《察學表》這一評判工具,來幫助教師把握課堂教學諸要素之間的關聯、理清目標統領下教與學的關系以及考量學習目標的達成度,進而啟發教師反思課堂教學的優劣得失,并從中獲得相應教學啟示。
第三,評價旨在改進。復盤式評課立足于評課不評人的基本立場,旨在通過評價過程的合作性、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評價內容的客觀性,回歸評價的本質功能,即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它既不是憑個人感覺對執教者作價值判斷,也不是權威專家的一言堂,而是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完善教學過程的研討活動。與會教師在還原教學過程、理性判斷課堂事實、審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明晰教學改進的方向:哪些環節還可以做調整,設計哪些教學活動更科學、合理……在此過程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是評課的主人。
怎樣進行復盤式評課呢?現以泰興市黃橋小學教育集團何新華老師執教的《月跡》一課為例,其基本教學過程如下:導入新課,簡介作者,知文章梗概;尋找月跡,發現規律,品月跡之趣;角色朗讀,探究思考,明月跡之理;了解寫法,介紹作者經歷,布置課外閱讀作業。
第一步,執教者和聽評者按具體的時間節點和發言學生數共同回顧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具體內容。(見圖1)這一過程不憑教學設計,不作任何價值判斷,而是依據教學現場師生真實的教學過程進行梳理。

第二步,教研主任先請執教者陳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再讓聽評者根據學習目標和《察學表》歸納、羅列執教者安排的學習任務、教的活動、學的活動,評價并記錄學習效果。聽評者在填寫《察學表》時,需思考以下問題:每個學習任務分別對應哪項學習目標?教的活動、學的活動和學習目標是如何對應的?學習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們通過給學習目標編序號,將每一項學習任務、教的活動、學的活動、學習效果標注與相對應的學習目標相同的標號,將與學習目標無法對應的內容標注問號,形成了表1(見文末)。
在標注數字過程中,聽評者就開始發現問題了:學習任務中“課外進行比較閱讀”,學的活動中“從一組詞語中概括關鍵詞‘月亮’”等,沒有與之對應的學習目標;教師無法對期望達成的學習效果作出準確判斷……
第三步,教研主任通過追問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導教師對教學事實進行審視、反思,深入分析與研究課堂中的教與學。
首先,從學習目標開始審視。學習目標不僅是教學的起點和教學的歸屬,還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學習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學習任務、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才更具操作性。但此課的學習目標與教的活動或學的活動沒有完全匹配起來:單元導讀頁明確提出“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學習目標,在教的活動中有了安排,但執教者在設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時卻把此目標虛化了。經由聽評者的共同討論,確定了本節課的三個目標——結構目標:學會理清文章脈絡;寫法目標:學會運用“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人文目標:體會月跡之美好,追尋美好事物。
其次,思考學習任務。教研主任請所有聽評者就“設計什么樣的學習任務”“設計幾個學習任務”這兩個問題進行思考。大家在積極思考和熱烈討論中達成共識:執教者要反復推敲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是否吻合,任務的難易程度是否合適,創設的學習情境是否適合進行教與學的活動。學習任務不宜過多,且學習任務越具體就越容易落實。在共識的基礎上,聽評者設計了如下學習任務: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瀏覽課文,圈畫表示月跡位置的詞語和有趣的句子,通過批注、交流,感悟情懷;比較閱讀,鞏固本單元“學會用動靜結合的方法來表達”的學習目標。
再次,推敲教學活動。教的活動(教什么、怎么教)和學的活動(學什么、怎么學)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適配的,且服務于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要具體明確,圍繞教學重難點,注重漸進性、銜接性,才便于操作與評價。一篇文章,基本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文題、關鍵詞語、中心句等)或“線”(故事情節、情感變化等)。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這些“點”或“線”作為教學的突破口,根據學習任務劃分課堂教學板塊,創設環環相連、層層遞進的問題鏈,以使每個問題都成為學生思維的催化劑和完成學習目標的墊腳石。而在此教學案例中,通過對照教或學的活動與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中的具體項目,不難看出有些教或學的活動找不到相應的落腳點,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做了很多無用功。聽評者針對以上問題,對教學活動做了一些整合:抓關鍵詞,理一理月亮的足跡;批注重點語句,品一品尋月的樂趣;讀中悟理,感受月亮的美好;仿照文章動靜結合的寫法寫話。

最后,從學習效果進行分析。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設計評價性作業,判斷學生的學習進程是否偏離預定的學習目標軌道,并對偏離目標的行為適時調控,以讓學習目標真正實現。而在此案例中,執教者缺乏相應的評價活動。經由討論,聽評者一致認為在《月跡》教學時,可以設計以下評價實踐活動:辨別“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這兩個句子中的動靜態描寫,并仿照課文動靜結合的寫法,寫一段話;思考賈平凹先生是否僅僅是為寫月亮,說說你的想法。
總之,復盤式評課這種實證性、研討式的評課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師觀課、研課、上課的專業水平,也能有效保障學生的良好學習效果。
[1]魏本亞.“復盤式”評課的理據與操作規程[J].小學語文教學,2012(31):44-46.
[2]張琳.復盤式評課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