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王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進一步落實,如何充分發揮出學科教育優勢,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成為當前初中各學科教育人員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數學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不僅具備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同時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充分挖掘和利用數學學科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不但可以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將傳統文化合理融入教學實踐中,實現對數學教學的優化創新,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從初中數學教師視角出發,從作用、現狀和策略等方面對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 中華傳統文化 作用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6.014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對于當代教育而言,傳統文化也是一項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不論任何學科都可以從中汲取到養分和經驗。將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以充分發展。另外,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融合,也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傳統文化,實現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的作用
1.課程育人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包含了很多優秀的民族精神,具有較高的育人價值。將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熏陶,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都具有很大幫助。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全面貫徹落實《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并結合數學學科的教學特征,進一步將傳統文化融入數學課堂體系,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并促使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成長養分,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質。
2.時代人文教育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炎黃子孫的勞動成果,是中華女兒的就精神支柱。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也被賦予了更多全新的內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可以順應新時期下教育教學的趨勢,而且也可以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使得數學教學始終保持著先進性和有效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人文價值,還可以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進而將數學學科的時代人文教育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3.指導價值
與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不論是在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上升了一個層次,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也使得很多學生在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會感到較為吃力。而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的有機結合,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指導價值。比如,學生可以從數學文化歷史中學習到更多數學思想,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意識。另外,學生也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對部分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并更好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借助傳統文化充分凸顯數學學科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受到更多啟發,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二、中華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育相融合面臨的困境
1.學生傳統文化意識薄弱
通過對當代初中生傳統文化認知程度進行調查后,不難發現初中生的傳統文化意識薄弱,并且缺乏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意愿和動機。很多初中生對于我國四大名著比較熟悉,這是因為在課本或配套課外讀物中包含這些內容,并要求學生去閱讀和學習,在考試中會對這些內容進行考察,迫于這些因素,初中生都會去閱讀四大名著。但對于一些平時不作為考試內容的傳統文化,學生則不會主動去學習和了解。比如,在初中數學考試內容中,主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思維能力等進行考查,很少會涉及數學史方面的內容,因而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少會去了解和查閱數學史相關的典籍或資料,對于數學史的了解相對較少。甚至還有很多學生認為在數學學習中,學習和掌握基礎數學知識即可,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去學習傳統文化內容。這些片面的想法加大了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的難度。
2.傳統文化教育缺失
雖然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將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作為重要內容,并要求在各學段各學科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其中,形成教育合力,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但具體到初中教育實際中,很多初中教師會認為傳統文化教育應該是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的事情,數學與傳統文化的關聯性不大,沒有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義務,這也使得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很少會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導致數學學科的人文教育價值難以得到體現。在這一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很多學生也會對傳統文化學習產生錯誤想法,影響到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傳統文化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也有不少初中數學教師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但都收效甚微。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為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不當。由于部分初中數學教師未能意識到數學學科教學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性,所采取的傳統文化教育方式也主要以“灌輸式”為主,導致傳統文化教育與數學教學相脫節,影響到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甚至還會引起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抵觸情緒。
三、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原則
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要想將傳統文化的應用優勢充分體現出來,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文化滲透意識外,還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潛移默化原則。初中數學中所蘊藏的文化因素具有隱性特征,如果在是數學教學中,教師直接將傳統文化灌輸給學生,難免會給學生帶來生拉硬拽的感覺,影響到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基于數學學科的特征,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必須要遵循潛移默化的原則,將傳統文化適時融入數學教學內容中,這樣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二是以學生為主原則。學生是數學知識的主要學習者和傳統文化的主要接受者。因此,在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必須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思想實際水平,采取合適的滲透方式,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內容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協同性原則。教育是一項具有較強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工程,而數學教學和傳統文化傳承是兩個不同的教育形式,要想形成二者的優勢互補,教師需要遵循協同性原則,根據二者的教育特征和需求,采取合適的融合方式,形成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中華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將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最大化,首先就需要改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觀念,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意識,這樣學生才會在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傳統文化學習觀念。首先,教師自身應結合教學改革要求,對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正確的認知,意識到傳統文化教育是每一位學科教師都應承擔起的責任,并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只有當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才會對學生的學習觀念產生影響。其次,教師應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方式進行創新,即改變以往枯燥的“說教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數學教學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知識滲透,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講,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讓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參與傳統文化教育的積極性。
2.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新時期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將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利用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學生學習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將傳統文化因素融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有效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作為數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利用傳統文化來呈現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比如,在初中數學中包含很多的美學元素,這些元素無不彰顯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把握時機,合理引入傳統文化,讓學生在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以“幾何圖形的形態特征”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為例,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中的窗花剪紙、古代建筑設計等引入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從這些傳統文化元素中,感受到幾何圖形的對稱美。再比如,以“概率”這一部分的內容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猜拳”“擲骰子”等古代娛樂方式引入到其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通過這些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3.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這是目前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重點探究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初中數學教師不妨從《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找尋答案。該《綱要》倡導將傳統文化與各學科教學進行有機結合,為此,教師可以將數學教材作為切入點,挖掘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采取適合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滲透,這樣便能將傳統文化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實際上,在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比如數學史、數學思想方法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善于發現和利用這些教學素材,促進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的深入融合。以“勾股定理”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除了要傳授學生基本的數學概念和定理外,還可以對其中所蘊藏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充分挖掘。比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勾股定理的數學史引入其中,讓學生了解到勾股定理的發現和演變過程,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探索欲望,同時也可以深化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4.借助傳統文化,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強調在學科教學中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將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其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實際上,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數學家,他們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品質,能夠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很大的啟示。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其中,讓學生從數學家們發現和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數學學習啟示。以“圓周率”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將“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引入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了解到在古代缺乏精密儀器和先進計算工具的情況下,祖沖之依靠算籌踐行自己的割圓術之法,最終成功計算出了圓周率小數點后七位。通過這一故事,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和學習到祖沖之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數學學習精神,而且也可以從祖沖之探究圓周率的過程中,學習割圓法這一數學思想方法,進而有效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視野,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應拘泥于傳統的思想方法,更為重要的是敢于質疑、勇于探究,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不但可以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實現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創新,而且也可以將數學學科的人文教育價值充分體現出來,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了解和學習到更多有益的數學思想方法和科學探究精神。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并結合數學學科的教育特征和規律,合理挖掘和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更多的養分,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得以有效提升,進而將初中數學教育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鄒國棟《立足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初中數學教學魅力》,《天津教育》2021年第13期。
[2] 黃紅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自信的策略探究》,《考試周刊》2021年第29期。
[3] 李洪紅《立志教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吉林教育》2021年第7期。
[4] 李夏英《初中數學課堂滲透傳統文化教學模式構建初探》,《文理導航》2021年第2期。
[5] 宋振義《數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教學策略》,《江西教育》2020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