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摘 要:英語是初中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但是當前初中生英語學習存在著明顯的興趣不足問題,對其個人發展與教育工作的推進都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消極影響。文章立足于該背景,對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展開了研究,同時提出了借助音樂和視頻改善課堂氛圍、以了解學生需要促進興趣教學、通過豐富的資源深化興趣培養等策略,以供參閱。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學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2-001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06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英文語言在社會中的運用頻率逐漸提高、范圍逐漸擴大,因此基礎教育提出了“加強對學生的英語教育,基于興趣高效培養其英語素養”等要求。基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思維,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科學習興趣并探究相關教學方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應先分析影響其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
一、影響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因素分析
(一)課堂氛圍枯燥
課堂氛圍是影響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決定性因素,由于傳統模式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以“應試”為主要目標,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向學生布置大量知識探究任務、并以考試標準向其提出嚴格要求。這導致課堂氛圍十分枯燥,學生甚至會形成巨大的知識探究壓力,不僅無益于對其學習興趣的培養,甚至還會讓初中生在英語課堂上產生厭學情緒[1]。再者,在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內容也是單一的,他們難以從單一內容中挖掘到更多英語樂趣,自然也無法形成更積極的興趣。
(二)課堂地位被動
課堂地位的過于被動,是影響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另一關鍵因素。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知識探究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思考和表達經常會受到限制,這也會使其出現學習興致不高的表現。而且,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對課堂節奏和教學內容干預程度過高,對知識的講解過于細致,學生缺乏探索和了解知識點的經歷,沒有親身參與知識的推導和形成過程,不利于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與素質教育理念相悖。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借助音樂和視頻改善課堂氛圍
如前文所言,氛圍的輕松與否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越是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越有助于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反之,枯燥、嚴肅的課堂氛圍則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索能夠有效改善課堂氛圍的教學方法,如將英文音樂和視頻應用在課堂上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通過聆聽英文歌曲、觀看英文視頻,學生能實現超越教材的學習,能夠更好地從動態環境中感受到英文語言之魅力,從而對其產生學習興趣。
但是受刻板思維和應試教育理念影響,現階段仍舊有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有意識地改善初中英語課堂氛圍,導致課堂氛圍依舊是枯燥、乏味的,他們更關心學生的課堂知識探究結果,注重學生對詞匯和句式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將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對學生知識探究結果的分析上,忽視了對最基本興趣的培養。在該狀態下,學生在課上經常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這在無形中對其學習興趣造成了消極影響,以至其難以放平心態感受英語知識的魅力。所以說,想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一定要改變自身習慣,嘗試在英語課上帶領學生聆聽優質英文歌曲、觀看經典英文電影,或是利用影像資源來導入新課,一邊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一邊帶領他們對其中的語言規律展開分析。如此,學生不僅能夠增強學習興趣,還能在環境影響下形成較好的語感。
(二)以了解學生需要促進興趣教學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應該主動了解學生需要,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需要哪些趣味元素以支持自身知識探究,了解了他們的興趣點,才能真正設計出有助于增強其知識探究興趣的課程活動;反之,若對學生興趣點了解得不夠充分,只憑主觀臆斷,教師極有可能設計出看似有趣、學生實際絲毫不感興趣的課程活動,導致興趣培養失效的情況出現[2]。然而,后者所提及的現象在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環境中比比皆是,大多數教師都沒有主動了解學生需要什么,而是按照自身想法對課程活動進行趣味設計,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氛圍看似熱熱鬧鬧,學生也會參與討論,但取得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部分教師還會疑惑,為什么精心設計的課堂環節卻得不到學生的青睞與配合。
對此,以高效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為目標,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平等的交流了解其興趣點,同時在日常課堂活動中跟蹤觀察學生的知識探究表現、行為,根據其行為表現分析他們對哪些內容、哪種教學方法感興趣。之后再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樣一來,緊密圍繞學生興趣點構建的趣味課堂,必然可以更好地將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語學習方面,最終實現對其興趣的高效培養。基于此,學生不僅可以在趣味橫生的課堂中學習英語知識,還能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進而轉變為主動學習英語知識,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通過豐富的資源培養學生興趣
除課堂氛圍在影響著初中生對英語知識的探究興趣之外,資源的豐富與否也關系著他們的學習興趣,形式多樣的資源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加新奇的課堂感受。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嘗試為其提供更加豐富的知識探究資源,通過接觸除教材以外的更多雖陌生但有趣的英語知識,使學生在陌生感和好奇心的驅使下,自然而然地產生探究欲望,主動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中,并配合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從而進一步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但反觀過往初中英語教學活動,大多數教師都將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對教材知識的講解上,忽視了對多種資源的運用,他們一味地帶領學生學習教材內容。部分教師認識到資源的重要性,但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受限,多是運用微課視頻或是多媒體展示電子課件。久而久之,初中生對英語教材過于熟悉,已經知道自身在每一單元都需要背單詞、做閱讀、記語法、寫作文,并形成思維上的固定模式,課堂活動難以為其帶來新鮮感和挑戰。即便教師創新教學方式,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其思維的轉換,自然無法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面對該情況,教師要更加注意拓展教學內容,基于教材知識點在課外尋找一些可供學生拓展學習之用的材料,以微課、交互視頻、影像資源、游戲等多樣化形式,將生活化現象、中西方文化差異等豐富的資源呈現在初中生面前。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身感興趣的內容展開探究,并且在探究過程中形成一定積極收獲,其興趣必然增強。
(四)利用主體化學習培養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其主體地位”。事實上,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對其學習興趣的培養,反之學生則會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也就意味著,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教師還應該構建“學生主體化”學習模式,積極引導其自主探究課程知識[3]。然而由于對初中生自學能力存在懷疑和不信任,在當前環境中,一部分教師仍舊會出現“主導課堂”的行為,他們將自身視為課堂主導者,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自身想法進行知識探究,甚至會直接將知識、學習方法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形式的重心依舊是“教”,而不是“學”,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很難得到充分的調動,在阻礙其能力提升的同時,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著一定的消極影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難以在主動思考和接觸中真正感受到探究英語知識的樂趣,學習興趣必然發生消極變化。這也再一次地提醒了教師,想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要將學生視為課堂主體,在教學中積極轉換師生角色定位,并適應新的教學形式,以問題驅動、教學情境、學習任務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加強對其自學的引導和鼓勵,以啟發其自主探究知識代替傳統灌輸式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在持續的鍛煉中能夠提高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無論是從表現自己的優勢還是深化英語素養的角度出發,都能更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并表現出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通過多元化實踐培養學生興趣
不僅豐富的知識探究內容有助于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多元的課程活動同樣對培養其興趣大有裨益。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嘗試設計多元趣味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新的問題也就衍生出來了——課內與課外實踐,均能促進學生運用英文知識并使其在趣味運用過程中形成良好體驗。對此,教師在組織多元化實踐時,需要注意平衡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的關系。
1.課內實踐的多元化
課堂是初中生探究英語知識的主場所,也是教師培養其學習興趣和知識運用能力的主場所,因此教師一定要關注課堂活動,有目的地在課堂上組織多元趣味活動,以此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其對活動相關英語知識的探究興趣。同時,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參與興趣。但是在具體實踐中,經常會有一些教師出現設計單一化課堂活動的行為,他們在課上僅僅帶領學生閱讀并討論教材文章,探析其中陌生單詞的含義及句式的用法等,導致學生知識探究模式過于單一,阻礙了其對英語知識魅力的感知,也阻礙了其探究英文知識的興趣發展,使得教學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對此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及時做出改變。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演講、情景表演、英文辯論等互動活動,結合課程知識變換活動內容及開展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活動并積極表達自身想法,在此過程中生生之間會就知識點產生交流和討論,教師也能夠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4]。學生在多元趣味課堂活動支持下能夠持續形成良性知識探究體驗,其學習興趣的提高指日可待。
2.課外實踐的巧妙組織
雖然課堂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場所,但學習英語的根本目標,是將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而提前將生活與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英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起到優化其知識探究體驗、增強學習興趣的積極作用。同時,重視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并有效拉近師生關系,增強生生之間的友誼。也就是說,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激趣教學為目標,基于對實踐活動的多元組織,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引導其在社會生活中運用所學英文知識。通過在真實生活中感受、運用英語,初中生能夠更正確地認識當代社會生活與英文語言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為適應社會生活而更主動地探究英文知識、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所以說,教師一定要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如英語公益宣傳、我是外國友人小導游等。基于此,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增強對知識點的認識,還能夠豐富教學形式,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的機會,幫助其積累更多的英語知識應用經驗。
(六)借助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興趣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獨立人格建立的關鍵期,他們在該時期更加渴望得到來自教師的認同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以激勵性評價表達對他們的認同,同樣可以起到增強其學習興趣的作用。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嘗試革新教學評價模式,善于觀察和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以激勵性評價代替傳統評價,多關注學生優點并對其優點展開表揚。
然而就目前來看,仍舊有一部分初中英語教師認為“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甚至會為了防止學生驕傲自得而有意批評學生、想要以此增進其知識探究動力,這會打壓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還會讓其產生挫敗感。從學生角度來說,由于長時間處于“被批評”的狀態,其自信心受到打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學習興趣不佳的表現,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摒棄“批評式”“打擊式”的評價行為,在教學評價環節明確指出學生優點,以激勵性的語言和贊許的眼神來加強對他們的鼓勵,使其在鼓勵下形成更堅定的學習意識,并意識到自身的優勢,進而重新樹立起學習英語知識的信心。隨著自信心的增加,想要再次通過突出表現獲得教師的表揚,學生學習興趣必然提高,其課堂表現也會更加積極。值得注意的是,激勵性評價并不代表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對其身上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要在指出其缺點時,所用語言盡量委婉一些,從而維護初中生敏感的內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課堂氛圍的枯燥、內容的單一、學生課堂地位的被動,是導致其興趣不足的關鍵原因。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應加強對上述內容的關注,著力打造更加活潑的課堂教學環境、改善課堂氛圍,同時設計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接觸豐富英語材料的機會,使其在豐富有趣的學習材料、活動的支持下,產生更強烈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羅滿平.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20(7):231.
[2] 趙建梅.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J].才智,2020(17):73.
[3] 謝禮云.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J].華夏教師,2018(7):75.
[4] 王麗娜.探究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教育現代化,2018(2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