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紅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小學在培養人才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智育,加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教學,還應該關注中小學生的美育,指導中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追求美、崇尚美的素養。藝術類社團作為中小學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充分發揮藝術類社團的美育價值,提升學生的美育效果成了中小學生教育的重點所在。本文簡要分析中小學藝術類社團的美育現狀,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策略,旨在強化和提升藝術類社團的美育功能。
關鍵詞:藝術類社團;中小學美育;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2-017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59
美育對于中小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全面加強中小學生的美育工作,引導學生在美育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感知美、審視美、創造美的能力,最終形成健全的人格,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當前中小學生的教育受到歷史因素、客觀因素的制約,美育一直是中小學生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直接制約了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藝術類社團作為中小學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類獨特的文化現象,是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等經過學校相關部門審批自發建立或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立的一種群眾性組織,是引領學生自我發展、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關鍵途徑。
一、中小學藝術類社團美育教育現狀分析
(一)“應試教育”理念束縛
素質教育改革雖然對中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當前中小學生教育依然束縛在“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中。受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依然以提升學生的成績為首要目標,學生每天都面對大量習題、測試題目等,課下很少有自由活動的時間。甚至部分學校還常常利用社會活動時間給學生補習功課或者給學生安排測試等,久而久之就導致社團活動變成了一種變相的學習方式。另外,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制約,也不愿意將課堂時間都浪費到社團活動上,從而嚴重阻礙中小學生美育培育的效果。
(二)藝術類社團活動時間有限
要想真正發揮藝術類社團活動的美術教育價值,不僅要給社團活動提供人力保證、物力保證,還應該提供有效的時間保證,給學生一定的參與自由。但調查發現部分中小學雖然給學生課后留出了社團活動時間,但教師卻常常利用社團活動時間給學生安排補課,致使藝術類社團活動時間受到限制。另外,由于學校藝術類社團的種類不斷增加,涉及多個學科并且涵蓋學生不同領域的興趣愛好,一部分性格比較開朗的學生面對眾多選擇,很有可能同時加入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藝術類社團。如此學生面對諸多社團活動就會出現時間分配不足的現象,難以通過有效的社團活動真正實現自身的鍛煉、發展。
(三)校外實踐活動安排不足
藝術類社團活動雖然豐富了中小學生的課后生活,促使學生通過藝術類社團活動循序漸進地提升了自身的審美素養。但調查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受到“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的束縛,常常把智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第一目標,過分關注學生的理論素養,忽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等。這種情況就導致藝術類社團安排的校外實踐活動比較少,影響了校外實踐活動的延伸和拓展,嚴重制約了藝術類社團活動美育價值的發揮[1]。
二、加強并優化建設藝術類社團,提升中小學生美育效果
(一)重視社團管理,強化藝術類社團美育意識
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要想真正提升中小學藝術類社團的美育價值,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方面,堅持前瞻性、開放性原則,加強藝術類社團的管理工作。中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養青少年身心、品格的關鍵時期,更是強化學生美育教育的關鍵階段。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提升中小學生的審美素養,促使他們更好地感知美、審視美、創造美,教師就必須以提升學生的美育教育質量為首要目標,堅持前瞻性和開放性原則,把培養服務社會、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重要目標。另外,加強管理藝術類美育社團還應該秉持高效、簡潔的原則,明確社團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堅持人到其位,確保社團活動井然有序開展,避免出現混亂、失位等現象。另一方面,藝術類社團工作人員還應該樹立強烈的美育意識。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充分發揮中小學藝術類社團的美育效果,就應該不斷增強社團工作人員的美育意識,提高社團工作人員的審美素養,才能促使中小學生在參與豐富多彩的美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教育,真正提升中小學生的審美素養。
(二)遵循學生的需求,確定審美教育目標
學生是藝術類社團教育的對象,要想充分發揮藝術類社團的美育價值,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的審美素養,旨在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中小學校在建設藝術類社團時就必須了解、尊重學生的需求,充分了解中小學生藝術類社團的美育價值以及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并以社團活動課程作為載體真正發揮藝術社團活動的審美教育作用。一方面,學校必須樹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強化社團審美素養培養方案,確保中小學生審美教育有效開展;另一方面,藝術類社團在開展審美教育工作時還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中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身心發展規律等以及不同種類社團活動的內容,確立與其相契合的審美教育活動。例如,對于學校的“舞蹈社團”來說,在促進學生審美發展方面就可以把社團活動的人才培養目標設定為:組織學生參加舞蹈活動,引導學生在舞蹈實踐活動過程中欣賞美、創造美,促使學生通過學習舞蹈逐漸擁有美的舉止、美的線條以及美麗的身姿等。如此,在明確的審美目標的導向下,藝術類社團活動的美育價值進一步得到增強,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審美教育效果[2]。
(三)整合校內、校外資源,提升藝術類社團的美育功能
中小學藝術類社團美育活動唯有具備充足的社團活動資源作為支持,才能強化美育效果。否則,一旦缺乏社團美育活動資源,藝術類社團的審美教育價值就難以得到保證。一方面,中小學校必須全面加強藝術類社團的硬件環境建設工作,不斷增加資金的投入力度,結合不同類型的社團力所能及地盡量配備相應的活動材料。例如,各種球類、棋類、舞蹈服裝、樂器、陶瓷等,還要為學生提供不同社團活動所需的場所,以便中小學藝術類社團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逐漸強化學生的審美素養。另一方面,學校還要充分借鑒和利用校外教育資源,不斷提升藝術類社團活動的美育價值。中小學校在強化藝術類社團活動審美教育時還應該立足于學校審美教育資源有限的現狀,積極主動聯系校外機構,充分利用校外美育資源強化藝術類社團的美育價值。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中小學校在開發校外藝術社團美育資源時必須遵循三個原則:第一,預判性原則。校外擁有很多與社團有關的審美教育活動,有的活動是為了引導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增強不同學校之間中小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但是有的社團審美教育活動存在極強的商業目的。因此,中小學校在開發校外美育資源時必須具備一定的預判性。第二,實效性原則。中小學校在開發校外美育資源強化中小學生的審美教育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實效性,要明確社團美育活動不一定非要取得名次,只要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強化審美意識、提升審美能力即可。第三,特色性原則。中小學在開發校外社團審美教育資源時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結合自身的特色選擇針對性、有特色的審美教育資源,不斷提升學校藝術類社團的審美教育效果[3]。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審美教育活動
即便學生出于個人興趣、愛好等因素而選擇了某個社團,但是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仍舊也可能會因為社團活動形式單一、刻板等問題而逐漸喪失參與活動的激情,這種情況會嚴重制約中小學藝術類社團活動發揮審美教育價值。因此,為了實現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校必須不斷創新和優化審美教育方式,增強藝術類社團活動的魅力,幫助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社團審美活動蘊含的魅力和美感,最終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學校要不斷優化和改進社團活動的教育方式,借助豐富多彩并且具備個性化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審美感悟,真正實現社團美育價值的最大化。例如,足球社團在優化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觀看教學視頻,通過觀看國際足球比賽欣賞運動員的矯健身姿,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舞蹈社團在優化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觀看、欣賞舞蹈視頻,一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探究,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自身的審美欲望,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書法社團可以借助以賽促練的方式,指導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感悟書法的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美感等。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帶領學生走出學校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指導學生通過各種社會研學活動接受審美教育和啟發。例如,中小學生話劇社為了強化社團活動的審美教育價值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影劇院觀看表演,在戲劇表演結束后采訪演藝人員,向他們學習表演經驗;學校剪紙社團可以結合當地特色帶領學生走進居民小區,向當地居民學習剪紙技術以及剪紙藝術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等。如此,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社團活動的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接受審美教育,逐漸提升了自身的審美素養[4]。
(五)學校和社團共同發力,調動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
首先,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社團活動的參與度。中小學生藝術類社團與大學藝術社團相比不僅規模小,在宣傳力度上也存在極強的局限性,這種情況就導致中小學生社團活動的參與度比較低,嚴重制約了藝術類社團美育價值和功能的發揮。面對這種情況,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為了提升中小學生藝術類社團活動的參與度,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和啟發,學校必須加大社團活動的宣傳力度。具體來說,中小學校必須結合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借助更加新穎的手段進行宣傳,包括成立街舞協會、音樂協會等,利用自身的藝術優勢吸引中小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其次,學校要固定社團活動時間,保證學生能自由安排時間參加社團活動。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依然束縛在“應試教育”的理念中,片面強調高分數,并沒有給中小學生社團活動提供較大的自由時間和空間。基于此,為了充分發揮藝術類社團的審美教育價值,學校必須固定社團活動時間,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由教師帶隊積極參與校外社團活動,以便學生感悟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蘊含的美感,最終強化自身的審美素養。最后,學校還要加強與藝術類社團的合作,共同發力強化社團的美育價值。具體來說,中小學校可以靈活借助一些大型活動,包括校慶、表彰大會、畢業典禮等,將社團活動融入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如此,不僅能給藝術類社團活動的發展營造更加美好、寬松的環境,也能促使學生在參與各種各樣藝術類社團活動的過程中發掘其中蘊含的美育元素,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六)建立完善的社團美育教育評價體系
完善的社團美育教育評價體系是提升藝術類社團美育效果的關鍵,直接決定了學校藝術類社團的審美教育效果。同時,有效、完善的藝術類社團審美教育評價體系有助于社團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及時發現社團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和改進,真正提升藝術類社團活動的審美教育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教育效果。具體來說,藝術類社團在強化審美教育活動時,教師必須在社團活動結束之后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同時,教師在設定評價指標時還應該結合審美教育目標增加關于“美”的評價比例。例如,為了發展學生的審美素養,籃球社團在對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投籃結果,還應該評價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協調程度,借助評價促使學生感受籃球社團活動蘊含的“美”感、關于“美”的創造等,真正充分發揮社團教學評價的美育功能,不斷提升和發展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小學校在培養人才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教學,還應該充分借助藝術類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感悟其中蘊含的美感,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基于此,中小學校唯有重視藝術類社團管理、確定社團審美教育目標、整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審美教育活動、學校和社團共同發力、促進社團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社團評價等,才能充分發揮藝術類社團的審美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 侯青燕.聯盟帶動 名師引領 美育花開——青島西海岸新區藝術社團建設側記[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1(9):12.
[2] 王莉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以美育人——高校茶藝社團價值探討[J].福建茶葉,2021(3):218.
[3] 曾聯平.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J].音樂時空,2015(12):139.
[4] 張妍.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理論[J].北方音樂,2015(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