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儒
【摘要】初中英語一直都是教育體系中的重點與難點,英語作為外來語言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表達習慣不一致的特點,因此老師應該轉變教學思維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側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以及知識面的拓展。本文針對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立足于閱讀教學實踐原則提出閱讀前、閱讀中以及閱讀后的主題意義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主題意義? 方式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7-0070-03
英語作為外來語言與漢語有著本質性的區別,而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內容涉獵廣泛,包括歷史、民俗、文化、社會以及寓言故事等,雖然初中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缺少相應的語言文化積累,因此可能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歧義問題,尤其是閱讀文章中含有大量陌生詞匯時學生往往憑借上下文銜接內容進行自我推斷。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英語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語言基礎進行主題意義探究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理解判斷,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缺少主題引導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中老師往往以自身教育方式為主導,忽略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由于大部分老師前期所受的教育過于單一、死板,因此教學模式也一直沒能進行創新,很少強調文章主題意義,對于特定意義的探究和探索也較為匱乏。主題探究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英語閱讀行為,需要老師有針對性地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框架,但是目前教師對于主題意義的認知還不夠透徹,無法將閱讀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反而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既不利于學生進行知識內容拓展,同時還可能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部分學生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這也完全違背了當前全面素質教育的理念。
(二)閱讀教學缺乏情感體驗
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老師更注重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把握,包括單詞、短語、句式以及文章結構等,忽略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滲透以及價值體驗,最為直接的教育結果是學生只能對固定句式進行模仿或抄襲,無法根據文章閱讀內容進行獨立思考或自主表達,缺乏了對閱讀文章中的主題意義探討,更無法靈活運用知識。英語在情感表達上與漢語有著天壤之別,只有深入到文章內部了解語言背后的發展以及文化內核,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但是目前的閱讀教學缺乏情感體驗,因此學生沒能深入了解語言背后的含義以及延展意義[1]。
(三)閱讀教學未能調動思維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包括閱讀理解、判斷思考以及內容延伸等,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只針對本次文章內容進行知識點鞏固,忽略了學生的全方位語言能力培養,沒能有效對學生的語言思維進行拓展,也導致了學生的語言思維局限性。英語閱讀需要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含義進行深入了解,而不僅僅針對單獨的句式進行了解,而且枯燥的教學模式也不能活躍課堂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很容易形成古板思維,既不利于學生的語言能力拓展,同時也會造成學生的思維狹隘,不符合當前的教學特征[2]。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方向
(一)從主題情景角度培養學生思維
英語教學需要關注綜合能力,因此老師要改變傳統的固定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思維培養,作為課堂的教育引導者首先要從自身進行轉變,以符合社會時代發展需求的方式進行思維結構的引領。老師要了解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站在學生角度幫助學生把握英語閱讀中應掌握的必要內容,并形成合理的思維體系,關注學生的應變能力、聯想能力以及判斷能力,從而確定閱讀思維訓練的形式內容,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閱讀思維。另外,老師應該合理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可以將課堂變為自由的對話空間,這樣既可以改變沉悶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自由發揮,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老師要注重課堂節奏的把握,要圍繞主題進行對話,不能脫離主題,保證閱讀內容與對話內容環環相扣,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3]。
(二)從主題內涵角度提升語言素養
傳統的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得分能力,但應試教育已成為過去式,當前教育更要凸顯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從主題內涵角度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并針對閱讀背景進行知識延展,在此過程中老師應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需求,盡量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主題探索。首先,在閱讀初期老師不能強迫學生進行知識點背誦,而是要有一定的過渡階段,當前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因此,強制性的學習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有意識地設計導學部分,可以讓學生思維沉浸其中,在潛意識中進行自我探索[4]。其次,老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范圍,針對教材內容讓兩者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基于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資源開發,體現閱讀課程的靈活性。最后,閱讀課程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粗讀、第二部分為細讀,粗讀是大體了解文章框架,同時根據學生的討論以及反饋,將問題進行重新整合,在細讀階段要出現文本主題內容,同時也要尊重語言的多功能性,同一句話要引導學生用不同方式重新表達,這樣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讓核心素養貫穿于始終。
(三)從主題意義層面探索語言文化
任何一種語言的表達以及閱讀都非一成不變,初中英語教師應關注因時代變化而產生的語言變化,不能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注重語言的實用性以及交流性。語言與文化內涵息息相關,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其自身的變化速率也非???,如果單從教材角度進行閱讀講解,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而是要從主題意義層面探索語言文化,讓教學理念突破傳統桎梏,促使學生深入語言文化內部。初中英語閱讀內容雖然基于歐美國家常用的語言習慣,但是缺少文化變遷意識,老師可以從歐美國家的歷史發展層面進行文化背景介紹,包含但不限于地理、飲食、影視、體育、科技等內容。當前初中生所能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寬泛,從網絡中經常能看到歐美國家的時事熱點或者影視劇,因此老師借助閱讀主題與學生能找到的英語資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視野,采用跨文化探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文化融合后的英語表達水平[5]。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題意義探究嘗試路徑
(一)閱讀教學前期的主題探究
主題探究并非只是閱讀教學中的手段,而是應該貫穿于英語教學周期的理念,在導學階段教師就應該為學生進行主題探究設計,通過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反饋,激發學生對于知識以及文化背景后的思考,并把握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推敲理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提前揣測。例如很多初中閱讀內容中涉及學生的實際生活,課程主題符合當前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實際生活或者學習情況設定情景,設計閱讀教學前的主題探究。首先,老師要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與學生以朋友方式相處,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主題思考內容,其中包括體育、影視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也要顧及到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能否進行回答,在提問與互動過程中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語言思維,并為后續的主題探究打下基礎[6]。其次,老師需要對對話內容進行提前預測,并有針對性地制作多媒體課件,基于學生的家庭背景或者交友背景進行插圖設計,以更加輕松的方式展現出學生的學習風貌,促使學生會被老師的課堂設計所吸引,同時也能針對目前學生的煩惱進行內容思考,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沉浸其中,讓學生更多地感受課堂魅力。
(二)閱讀教學中期的主題探究
閱讀教學前期的主題探究更多的是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還沒能完全進入閱讀正題,而閱讀教學中期的主題探究則是需要根據閱讀文本進行知識內容架構,從教學方法、思維形式以及教學反饋等方面進行情感滲透,讓學生既能理解課文中的知識點同時也能自我感悟,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首先,經過了前期的提問環節,學生已經對今天的閱讀內容有了一定的猜測,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并推測今天學習的主題內容以及閱讀故事走向,在前期預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學生的猜測并不會與閱讀文章完全相同,但是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范圍內進行深入思考,而對于學生猜測不正確的部分更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快速理解與掌握。其次,隨后的文章整體閱讀,老師要關注一些知識細節,有意識地提醒學生知識點的背誦與記憶,但是仍不能過于態度強硬,更多的是利用問題進行驅動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文章中的要點。最后,當學生通篇閱讀完成之后,老師要讓學生對整個文章的結構脈絡進行重新整合,并用自己的表達方式進行陳述,同時也要將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單獨提煉出來,學生的總結并不會一步到位,老師此時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進行重新整理,并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學生的總結內容進行評定。在閱讀中期的主題探究過程中需經過兩個階段,即閱讀前的信息激活以及閱讀中期的文本細節,老師要注重主題意義的結構劃分,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延展性思考,加深學生印象[7]。
(三)閱讀教學后期的主題探究
初中生具有思維活躍、記憶能力強的特點,在課堂上只要集中注意力就很容易把握閱讀知識點,但是缺點是也很容易在課后遺忘,因此有必要對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進一步鞏固,當閱讀中期的主題探究完成后,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進行閱讀教學后期的主題探究設計。首先,老師要充分利用當前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提前為學生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或微課,通過圖片、語音、視頻、動畫等方式,將閱讀內容進行濃縮提煉,其主旨是傳遞閱讀情感,超越閱讀本身的課件設計更多的是對閱讀活動的討論以及思維辯證,課件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對課件內容發表意見,并反思自己所遇到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狀態下進行課后鞏固[8]。其次,老師要適當安排符合主題內容的課后作業,既可以是模仿內容進行同類化寫作,也可以是對閱讀內容的反思或總結,學生當了解閱讀文章中的主題意義后必然會有一定的思維變化,老師要趁熱打鐵,鼓勵和促進學生主動表達,內容形式也不必框定具體形式,既可以是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進行重新整合、編造故事,同時也可以是學生將類似的問題或經驗進行再次創造。最后,閱讀教學后期的主題探究要形成文本作業,老師可以在下一堂課程中進行分組討論,鼓勵每名學生都進行組內充分閱讀,這樣既能夠有效鍛煉其他成員的英語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之間互相對語法表達以及單詞短句進行挑錯整改,對于提升學生的全面英語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全面的理解能力具有更高要求,傳統的閱讀教學已不能滿足當前初中生的學習需求,老師要根據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堅持從主題情境角度培養學生思維、從內涵角度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從意義層面不斷探索語言文化,針對閱讀前期、閱讀中期以及閱讀后期的主題意義進行路徑探索,既要讓學生理解閱讀文本內容,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多角度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以及閱讀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藜潔.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7):14.
[2]陳铘.立足主題意義探究類閱讀課,提升初中生英語學習效率[J].中外交流,2021,28(4):618.
[3]曹真珍.促進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互文性閱讀授課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2):635-636.
[4]顧翠華.基于主題意義探究提升學生提問能力的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 21(21):49-53.
[5]吳曉欣.關于聚焦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3):290.
[6]馬麗磊.基于閱讀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研究[J].英語教師,2021,21(15):140-141,148.
[7]吳娟.互聯網環境下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21,21(20):92-94.
[8]何燕飛.基于初中英語“主題閱讀+進梯式拓展”教學提升學生高級思維的實踐研究[J].英語教師,2021,21(2):82-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