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GOOD TEACHER
廖斌
江西省贛州市經開區大坪明德小學副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江西省中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專家,江西省電化教育教材審查委員會學科專家,贛州市信息化教學應用帶頭人,贛州市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贛州市教育信息化智庫專家,贛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進個人,贛州市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先進個人,釘釘智慧校園全國共創校顧問。
“一個不會修電腦的校長不是一個好程序員。”這是廖斌經常調侃自己的話。最初,他對網絡只是一知半解,憑借一股愛鉆研的精神,短短數年時間里,他帶領教師團隊將贛州市經開區大坪明德小學打造成了智慧校園,引得周圍學校紛紛前來觀摩學習。
緣起,“跨界”教師的自我修養
廖斌和信息技術結緣,純屬誤打誤撞。
三年中師生涯,他用的是“386”電腦,學的是DOS操作系統(磁盤操作系統),畢業后,他去到一所農村學校,教授的是語文和數學。但喜歡鉆研和探究卻是他基因里自帶的屬性,正因如此,他的教學成績一直很突出。2007年,國家推進“農遠工程”項目建設,為農村中小學配置電腦和衛星資源接收設備,以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此時,廖斌和電腦有了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并由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時候,我吃住在學校,有大量的空閑時間,沒事就開始搗鼓電腦。”廖斌表示。勤學外加天賦,他對電腦、網絡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甚至成了別人眼中的高手。
2009年8月,廖斌從農村學校來到位于贛州市經開區的大坪明德小學。剛到學校不久,該校的信息技術教師便離職了,學校領導聽說廖斌對電腦有“深入”研究,便安排他臨時頂替,自此,廖斌開啟了“跨界”之旅,沒想到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后數年時間里,以廖斌為首的團隊利用釘釘軟件搭建了免費的、符合校情的智慧校園平臺,走在了全國前列。
據介紹,廖斌剛到大坪明德小學時,學校只有4臺辦公電腦,用的是電話線撥號上網。在他的“搗鼓”下,學校信息化工作逐步開展,開始構建校園局域網。網絡架構、軟件安裝、硬件配置等等,他幾乎一人包辦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2016年9月,大坪明德小學舉行了一場關于優化贛州市經開區教育系統辦公流程的研討會。會上,該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劉小東給出了一個研修主題——于革命老區、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班班通”等硬件設施已逐步配齊的情況下,怎樣跟上時代的步伐,強化軟件應用,建構符合區情、校情的數字校園。
討論環節,廖斌等人總結了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平臺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成本,需要專業的技術公司和技術人員進行平臺維護。每個學校的管理都是各有特色的,而技術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一般為統一的模式和應用,不太切合各校實際,不接地氣……隨后,劉小東給參會人員推薦了釘釘軟件。
就這樣,廖斌與釘釘軟件邂逅了。借助該軟件,2016年11月,他開始完善教師群組織架構,面向教師進行釘釘基礎功能培訓;2017年5月,在經過兩個月的班級試點后,他架構了全校班級群。為了進一步實現校園管理“私校訂制”,2017年3月,廖斌在釘釘應用市場找到了零代碼、自定義“表單+流程+報表”的應用,從而開啟了DIY數字化校園管理模塊之路。
學校應用從起初的部門處室提需求、技術團隊負責建立,到部門處室根據需求修改和調整,再到部門處室可自行搭建應用場景。一年下來,在技術團隊與部門的共同協作下,DIY的應用場景涵蓋行政、黨建、安全、人事、教學、德育、后勤、電教等十三大功能模塊的一百多個微應用。每個應用都是移動端管理、伴隨數據收集,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當前,學校對師、生、財、物的管理基本“用數據說話”,促進管理效能提升。
深化,學校管理更高效
學校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是高效化的管理,在大坪明德小學,從考勤管理到教務管理、德育管理、總務管理乃至家校溝通,都變得更加順暢無阻,不僅方便了教師和學生,也使原本千頭萬緒的家長在對接學校方面事半功倍。
廖斌介紹,以前,老師們調課代課得挨個詢問誰有空幫忙上課,還要到教務處領紙質代課單填寫。期末,教務處人員得手工(畫“正”字)統計代課節數,工作量太大。現在用“調課代課”應用,可自動篩選出能幫忙代課的老師名單。通過釘釘發起調課申請,因公代課、私事調課等等可以推送給不同的人員審批或知曉。期末可以對電子代課單進行自動匯總統計,告別繁瑣的紙質手工統計,讓每一位老師的代課數據能更直觀地在績效考核中體現。
“以前,學校的文明班隊評比活動是通過少先隊大隊值日學生在紙質表上打分,電腦上匯總的形式來進行的。哪個班級因為什么原因扣分,也是由學生用便簽紙送呈相應班級的班主任。”廖斌坦言,這樣的方式程序復雜,費時費力。現在,值日學生通過手機釘釘,打開“每日常規評比”應用 ,直接給班級評分,不文明、不衛生現象還可以拍圖上傳,提交后,相應的班主任就能直接收到釘釘提醒,查閱后即可馬上在班級中開展相應的教育。值日教師巡查中發現的衛生問題或學生不文明言行,也可以在“值日記錄”應用中進行反饋,所扣分值可以自動關聯到該班當天的“常規評比”應用中進行體現,班主任也能收到相應通知。班級的評分自動匯總,每周每個班級的得分情況一目了然,再也不用一個一個手動累加了。
校服征訂工作,一直令學校總務人員及班主任頭疼不已。以前,班主任需要收集每個家長繳納校服征訂款的回執單,并根據家長填報的紙質單據,將校服款式、號碼等信息手工統計好;總務人員要與班主任一個一個核實校服信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于是,廖斌添加了“校服征訂”應用,班主任通過該應用,選擇款式后,號碼、單價、總價、應繳金額等信息自動彈出,還可直接上傳支付寶或微信轉賬成功截圖,實現了校服征訂的自動匯總統計與查詢。領到不合身的校服,還可通過“校服調劑”應用進行校內調劑。班主任省事,家長省心,紛紛為廖斌的創新豎起大拇指。
針對困擾許多學校的選課難題,該校也早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廖斌介紹,利用“興趣班報名”應用,學校早就實現了選課的智能化。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釘釘在線查看興趣班科目,并在線報名,系統會自動顯示課程時段、課程名稱、剩余名額情況,班主任再也不用忙著統計哪個學生選報哪門科目了。每個班的名額事先定好,設定報名余額為“0”時無法提交。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某些興趣班報名人數太多班額過大,另一些興趣班報名人數過少無法開課的問題。
延伸,疫情防控更精準
2020年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一線教師而言,無疑是一場大考。面對線上教學,很多教師手足無措,面對防疫管理,許多學校更是漏洞百出。作為一名信息化“專家”,廖斌推出的一系列舉措無疑給師生和家長吃了顆定心丸,確保大坪明德小學乃至整個贛州經開區的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疫情發生不久,廖斌便被抽調到贛州經開區疾控中心幫忙。事務繁雜,千頭萬緒,但廖斌很快找準了方向。了解了數據處理訴求之后,他利用“釘釘軟件+第三方應用”,一天之內就搭建好了“疾控防疫數據管理平臺”。他首先給贛州經開區社管局以及疾控中心領導、工作人員、鄉鎮(街道)疾控人員分別設置了不同的數據查看、錄入、修改和刪除等權限,輕松解決了數據外泄、誤刪問題;緊接著進行現場操作培訓,確保工作人員都熟悉平臺并能熟練應用;同時開通了數據自動匯總、便捷篩查、報表聯動、數據直觀呈現功能,解決了數據處理痛點問題。
據和廖斌一同參加防疫的同事介紹,2020年春季學期復學前,廖斌又主動熬夜加班,在贛州經開區社管局釘釘平臺下搭建了晨午檢上報、防疫物資管理、教職工及外來人員入校管理等一系列防疫數據應用,為該區各學校順利復學提供了保障。
晨午檢上報應用,可實現各校班主任上報學生考勤及身體狀況,局端、校端數據同步,自動匯總統計出發熱人員、因病缺勤人員、身體異常人員等系列報表,并可生成每個學生的電子健康檔案;防疫物資管理應用,從采購、入庫、領用、報損等各個環節,進行標準的流程化管理,學校、社管局對每一個管理細節都能一覽無余,報表直觀呈現;教職工及外來人員入校管理應用,助力各校把好防疫第一關,讓每個進入校園的老師、外來人員的身體狀況信息都能存儲、匯總。
2022年春,疫情有所反彈,防疫壓力趨緊,贛州經開區社管局要求各學校及時匯報相關人員出行情況。起初,工作人員采用電子表格收集各校(園)數據,各校(園)數據上報人員或多或少對數據的統計口徑理解存在偏差,耗時費力不說,每天收集到的信息都不夠準確。了解到情況后,廖斌再次連夜加班做好“防疫數據填報”管理系統,并在群內進行了多場釘釘直播培訓。
與此同時,為了做好大坪明德小學的校園疫情防控工作,追蹤師生和家長的行程軌跡,高效統計數據,廖斌還搭建并根據最新防疫要求實時更新該校的晨午檢日志、通風消毒記錄、家長防疫日報等系列應用;錄制好視頻,便于班主任老師及每一位家長學習填寫。他還對老師們進行過多次線上線下培訓,教會老師們查閱、分析數據,并通過平臺直接提醒未填報家長……一項項舉措,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也減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最關鍵的是能準確高效地統計相關數據,對異常情況進行追蹤,讓學校的防疫數據員不再為數據收集的問題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