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 周香德 林珍
摘? 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實現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課程思政建設理念。文章主要以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中護理急救技術的實驗課教學為例,闡述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與意義,并且通過分析將思政教育融入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程開展和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急危重癥;護理教育;急救技術;實驗教學;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8-0113-04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渠道,將高校各類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協同起來。課程思政建設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1]。
急危重癥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主干學科,實驗教學是該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合理的實驗課教學設計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果,在實驗課上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有助于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研究主要通過闡述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與意義,分析將思政教育融入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程開展和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一、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與意義
(一)國家政策引領,順應時代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急救技術作為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非常重要的實驗板塊,在急救實驗課中開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課程思政建設,正是新時代黨、國家和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養培養要求的體現,是在黨和國家政策引領下的大勢所趨。同時,結合新時代發展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行為規范、正確價值觀念融入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教學,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國家的衛生事業發展、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維護有著重要意義[3]。
(二)護理服務需求,社會發展需要
護理行業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顯著,社會對護理人員在護理技術、醫德醫風、服務質量等綜合素養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斷提高護理教學水平,從教育源頭入手,落實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課程思政建設,注重護理專業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護理人才[4]。護理專業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思政建設是社會發展背景下對護理專業教學的需要,對為現代社會提供過硬專業技術能力和優秀品格兼并的急救護理人員具有重要意義。
(三)深化“三全育人”,提升教學水平
為響應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深化“三全育人”,國內高校不斷開展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促進專業教育的改革,以提高高等院校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
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護理專業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實踐,也是提升護理專業教學教師教書育人素質的重要途徑。科學合理的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思政建設正是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現,將有利于建立健全學校內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推動新時代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教學育人水平。
(四)培養職業道德,強化學習效果
由于護理行業的特殊性,護理工作需要護士具備較高的人文修養水平,建立健全的人格,富有愛心、耐心、信心、責任心、同理心,這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緩解患者因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促進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因此,對護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是護理專業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護理工作中,急救護理對護士綜合素質的要求更加嚴格,其中就包括人文素養,因此,急救技術實驗教學中需要更加重視培養護生敬畏生命、救死扶傷、無私奉獻、慎獨精神的高尚品德和愛傷觀念、協作觀念。
此外,急救護理的職業認同感和創新思維會直接影響護生的學習和以后的工作,所以,職業認同感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護理專業急救技術實驗課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總之,教師在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教學中貫穿思政教育,對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增強職業責任感、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創新思維、強化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融入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課程思政體系不完善,缺少思政教育氛圍
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時間較短,國內許多院校尚處于課程思政建設的嘗試摸索階段[5],且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課程思政教育中對急救技術實驗教學這一板塊的現有研究比較少,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促進實驗教師參與課程思政的有效考核和獎勵機制,課程思政體系不完善,進而導致教師上課時仍以急救技術技能訓練為主,缺乏實施課程思政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內和課堂中整體的課程思政育人氛圍也就顯得十分淡薄。
(二)教師課程思政認識不足,缺乏課程思政能力
部分專業課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思政教育的認知模式,仍將思政教育的責任推到輔導員、思政課教師身上,并且有許多包括護理急救技術在內的實驗教師認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應主要集中在理論課上,而技能課作為理論課的輔助,技能操作才是上課的主要任務。這些錯誤的認知導致實驗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主要表現出“不愿做”和“做不好”的現象。客觀方面,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實訓項目多,項目操作要求高,課上教學任務重,課堂授課時間短,導致教師在有限時間將更多思政元素融入技能實驗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再加上部分高校存在教師數量少的問題,專業教師更難再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投入精力。主觀方面,一是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內涵理解不到位,以錯誤的方式進行課中思政教育;二是教師缺乏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和思政元素融合專業技術的能力,比如部分教師未能準確、全面地挖掘出急救技術中的思政元素或挖掘出來的結果比較單一,這些因素均導致育人效果不太理想。
(三)教學內容方式未更新,不能激發學生興趣
思政教育與教學內容的協同和融合程度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直接關系[6]。長期以來,許多學校在護理專業急救技術的實驗教學中一直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表現為以教師講解和演示、學生固化模仿為主,師生間缺乏關于思政內容方面的有效互動。在思政結合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實驗課的教學內容上,一方面,課上教師將思政元素固化地融入課堂,比如以不恰當的方式強行給學生灌輸思政內容,或者專業課內容與思政內容出現脫節的現象,使得思政教育目標并不明確或不符合實際所需;另一方面,教師教授的思政內容比較老套、無趣和單一,即課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要么被學生爛熟于心,要么內容少之又少,致使課堂氛圍較為枯燥乏味,無法在課堂上充分地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達不到實現真正的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開設和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一) 完善課程思政體系,營造思政教育氛圍
1. 建立急救技術實驗課教學的督導體系
實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有效建立課堂教學質量督導和評價體系,是保障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的一大關鍵因素[7]。護理專業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的急救技術實驗板塊的教學質量也影響著學校護理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學校應當建立有效的急救護理技術實驗課教學督導體系。一方面,學校要制定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急救技術實驗課堂教學規范,需要讓教師明確急救技術實驗課中,思政育人教學的重要性和評價點;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教師教學時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查,重視思政育人的效果,建立適宜的聽課、巡課、評課制度,并及時評價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所在,與上課教師反饋評價和考查結果,最終建立起一套適合護理急救技術實驗課的有效的教學督導和評價體系。
2. 構建思政元素融入急救技術實驗教學的評價機制
構建將思政元素融入實驗課上的評價機制,加大關注學生在操作中的思想和行為,并將實驗課教師參與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考核,對實驗教學思政育人的順利開展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8]。大多數急救技術實驗教學中多注重技術的傳授,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而護理工作中遇到需要實施急救技術的情況時,通常需要實施者保持冷靜的頭腦、清晰的思路、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等,目前很多學校對學生急救技術考核也主要放在技能操作的步驟和規范上,并沒有把操作急救技術應該兼具的這些人文素養方面考慮到實驗考核評價內。因此,在教學中還要把技術操作兼備的人文素養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融入課中;在考核時加入思政方面的內容和要求,開放師生互評的平臺,建立有效的急救技術實驗課程德育評價機制。
3. 實施實驗課程思政專項經費保障措施
為促進高校實驗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確保實驗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穩步推進,提高急救技術實驗教師課程思政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院校可通過投入經費開設與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思政相關的試點及立項、開發相關網絡交流平臺、舉辦急救思政教學賽事,適當加大對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專項活動的鼓勵經費力度的方式,為急救技術教學課程思政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經濟保障,為營造校園濃厚的思政教育氛圍提供條件。
(二) 強化教師課程思政認識,提升課程思政能力
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教師思政培訓
急救技術實驗課較少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原因也包括部分高校存在著護理專任實驗教師數量不足,課程的實驗教學由理論教師兼任的現象,導致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精力不足[9]。對此,校外引進急救技術教學師資或邀請合作醫院急診科、ICU的臨床醫護老師為學生授課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同時,學校要立足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的課程特點,開展任課教師課程思政方面的培訓,一是要讓實驗課教師意識到自己也是思政教育的主體,在急救技術實驗教學中,不應只重視操作技能的傳授,還要多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價值取向;二是鼓勵教師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生活中和課堂上用自己的言行去帶動學生;三是要培養和引導教師積極挖掘急救技術實驗課程中潛在的育人元素,學會將這些元素靈活地在操作課上融入技能教學中。
2. 搭建課程思政平臺,拓寬思政學習渠道
學校建立思政課與其他專業學科教學間的緊密合作和有效互補機制,可以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重要保障[10]。承擔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實驗課的教師可能缺乏挖掘專業知識思政元素、專業課融合思政元素的能力,且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深層次理解和熟練掌握。在院校內成立護理專業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的多學科合作機制,做到與時俱進、資源共享,在線上線下構建相互交流合作的平臺,是拓寬實驗課教師思政學習渠道的有效方法。
(三) 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 更新實驗課程設計內容,充分融合思政元素
實驗技能課是思政元素最大的承載體,急救技能操作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滲透著思政元素[11]。思政元素也應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及時更新和完善。研究表明,將真實、有趣的案例融入教學中,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2],特別是引用一些富有正能量的社會熱點話題的案例。例如,將一名急診科護士不懼危險主動護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案例設定到人工氣道建立的實驗教學情境中去,既有利于提高學生上課的關注度,激發其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奉獻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及新時代醫護人員的責任擔當精神。
2. 靈活實驗課程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現有研究顯示,護理專業實驗教學出現了許多比傳統實驗教學效果更佳的新的教學方式。陳曉燕提出了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進行心肺復蘇教學[11]。教師可采用線上視頻展示操作過程,引導護生提前熟悉操作方法和注意要點,縮減現場展示和理論講解時間,為思政教育提供條件;線下采用案例結合情景演練的方式,有利于讓學生從殷切期望親人平安的家屬角色中體會醫護人員敬畏生命、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從醫護的角色中感受醫護工作者崇高的職業使命感。從整個心肺復蘇實施過程中,體會醫護人員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可從技能練習中不斷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新時代護理工作者敢于突破自我、追求創新、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另外,將一些其他新型教學方式,包括視頻反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等靈活運用于急救技術授課中,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技能學習效果,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積極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思政建設政策的引領下,將思政教育融入急危重癥護理學急救技術實驗教學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符合社會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完善急救技術實驗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亞心,楊巧菊,杜江艷. 中醫理論與中醫文化“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J]. 中華護理教育,2020,17(07):630-633.
[2] 鄧麗瑩. 急救案例結合工作坊教學模式在急危重癥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9):122-124.
[3] 顧顏,楊陸. 新時代高校護理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研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7):66-68.
[4] 袁新怡,高楊,王廷華,等. 新時代醫學院校構建思政教育體系創新研究[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02):186-188.
[5] 尤怡丹,鄧薇. 新時代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4):97-99.
[6] 郭鳳嬌,米紅宇. 課程思政融入物理化學教學模式探索[J]. 廣東化工,2021,48(24):218-219.
[7] 李航. 高職院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J].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1):42-44.
[8] 劉柏森,王剛,趙莉莉. 高校課程思政的理論探源與教育實踐[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22,43(01):133-136.
[9] 王春梅,楊阿應. 能力本位視角下民辦高校護理專業實驗室建設探析[J]. 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5):74.
[10] 葛珊. 構建高校“課程思政”整體工作體系——新形勢下教師黨支部主體責任及實現路徑[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 35(01):64-66.
[11] 陳小燕. 中職“急救護理技術”實施“課程思政”芻探[J]. 成才之路,2021(22):136-138.
[12] 何春燕,陳云,余峰,等. 有效案例教學與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J]. 基礎醫學教育,2021,23(03):167-169.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