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日妹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古典詩詞教學歷來是一大難點,而詩詞意境教學更是其中最難的部分,不少學生都無法有效理解和欣賞意境之美,自然無法感受古詩詞以及傳統文化的魅力,也不利于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需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奠定意境欣賞基礎、鼓勵和指導學生自主欣賞、創設情境并啟發學生聯想與想象、關注詩詞特性并深入挖掘意境內涵等措施,有效改善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意境美
古詩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結晶,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更是有著獨特的意境之美。只有帶領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中深入欣賞、感受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他們才能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意蘊和價值,進而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并發展良好的文化意識,強化主動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
一、奠定基礎,為學生欣賞意境美創造條件
高中學生要想有效欣賞古典詩詞中的意境之美,那么他們必須具有良好的語文基礎,進而在理解古典詩詞內容與文化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欣賞。教師需要著重從兩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奠定良好基礎,進而有效欣賞古典詩詞之美好意境。首先,引導學生研究古詩詞意境的內涵,借助《人間詞話》《文心雕龍》《詩論》《唐宋詞十七講》《文學理論教程》《論意境》等經典著作中經典內容幫助學生弄清楚古詩詞意境究竟是什么,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迷茫、無措的情況。其次,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梳理、積累典型意象與意境,就像學寫作文積累素材一樣,逐步打好基礎。學生在長期接觸并熟悉各種意象和意境之后,在古典詩詞的學習中往往能快速找出關鍵意象,并基于意象探究意境之美。
例如,教學《聲聲慢(尋尋覓覓)》這篇課文時,教師從《詩論》出發,引導學生就“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相關內容展開研究,探析意象與意境之間的緊密關系。為了幫助學生對典型意象中蘊含的意境進行有效掌握,教師從課文中提煉出典型意象“梧桐”,并結合其他古典詩詞引導學生對“梧桐”這一意象進行綜合鉆研。不管是“梧桐更兼細雨”,還是“一生梧葉一點秋”,又或者是“梧桐昨夜西風急”,又或者是“寂寞梧桐”,這些“梧桐”意象往往都蘊含了詩人的寂寥、孤獨與憂愁,相應的意境更是極為冷清寂寞。這是因為梧桐作為代表秋天的樹木,其往往象征著肅殺、凋零,本身就很容易令人產生孤獨、寂寞的聯想。而古典詩詞中大量對“梧桐”意象的應用,正是基于這一點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情感,因而“梧桐”意象往往代表時塑造孤獨、寂寥意境的典型意象。
二、尊重主體,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欣賞
現代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堅持貫徹以生為本理念,始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更是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欣賞,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去深入體會和感受,進而欣賞其中的意境之美。如果完全由教師主導教學過程,那么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很難深入體會其中蘊藏的意境、情感等。一方面,教師應當盡量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探索與欣賞;另一方面,教師則要借助任務、問題等強化引導,讓學生能順利完成自主學習與欣賞任務。
例如,教學《登岳陽樓》這篇古詩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古詩,并提出了一系列問題:“這首詩為什么能被稱作‘唐詩五律之冠’?‘坼’與‘浮’兩個字精妙在哪兒?‘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處境?‘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整首詩中的關鍵意象有哪些?整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與意境?”通過這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學生能夠自行進行閱讀、理解、探索和欣賞,在實踐體會中感受古典詩詞之意境美。
三、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
針對高中學生基于文字尤其是古文字的理解能力與想象力較弱的情況,教師在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中應當合理借助情境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深化對詩詞意境的理解、感受和體悟,從而幫助他們欣賞詩詞的意境之美。教師需要從詩詞本身出發,以學生易理解和感受的方式創設情境,通過更為生動、直觀的手段帶領學生欣賞詩詞意境。而且在創設情境時,教師需要做到“音畫同步”,既要帶領學生通過誦讀感知來感受情境和意境,也要以貼合古詩詞內容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務必要有效構建情境,充分發揮情境教學在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意境之美方面的優勢與作用。
例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時,教師先帶領學生閱讀詞作,并指導學生將其中的韻腳找出來。之后學生有意識地突出韻腳并進行閱讀,逐漸實現了“由音入境界”,通過誦讀感受詞作中激越短促的入聲所呈現的宏偉豪邁之感,體會“月”“夢”凳子所體現的飄逸灑脫。教師再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符合詞作內容的繪畫,直觀地展示“大江”“浪”“故壘”“亂石”“驚濤”“千堆雪”“羽扇綸巾”等,從而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詞作中的意境之美。
四、關注特性,深挖意境中蘊藏的韻味
古典詩詞中意境的營造往往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字詞、意象、思想情感、典故使用、寫作手法、虛境等。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當指導學生對這些與詩詞意境息息相關的要素加以關注,并深挖意境中蘊藏的韻味。換言之,教師既要系統化地傳授學生分析和欣賞詩詞意境美的方法,也要基于具體的詩詞內容指導學生關注特性,深度感受意境之美。
例如,教學《鵲橋仙(纖云弄巧)》時,教師便指導學生基于閱讀對詞作的意象進行分析和把握,通過串聯意象的方式對詞作意境進行整體把握,并展開大膽聯想、現象嘗試挖掘意境之美。在此基礎上,教師從最關鍵的古詩詞欣賞方法與技巧著手,引導學生通過“知人論世”“抓關鍵字”“品味經典”“分析比興”“擬人手法”等方面,更為全面、深入地對詞作內涵進行剖析與體會,進而感受作者集抒情、寫景、議論于一體的新穎意境,體會作者對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的歌頌。
綜上可知,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需要加強意境教學,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感受詩詞的意境之美。教師需要掌握古詩詞意境教學的基本方法,并在實踐中堅持圍繞學生的學習需要、成長需求等,運用合理而有效的策略與措施來優化教學,進而保障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王友偉.高中古詩詞意境教學策略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0):41-42.
[2]許春.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8(4):22-23.
[3]謝啟峰.新課改后如何做好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J].新課程:下,2016(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