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學習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進行,且具有一定難度,對教師而言,古詩文的組織教學也具有一定挑戰
性。現階段,古詩詞教學內容和方式與教育改革的內容有一定的不適應性,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反思,進而找到符合素質教育需求、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新路徑,不斷探索啟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方法。文章簡析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與不足,并探究優化課堂教學,增加教學趣味,構建趣味性、高效性課堂的良好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19-0031-03
引? 言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頗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加強小學古詩詞的教學不但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文學積淀,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而且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小學生的古詩詞新生能力[1]。但是,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仍面臨諸多困難,如學生學習難度大、學習興趣不足,教師職業素養不足、教學方法不當、課堂教學模式落后等。為改善這一現狀,小學語文教師應革新觀念,關注自我提升,創新教學模式,竭力提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效率[2]。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
(一)學生學習難度大
小學生處于認知發展的探索階段,語言能力相對貧乏,生活經驗不足,加上古詩文的詞句晦澀難懂,學生學習難度較大[3]。然而,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目標不僅需要學生背誦古詩文,還需要其了解字詞的含義,掌握通假字、古今釋義的不同,掌握詩句和詩文的含義等。甚至在部分詩句中,簡單的幾個字就蘊含著一個典故,需要學生深入了解。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生活閱歷和情感認知等有限,這就為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
(二)忽視課堂情感體會
目前,在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古詩詞的內容講述上,將詩詞分解成字、詞、句來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掌握詩詞的重點知識,但是難以讓學生領略古詩詞的整體意境,把握古詩詞的整體美感[4]。
(三)教師基本功不足
根據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可知,語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等也是影響古詩詞教學的主要問題。導致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欠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較大,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其次,隨著我國文化、經濟的發展,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教育改革工作,竭力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師資力量匱乏現象也逐漸顯現,多數剛畢業的師范生成為一線小學教師,教學經驗不足;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未經過專業的系統性學習,與專業出身的教師及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教師相比有明顯差距。
(四)教學方法落后,課堂缺乏趣味性
素質教育理念是當前頗受社會各界關注和認同的教育理念,隨著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推進,也給小學古詩詞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和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隨時關注新型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措施[5]。但是,多數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只關注學生的字詞分析能力和古詩詞背誦能力,不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積極性和活躍性,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通。古詩詞課堂教學多數保留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記憶重點字詞,背誦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整體意境和情懷理解不深。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
現階段,部分小學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仍存在思想滯后的現象,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在課堂活動中不能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無法充分結合小學生的階段性特點調整教學設計。為有效促進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時效性,教師需從教學觀念入手,積極革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結合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及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優化教學模式[6]。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意義深遠。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結合現代化信息手段,豐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春曉》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古詩詞描繪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等,為學生展示形象化、生動化的意象和意境,使學生感同身受,并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二)提升教師水平,強化專業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職業素養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提升教師的知識能力和道德素養等至關重要[7]。目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不足以滿足古詩詞教學的需求,導致古詩詞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應抓住以下重點內容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水平。第一,學校應積極組織語文教師參加專業知識培訓,提升個人能力,并定期進行專業素養考核,評估教師的階段性情況,在評估考核中可以將考核結果與教師相關福利聯系起來,以激勵教師重視日常知識水平和能力提升,關注個人成長。第二,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做到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制訂教學目標,保證日常古詩詞教學活動不脫離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的放矢。第三,小學語文教師應將素質教育背景下對教師的要求作為自我發展和提升的方向,尤其是工作經驗較少的年輕教師或非科班出身的教師,應時刻保持自我學習的意識,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學習。
(三)重視教法創新,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教師若在看似枯燥的古詩詞教學中依舊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將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8]。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務必認識到這一點,并善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古詩詞教學的活力,深化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美感的領悟,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中展示了蓮葉無窮、映日、荷花等大氣、壯麗的美景,為烘托課堂教學的意境,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與荷花相關的圖片,包括荷花的結構分解介紹圖片、整片荷花池的圖片、黃昏時荷花塘的美景圖片等,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需求將不同的圖片剪輯制作成微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使無邊無盡的碧綠的荷葉和別樣紅的荷花景象躍然眼前。在學生欣賞圖片的同時,教師可以播放古詩詞的朗讀音頻,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體會古詩詞描繪的美景和詩人想要表達的送別之情。
(四)關注詩詞誦讀,體會詩詞獨特美感
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懷和內涵,并具有獨特的節奏和韻律,如我們常見的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以及語句鏗鏘錯落的宋詞等,特有的節律對于古詩詞中的情感表達也有重要的烘托價值。所以,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但需要引導小學生鉆研字、詞、句的含義,掌握重點字詞的不同含義,還應關注古詩詞的節奏,引導小學生誦讀表達,將詩人描繪的景象和情感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實現腦、眼、口的協調配合,充分調動感官,依據古詩詞的內容,或是慷慨激昂,或是抑揚頓挫,或是舒緩委婉地誦讀古詩詞內容,展現古詩詞特有的韻味,以此加深小學生對古詩詞的情感理解,提升學生的語言修養[9]。
例如,在教學《登鸛雀樓》時,簡單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古詩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誦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理解誦讀中的平仄韻律、停頓、重讀等,在重讀的字詞下畫“·”,在停頓處畫“/”。在大聲誦讀中學生才能深刻感受到“更上一層樓”的不凡胸襟,體會到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并進行詩文引申,理解“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殊代表,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古詩中描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的描寫壯麗的山河,有的表達不屈的品質,有的蘊含深刻的人生哲學[10]。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情感地進行古詩誦讀不但有助于小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和情懷,而且能提升小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豐富小學生民族情感,培養小學生民族精神,使其建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五)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詩詞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經過漫長的歷史洗禮,沉淀下來的文化精粹,記載了古代的邊塞風貌、山水田園,揭露了古代戰爭的殘酷,展現了古代人民淳樸的民風、對現實生活的控訴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1]。然而,小學生的生活環境與古代文人的生活環境及所面臨的政治形式等截然不同,再加上詩詞中凝練的詞句晦澀難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旁征博引,將古詩詞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降低古詩詞難度,深入淺出地幫助小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涵,感受作者描繪的景象和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例如,《回鄉偶書》中描繪的是作者離開故鄉多年后重返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想,為幫助小學生理解古詩中的內容,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巧妙引導,逐字逐句仔細分析。如“少小”是什么意思,“老大”又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展開想象,自行理解。有的學生回答“少小”是“小的”“年幼的”“年輕的”意思,“老大”是“長大了”“大哥”的意思。這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仔細講解,讓學生了解古詩詞中的某些詞語與現代生活中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如“老大”指的是指“年紀大了”,而不是“論資排輩排行第一”的意思。隨后,教師提問:“作者為什么離開家鄉?又為什么回來?回來之后遇見了誰?他們之間產生了怎樣的交流?”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回顧現實生活中探望遠親,或在影視劇中觀看到的情景,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的韻味。
(六)引用微課教學,促進師生互動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推廣應用,微課教學逐漸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青睞。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創作年代久遠,與小學生生活的政治背景、時代背景、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差別巨大,這會影響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微課輔助教學,將古詩詞中描繪的景象運用動畫、短片等形式放映出來,實現遠古文明在現代課堂上的情境再現[12]。
例如,在學習《敕勒歌》時,多數小學生因地域因素沒有見過廣闊的北國草原和成群的牛羊,對詩文中描述的內容理解不足,對此,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將詩中描繪的景象展示出來,并配以配樂朗誦,使學生受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仿佛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遼闊和北方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抒發對家鄉和對生活的熱愛。這種聲情并茂的方式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詩人的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提升其對古詩詞的理解力。
結? 語
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五千多年的發展,積淀了無數文化瑰寶和精粹,古詩詞作為我國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聚集了古人的智慧和精神,更代表著獨特的中國文化。小學生受認知、年齡等因素限制,學習古詩詞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其客觀實際創新教學,轉變觀念,積極引導,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
[參考文獻]
陳小會.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之我見[J].新課程,2021(03):76.
馬兆杰.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2021(15):276-277.
高淑瓊.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家長,2021(04):135-136.
曾夏柳.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高段古詩詞教學初探[J].語文課內外,2021(12):251.
馬曉義.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語文課內外,2021(01):298.
任雄.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學周刊,2021(09):101-102.
劉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指導[J].新課程研究,2021(02):123-124.
王雪梅.以吟誦促進小學語文古詩詞情境教學方法初探[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09):115.
郝佳.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難點及創新方法[J].黑河教育,2021(08):36-37.
姜秀清.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的研究[J].人文之友,2020(07):284.
徐妙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中外交流,2020,27(30):163.
劉玉梅.讀入境,思入情,議入心: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方法[J].神州,2019(34):145.
作者簡介:王煬(1994.1-),女,江蘇南通人,任教于江蘇省南通市文亮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