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玉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發展街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加強生命教育、強化生命意識是當今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語文這門學科,它不僅有工具性的特點,同時也有人文性的特點。其人文性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的發展為本的學科,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是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期,需要教師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注重生命教育的滲透,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小生命加以關注,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提高生命意識,增強對生活事物的感知能力,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堅韌而快樂地生活。
個體生命具有獨特的自我特征,處于不停變化的過程。生命教育是其他各門學科教育的發展及升華,著重于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為學生提供生存的技能和價值,讓學生用樂觀、積極的態度來正確認識生命、面對生命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它涉及學生對自我生命的認識,包括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等內容。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其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敬畏生命。教材中關于敬畏生命的素材包括介紹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動植物和人物以及對永不放棄、自強不息的生命的贊美等內容。
2.認識生命。教材中關于介紹動植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活方式的內容都屬于認識生命的素材,這些動植物以獨特的生命存在于世界的角落。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充分體會到生命的多樣、獨特、美麗,進而激發熱愛動植物、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識。例如,課文《小蝌蚪找媽媽》講述了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成長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小蝌蚪成長的艱辛,體會到生命的偉大,進而更加熱愛動物,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3.珍愛生命。教材中關于保護地球、愛護環境、保護動植物的課文都屬于珍愛生命的素材,強調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保護生命的意識,這也是為了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4.尊重生命。教材中關于介紹殘缺和弱小、不完美的生活現象都屬于尊重生命的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能感悟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滲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語文教材為生命教育的滲透提供了素材。各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設計了生命教育的素材,很多課文內容都具有濃郁的生活感悟與生命氣息,學生通過學習能引發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思考。比如,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熱愛生命”為主題,一共選編了四篇課文,分別是《觸摸春天》《生命生命》《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氣》,這四篇文章中作者從不同的視角反映了對生命的理性思考,無不在向學生講述生命的真諦,對學生生命意識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發揮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在教學時帶領學生通過初讀、精讀、品讀等方式真正理解文本的內容,進而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明白生命對于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
2.新課標為生命教育滲透提供了依據。新課標強調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的方式構建充滿活力、富有趣味的語文課程。換言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特點,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自由表達,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與問題意識。同時小學語文課程需要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制定切合社會要求的課程目標,開發相應的資源,構建穩定科學的長效教育機制。作為綜合性和基礎性學科,小學語文在滲透生命教育方面的優勢明顯,而新課標的實施也在很大程度上為生命教育的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
3.信息技術為生命教育滲透提供了可能。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網絡技術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語文教育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在信息化教育發展的環境下,教育知識的傳遞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教材,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提供音頻、圖像、動畫等不同形式的知識和信息,甚至能模擬虛擬課堂,打破時空的限制,為生命教育的滲透提供更多可能。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掌握生字詞,學會閱讀技巧,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還需要讓學生通過賞析閱讀材料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與精神上的享受。小學語文課文篇篇都是文字優美的美文,涉及很多關于生命教育的話題,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文章內涵,篩選適合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學習這些具有生命意識和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進而學會熱愛大自然,熱愛每一個生命,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例如,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春天”主題的第二篇課文《找春天》,其語言優美、充滿文學色彩和兒童情緒的散文,利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出春天的美麗與羞澀。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能感受到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到處一片生機勃勃,激發起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識。又如,《雪地里的小畫家》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里“畫畫”的事。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從課文內容出發,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動物的腳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如: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呢?這些小畫家是如何畫出這些神奇的作品呢?還有哪些小畫家沒來呢?為什么沒有來?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充滿童趣的語言中掌握“小鴨腳印與楓葉、小雞腳印與竹葉、小馬腳印與月牙、小狗腳印與梅花”等形體上的相似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增強課堂的活力。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能喚醒自己的生命意識,感受生命創造的奇跡,進而在未來的人生中珍惜、尊重、熱愛生命。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至關重要。當前很多小學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依舊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然后進行領讀和內容的講解分析,最后要求學生對重點段落或經典語句進行背誦。這樣的方式呆板且單一,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閱讀教學價值,影響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生命教育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對課文的內涵加以體會,通過自主閱讀體驗和感悟文中的生命意識,激發閱讀興趣,提高生命意識,從而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以《操場上》為例,課文主要描述的是學生在操場上鍛煉身體的熱鬧景象,充滿朝氣和生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事先錄制好的學生課間在操場上活動的視頻,如有的學生在跑步,有的學生在踢足球、有的學生在做游戲等,讓學生在熟悉的畫面中激發生命意識。然后利用生動的語言順勢導入本課內容:操場是大家自由活動的快樂天地,大家在這里能盡情地游戲玩耍,現在我們一同學習和感受文中的快樂吧!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視頻內容,對生命的價值加以思考,體驗成長的快樂,提高教學效果。
另外,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由于很多內容都蘊含著作者的人生經歷及豐富的時代特征,所以教師可以結合作者寫作背景滲透生命教育,或者深入解讀閱讀文本,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例如,講授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內容,了解作者與魯迅先生相處的點點滴滴,感悟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體會魯迅先生的民族使命感與正義感,進而獲得生命意識的培養。
寫作教學不僅能體現出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滲透生命教育的關鍵環節。新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育要力求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素材,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動,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币酝男W語文寫作教學多是由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給出命題,缺乏新意,無法觸動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更遑論生命教育的滲透。要想在寫作教學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巧妙利用課堂練筆。小學語文教材蘊含的生命教育素材極其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素材進行課堂練筆,即準確抓住課堂有效學習的契機,讓學生在情感熏陶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想。例如,講授《田園四季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所學的內容進行拓展,聯系生活實際來闡述自己所了解的農民在不同季節里的農事活動,然后嘗試仿照課文的格式進行寫作,并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提高寫作能力。
2.利用課后隨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產生寫作的興趣,才會主動融入課后隨筆活動中,所以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動筆興趣。同時教師可以巧妙選取關于生命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在仿寫中思考生命。例如,學習課文《小小的船》后,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文中將月亮比喻成小小的船,那你知道月亮還能比喻成什么嗎?按照文中的句式進行仿寫??偠灾雽⑸逃凉B透到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和感受生命中的美,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在課堂教學環節及時喚醒素材,確保課堂的活力。
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生命教育的開展形式多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要局限于課堂教學,要利用課外實踐活動進行生命教育,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基礎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園,在實際體驗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比如,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革命先烈的紀念堂、故居等,在參觀過程中給學生講解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了解先烈先進事跡,從而使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他們的汗水、淚水、血水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閱讀課外書籍。很多著名作家,如古代的司馬遷、屈原,現代的李大釗、魯迅、冰心,國外的海明威、安徒生等,都有很多佳作,能在他們作品中感悟生命的渺小與偉大。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到圖書館或者下載電子課本閱讀這些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不向困難低頭的故事,實現生命教育的有效滲透。
例如,教師可帶領全班學生一起閱讀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組織學生交流作者多災多難的人生經歷,學習作者不屈服于命運,堅持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種希望,勇于接受挑戰,最終為自己贏得了光明和快樂的人生態度。教師還可與學生共享沈石溪老師動物小說的經典之作—《斑羚飛渡》。從此文中學生了解到,在獵人的圍追堵截下,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族的生存機會,為了生命的延續,用另一種方式來實現生命的價值,書寫生命的意義。
綜上所言,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重要教育。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對于其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生命教育,從實際情況出發,深挖教材中關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或資源,巧借閱讀和寫作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盡量多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各類活動中提高對生命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最終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