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強
(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甘肅通渭 743300)
高中生物是一門綜合性的自然學科。學生生物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涉及多個培養緯度,教師要想有效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最佳捷徑就是實施生活化教學。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經驗和能力,應用生活化教學措施不但可以打通生物課程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也能引領學生立足生活視角去探析、理解生命現象的變化規律,進而夯實學生的生命觀念與科學思維。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致力于銜接生活和生物課程,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探究平臺,從而創建更適應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的生物教學體系,加快高中生物教學的革新發展步伐。下面我們就針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生活教育思想為新時期的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帶來了全新的啟示,教師引領生物課程教學回歸學生的生活實際,不但可以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生物教學模式,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發現、思考、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經過細致的分析,我們歸納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兩個重要實踐意義。
第一,實施生活化教學可以開發學生的認知經驗,提升高中生物的整體教學效果。無論教學趨勢如何變遷,任何學科的教學工作都不能凌駕于生活教育思想之上,生物課程更是如此。高中生的生物素養已經邁入了高速發展和完善時期,相關的知識經驗趨向完備,教師利用這一契機加強滲透生活元素,不但可以開發學生的認知經驗,也能引導學生依托生活經驗梳理生物概念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提升高中生物整體的教學效果。
第二,實施生活化教學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生命觀念和理性思維,使學生的生活意識和科學探究意識邁入更高的層次。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職能除了向學生傳授基礎性的生物知識技能以外,更強調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理性精神,而生活正是這些內在能力品格的發展起點。教師有效執行生物生活化教學不但可以引導學生立足理性視角解讀生命現象的變化規律,發展學生的生命觀念和理性思維,也能疏通生活和生物學科教學之間的溝通渠道,從而使學生的生活意識和科學探究意識邁入更高的層次,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來講起到非凡的積極影響。
高效生物課堂的構建重在落實創新合理的新課導入,在生物課堂教學伊始,學生對將要了解的知識技能毫無感知,感官注意力也處于渙散狀態,教師必須采取有力的新課導入方法,才能迅速聚合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為深度探究的順利實施打造一個良好的開端。生活是最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學習資源,鑒于生物課程知識和生活之間的緊密關聯性,生活化導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揭示新課的方法。除此之外,脫離生活的生物教學導入無異于空中樓閣,底層基礎如果不夠堅實,后續教學也勢必面臨重重阻礙,影響學生完整吸納和領會生物課程知識技能。因此,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推行生活化教學時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著力優化生物教學的課堂導入環節。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生物教學揭示新課題的形式更貼近學生的認知經驗,另一方面也能消除學生的思維阻滯、激發學生的生物探究欲望,從而提升學生課堂生成狀態的活躍性,使后續深度教學的開展水到渠成。具體的優化路徑主要有以下兩條。
第一,教師必須先疏通生物課程要點和日常生活之間的交流渠道,始終堅守興趣原則和典型原則,為學生設計基于生活引領的生物課堂教學導入方案,確保導入環節蘊含的生活元素能夠發揮增強學生生物探究內驅動力的作用,使學生在生物課堂學習伊始就得到思維張力的激活,并沿著生活線索的指引開展更有深度的生物知識探析。這樣一則可以體現生物教學導入環節的精準性和導向性,二則也能通過有效的生活化導入構建層次化生物教學模式,從而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呈現生物概念知識的本質。
第二,教師無論從何種視角切入實施生物課堂生活化導入,都應該依托于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景,借助生活場景喚醒學生對自然變化規律的已有體驗,締結學生的科學思維,使學生對后續的深度探究產生強烈的積極情緒。這樣一則可以確保生物教學三維目標又快又穩的實現,二則也能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物課堂教學凝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深化學生的生活感悟,幫助學生更透徹地內化吸收生物知識經驗。
高中生物是一門注重思考和探索的學科,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興趣和科學思維也是生物教學改革的根本任務之一。以問促學理念在高中生物教育領域備受推崇,但是導學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也需要講究科學的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切實啟迪學生的智慧潛能,達到導思、導做、導學的教學效果。研究表明,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生物問題不僅可以迅速增強學生的思維張力,也能提高學生演繹和推理生物概念知識的效率,從而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植學生的思辨能力與理性精神。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多元化教學手段的整合運用,這樣才能實現生活化教學在生物教學體系中的深度內化。設計生活化問題不僅可以凸顯生物教學的探究性,也能將生活教育理論和問題導學手段融入其中,是非常典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目標的重整和優化。因此,教師在將生活化教學實踐于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品質和探究興趣的教學導向,加強為學生凝練具有核心性的生活化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喚醒學生的生物探究興趣和科學思維,另一方面也能通過解答生物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全面感知和認識生物模型,從而發展學生的演化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生活化問題實現高效生物課堂的建設和落成。
雖然設計生活化問題是啟迪學生科學思維的捷徑,但是教師仍然需要注意和規避一些不得當的問題設計方式:第一,生活化問題的探析難度必須要適中,如果生活化問題的內容過于艱深或者背離學生的生活體驗,那么其設計開發意義也會喪失。教師應該始終堅守生活引領思維的問題設計原則,兼顧生活元素在生物教學中的滲透以及學生科學思維的促進發散,這樣的生活化問題才稱得上合格有效的問題。
第二,教師在為學生設計開發生活化生物探究問題時,還應該善于迂回和留白,發揮基礎性問題的思維架橋作用,引導學生在基礎性問題解析中自主發現深層次的新問題。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也能使學生養成悉心留意生活中生物現象的學習品質,從而深化學生對生物模型的感知,使學生的科學思維與推理論證能力在生活化問題探索中有所錘煉和發展。
學生對生命現象的最初認知大多源自生活觀察。透過含有生命現象的實際生活場景,學生不但可以真切感知到生命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特性,也能經過抽象思維加工后得到完整的生物模型,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演化能力以及實證能力。生命觀念不僅是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緯度之一,同時也是學生開展深度科學探究的必備能力品格,教師唯有著力完善學生的生命觀念,才能為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命和自然掃清障礙。因此,教師在實施生活化生物教學過程中應該組織學生開展密集的生活化觀察活動,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和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觀察生活、了解生命變化規律的機會,力求每節生物課都設置相關內容,同時在課余時間也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布置一些與生物課程相關的生活觀察任務。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和觀察習慣,另一方面也能驅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的發展,從而鍛煉學生的生物觀察能力、解釋能力以及科學實證能力,增強高中生物課程與生活實際的黏合度。
在具體的生活化觀察教學中,教師有兩個目標需要重點落實:第一,學生在觀察生命現象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雖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教師的指導引領作用仍然不可偏廢,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明確觀察重點、滲透正確的觀察技巧和思維方法,使學生具備自主觀察、自主摸索生命變化規律的能力。這樣既可以完善學生的生命觀念和生活化觀察技能,也能驅動學生的科學思維更上一層樓,從而使學生在生活化生物觀察活動中有所收獲和領悟。
第二,教師在針對生命現象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觀察活動時,還應該著力加強學生觀察記錄習慣和互動交流習慣的培養。有效的生活化觀察始于交互式探究,記錄觀察收獲也是學生構建生物模型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應該善于結合生活化觀察的具體內容,鼓勵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進行自主合作式的推理論證,同時將觀察到的生命變化規律以及思維靈感記錄下來,使學生在后續的觀察成果反饋中擁有足夠量的可靠信息支撐。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科學思維以及生活化學習意識的橫向和縱向拓展,也能優化學生的觀察習慣以及生物探究習慣,從而發揮生活化觀察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驅動和引領功能。
實驗教學向來都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板塊,高質量的實驗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也能促進多向互動生物教學模式的建設和完善,從而幫助學生深度解析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體系的運用空間非常寬廣,其中最直接的切入點就是生物實驗課程。首先,開展生物實驗必然會涉及實驗材料,雖然高中生物課程知識逐漸艱深,但是仍然和現實生活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中很多實物都是用于生物實驗的絕佳材料。其次,生物概念知識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陌生的,但是生活物品卻是學生熟悉的,教師利用生活物品規劃生物實驗課程,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和對生物知識的親近感,也能為學生搭建思維跳板,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對現實世界中的生命現象產生深刻感知。因此,教師在落實生活化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生物實驗教學尋求突破口,巧用生活化資源,充實生物實驗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互動探究和實驗操作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生物實驗探究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打破陳舊的生物實驗教學格局,以生活資源激活高中生物教育體系的創新發展動能。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育領域大為流行,并取得了極為卓越的實踐運用成果。生活不僅是生物教學案例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和認知經驗儲備,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培育起到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教師開展生活化生物教學的初衷是創建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生活化案例的應用,這樣才能突出生物教學的實踐性,增強學生審視和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之外,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是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工作布置的新任務,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手段時,也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基于生物學、參與個人和社會事物探討分析的機會,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理性解釋、思辨、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生物應用意識和社會擔當,促進生物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無縫銜接,從而彰顯高中生物多元化的教育職能。因此,教師在落實生活化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廣泛引入生活化案例,使生物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飽滿。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技能的學以致用,順利破除以往填鴨式教學的弊病;另一方面也能發展學生的理性解釋能力和社會責任,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的實證意識和理性科學思維,從而發揮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改革中的優勢作用。
綜上所述,應用生活化教學不但可以為高中生物教學改革開創新的格局,也能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綜合能力邁入更高的階梯。因此,在生活教育思想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優化生物教學導入環節,積極設計生活化問題、組織生活化觀察、巧用生活化資源、引入生活化案例,打造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生物教學模式,從而滿足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各個維度的發展需求,借助生活化教學推動高中生物教學體系的革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