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林霞
(甘肅省鎮原縣蓮池小學,甘肅鎮原 744500)
在應試教育時期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模式是口耳相傳加題海戰術,這種教學方式及目標缺乏靈活性,導致學生猶如一臺學習機器,面對“冷冰冰”的數學知識只能疲于應付,導致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非常低,學習目標非常淺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們的教育開始講究快樂學習、全面發展。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而情境教學法因為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也因為內容豐富、過程生動,所以深受學生的喜愛。這種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情境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內容真實的事件或真實的問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反應,從中獲得相關知識。由此可見,情境教學法的核心是創設教學背景,尤其是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身心發展規律來創設有教育意義的背景,以將學生學習、知識傳授融入背景視頻、實景課堂、模擬表演等背景中。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這是首要原則,也就是教師創設的情境是學生見過、聽過或者親身經歷過的,要在學生的想象空間內。(2)結合知識點。情境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將知識點更加高效地傳授給學生,一切背離知識點的情境都是不合適的。(3)結合多層教育目標。情境教學不是表面熱鬧,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需要考慮知識點高效傳授之外的教育目標,否則將會浪費大量教學時間,只能實現低層次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將更多教育需求融入進去,實現更多、更遠的教育目標。
小學數學被比喻為思維上的體操,同時教材中的知識點以“數字游戲”為主,需要學生記憶、聯系,從表面上看毫無美感、樂趣可言。再加上應試教育時期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以口耳相傳加題海戰術為主,導致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缺乏熱情,很多時候課堂就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學氛圍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所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這一教學方法的助力下,知識點不再是“硬邦邦”地傳遞,而是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進行滲透,教學氛圍不再是死氣沉沉,而是在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全身心參與表演等情境的助力下變得活躍和諧。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和教學過程中更愿意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思維更愿意和教師的教學共舞,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過去小學生以被動學習知識為主,無論是概念的記憶還是習題的練習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加強監督。體現在知識的灌輸上面,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思想深處不會積極地去學習和理解知識,同時也因為教師不組織自主學習教育,學生也就缺乏這方面的能力。但是在情境教學法的助力下,教師只需要將知識點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不需要苦口婆心地講解,學生就能有效理解,而不是背誦和記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很多時候不需要教師的督促就會主動學習新知識,再加上教師能夠傳授一些自主學習的技巧與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都將得到有效培養。
過去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做題得分能力,教師希望通過反復做題來幫助學生獲取高分,這種教學目標是短淺的,忽視了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本質。小學數學教育的本質是學生能利用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認識和改造生活,獲取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情境教學法的助力下這一目標可以有效實現,尤其是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與利用,學生能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也能感受到數學知識對于生活的積極意義。因此,利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理論知識答疑解惑,最終提升小學生數學知識生活化應用的意識與能力,實現小學數學教育的最高目標。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數學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也只有小學生養成了數學思維,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才能深入探究數學未知領域。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思維是“虛無縹緲”的,無法直接觸摸,所以在教師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時候,學生很多時候無法切中要害。但是在教學情景的幫助下,理論化的數學思維有了物質載體,可以立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就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尤其是在多媒體情境的助力下,可以將抽象的思維直觀地展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數學思維。更準確地把握數學思維架構,這樣就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這一點對于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的小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小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激發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目標,只有學生有了足夠高的興趣才能確保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開展。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思想有時還比較幼稚,對故事有著獨特的情感與需求,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來創設故事情境,將數學知識和學生喜愛的故事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故事情節和內容的引導下對數學知識學習也就充滿了熱情。故事情境的運用包括新課導入、難點知識講解、活躍課堂氣氛等教學環節,以實現關鍵時間節點的助推作用。
我在講解《10 以內加減法》新課的時候,意識到如果不創新導入模式而只是單純訓練,學生對這種“數字游戲”難以產生興趣。為此,我在新課導入環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主要內容是森林里小白兔丹妮五歲了,其他小動物都來為他過生日,其中小鹿米妮送來了5 棵大白菜、小猴飛樂送來了2 根胡蘿卜,小羊樂天沒有送禮物,反而吃了小白兔的兩棵大白菜,問題是最后還剩下多少禮物。在故事情境的助力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起來了,感受到原來簡單的數字背后還有這么精彩的故事,也就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了興趣。
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把一些數學知識編成一個個小故事,通過這種形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輕松學習,高效完成學習任務。
小學生因為數學思維還沒有有效建立,在很多時候無法實現思維的自主思考,對于一些難點知識無法尋找到合適的突破口,同時也不明白這些知識如何運用。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去理解難點知識以及探析知識點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如何運用,從而實現全面的教學效果。為了實現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效果,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否則的話學生在不知所云的生活情境中變得迷茫,反而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
以《升和毫升》這一節內容為例,本節考查的是對單位的準確運用。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主要過程是媽媽正在家中煮飯,但是不知道水與米的比例是多少,媽媽就拿出一個550ml 的礦泉水瓶,然后按照米飯蒸煮比例要求量出米的數量和水的數量,最后煮出來的米飯非常好吃。這個生活化情境一方面讓學生知道了尋找合適參照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了在生活中如何應用本節知識點,進而實現一舉兩得的教學目標。
為了創設更有意義的生活化情境,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創設中,吸引學生將自己認為對知識點學習有幫助的情境介紹給同學和教師,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增強生活化情境的針對性。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利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尤其是應用題需要小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點來全面考慮、有效解決。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對問題產生好奇心,從而使其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的時候不能花費非常大的精力卻只融入很少的問題,而是要多設計一些具有個性化的問題,引導不同層級的學生去選擇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數學素養的培養,這也是分層教學與問題情境教學融合的效果。
以《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一節知識為例,本節知識的核心要求是學會計算。為了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這一目標,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地圖,然后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孫悟空,過程是孫悟空騰云駕霧從學生的家鄉向首都北京飛去,一路上孫悟空欣賞到很多的美景,也在不知不覺中到達了北京。視頻結束的時候大屏幕顯示幾個問題:你的家鄉離北京多遠?如果孫悟空的速度和高鐵一樣快,那么他一共飛行了多長時間?如果他起飛的時刻是上午10 點,那么下午幾點到北京?如何用24 小時制表示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有對本節知識點的學習,也有對之前知識點的鞏固,實現了多重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問題設置時應遵循難度逐層遞進的原則,先從簡單的問題著手,逐漸設置復雜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得以增強,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借助一定的媒介,尤其是因為小學生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數學思維的培養方法必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信息技術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有力途徑。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教師可以設計針對性的思維重現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思維的變化,去認知思維的存在,去領悟思維的多樣性與發展性,這是傳統口耳相傳教學模式無法實現的目標。教師在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既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也可以利用物質情景。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認識到知識的變化過程,這就是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過程。而物質情景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帶至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思維的存在。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去思考知識、探究知識就有了自己的思考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考路徑,從而實現數學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以《年、月、日》這一節內容為例,為了培養學生對年、月、日的認知,尤其是建立起時間思維,我借助多媒體,將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展示在大屏幕上。這種教學情境會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時間模型。接著,我借助多媒體將每年的重要節日展示在大屏幕中,并且將每個節日的風俗習慣作為介紹背景,以此來豐富教學情境。通過節日的展示,學生對年、月、日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能明白年、月、日的變化規律。在后來的評價環節,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紛紛表示自己的大腦就像計算機,在回放著大屏幕上的多媒體情境,這就是多媒體情境對于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作用。
教師在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注意情境內容能契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能給學生思維帶來一定的啟發,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探究的欲望,這樣才能積極實現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因為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一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實現更高的目標,可以引導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中領悟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學習到專業知識以外的素養。尤其是通過故事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通過生活化情境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問題情境來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多媒體情境來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數學思維在趣味情境中與知識共舞,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