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桃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懷安鎮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漢字是中華文化和藝術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五千年得以源遠流長的重要載體,是象征著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記錄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構成要素。教學生寫漢字,能夠使其感悟文字之優美,感知濃厚的民族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并激發其愛國情懷。除此以外,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還有利于培養良好性情、陶冶情操、促進審美能力等重要價值。身為中華兒女,寫好漢字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小學階段作為漢字書寫的筑基階段,此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書寫能力展開進一步研究。
良好書寫漢字的最基本的前提便是挺直的脊背與端正的態度,然而,眼下大多數小學生都無法做到這點。學生進行書寫時普遍都是歪歪扭扭的坐姿,給人以懶散的感覺。一到上課時,學生的坐姿五花八門,佝僂著腰的、倚靠在桌角的、上半身整個趴在桌子上的。主要還是因為“大鍋飯”模式下,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缺少足夠的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面對自控力較差的小學生。在需要扎實書寫基礎的階段中,教師顧此失彼,以至于多數學生坐姿不端的書寫陋習并未得到及時改正,一旦養成不良的坐姿,更加不利于學生書寫能力的提升。
所有學生都可以做到握筆寫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做到正確的執筆,很多學生在這方面都難以達到標準要求。當對學生逐一展開作業指導時,相應便會暴露出執筆不正確的問題:手指屈卷掌心、執筆過低、抓抱筆桿、執筆太豎等不正確的握筆姿勢屢見不鮮。究其根本在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不關注學生的執筆方式,或是學生單純追求快速完成作業,無暇顧及寫字姿勢的正確與否。
很多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有些學生出于快速完成作業的目的,在書寫每個漢字時并不會一筆一畫地進行,而是一筆帶過需要兩筆完成的內容。就拿“口”字來說,正確的筆畫順序為豎、橫折、橫,然而多數急于求成的學生普遍會順時針一筆畫圓成“口”字。另外,還有些學生在書寫漢字時的筆畫順序是與正確順序完全相反的。像“火”這類的獨體字,正確筆畫應是先寫兩點,后寫撇捺,而多數學生卻是先從左往右寫筆畫,然后點撇捺點,這類問題屢禁不止。
前書寫是指學齡前兒童使用筆或其他替代物,通過感知、涂寫、涂畫來模擬應用符號、文字的方式,學會利用文字和圖形向周圍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從很小開始,兒童便開始關注環境中的文字,其學業成就、讀寫能力與早期的讀寫經歷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前書寫能力的培養即教師、家長有意識地帶領兒童參與畫畫或涂寫練習,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豐富書寫經驗,給書寫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1.培養正確書寫習慣。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反復練習,書寫習慣亦然。首先,2 歲以后,兒童就可以拿筆畫畫或涂寫,這個時期教師和家長就應有計劃地教授給兒童正確的坐姿與執筆姿勢。具體實踐過程中,假如兒童達到了教師提出的要求,則可以給予相應獎勵,同時還需要教師及時地提醒與糾正。其次,教師和家長還應引導幼兒鍛煉其骨骼與肌肉,這是進行書寫的生理基礎,在鍛煉過程中,使孩子得到信心,有利于正確、規范的書寫習慣的培養。
手部骨骼肌肉的發育會直接影響到前書寫階段的書寫能力,發育越成熟,協調性越好,進而越能凸顯出前書寫活動所具備的作用。因此,在前書寫階段,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相應的肌肉鍛煉與協調性鍛煉。在此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坐姿、書寫手法等基本技能,同時監督學生,使幼兒能盡早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此,教師可借助外界工具幫助學生調整寫作姿勢、手法,如通過尺子測量學生的眼睛與桌子的距離,設計書寫距離,且要通過課堂觀察提醒學生坐直、坐正,一定要嚴格監督學生,不可縱容兒童趴在桌子上寫字,且要督促兒童正確握筆、寫字。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與家長溝通,實現家校合作。學生往往會在家中再現自己在學校內學到的知識、行為,很多學生都會在家中主動拿出紙筆練習書寫技巧。在這時,家長要監督孩子的書寫姿勢、書寫手法,及時提醒,使其能盡早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掌握規范的書寫姿勢。如此,學生則可在家園長期的合作與督促下形成良好的肌肉記憶,可為自身的未來成長做好充足準備。
2.幫助學生獲取書寫經驗。前書寫階段的學生普遍會對漢字書寫產生強烈興趣,剛開始避免不了會將漢字與圖畫進行混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與畫畫區分。通過該階段的“寫”,有利于學生對漢字所處的空間、方位進行感知,并學著辨別字形。這個時期中,教師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感知漢字字形的能力,對其形成初步感知,因此,教師可帶領學生在田字格內書寫簡單的漢字,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感知空間、方位、執筆、運筆的能力,使骨骼與肌肉進行協調運動,直觀感受書寫時要調動的身體機能,促進身體各方面發展。其次,在田字格里寫字可以使學生初步認識漢字,知道其為方塊型,練的字越來越多后,便會發現漢字規律。總的來說,帶領學生進行漢字書寫時有利于獲取相應經驗,對后期教學有著重要作用。
在此階段,教師應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書寫材料,比如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歌詞、童謠或者故事等,也可每日布置少量的課堂書寫作業去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使得學生能順利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使其自覺、長期地練習書寫內容,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書寫經驗。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區分畫畫與寫字的區別,教師也可將書畫活動結合起來,既要組織學生參與書寫練習活動,也要引導學生自主繪畫,使其能用繪畫的方式表達書寫內容,傳承書畫藝術,實現自主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可以驅使他們積極練習書法,并使其全身心投入練習。因此,進行書法教學時,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書寫興趣的培養,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古代書法家的經典故事。根據著名書法大師的故事,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書法藝術的價值,這使學生感到欽佩,這種欽佩將逐漸內化為興趣。在正確理解并具備濃厚的書寫興趣后,有利于學生調整練習心態,從而為書法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可以專門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抓住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開展書法比賽,激發其競爭意識,從而激勵學生自覺練習、不斷進步。除此以外,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參與趣味性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點燃書寫熱情。最后,進行一些臨摹練習,將一些書法大家的作品引入教學課堂,讓學生進行鑒賞和臨摹,體會書寫的氣勢和魅力,增強學生的書寫情感,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強烈的成長階段,只要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喜歡的活動特點,隨之創新書寫活動的常規形式,那么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的。在此方面,除了上述幾種活動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自主設計、創編書寫游戲,如“肢體寫字”“偏旁組詞”以及“看圖寫字”“你畫我寫”“你筆畫我猜字”等趣味游戲。游戲具有非常突出的教育價值,在小學教育階段尤其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設計趣味十足的識字游戲去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使得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自主識字寫字,也可在課外通過玩游戲的方式練習書寫能力,切實優化學生的寫字能力,使其盡早樹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另外,教師也可充分利用課后服務環節去設計書法欣賞、寫字展覽等趣味活動,據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提高學生書寫能力的關鍵在于其執筆的姿勢。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趁手的工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執筆姿勢就是促進其書寫能力提升的工具,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后,才能使其書寫能力更上一層樓。基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執筆姿勢,及時地提醒并糾正學生,通過不斷地教學干預與引導來監督學生的執筆姿勢,使其書寫能力得到提升。首先,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則,切忌揠苗助長。小學時期的學生其身體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非常時期,這時需要教師懂得學生的骨骼發育并不完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避免讓學生進行長時間的練習,要使其得到適度的休息、練習。這種教學方式更具合理性,更能有效促進學生書寫能力的提升。其次,對鉛筆的正確使用。小學生接觸和使用最多的文具就是鉛筆,雖然很常見,但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還需教給學生正確使用鉛筆的方法。在學生使用一段時間后,教師還應告誡其在削鉛筆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使其長度適中即可,并且在具體使用時更應小心,防止扎傷其他同學。正確使用鉛筆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便利,還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鍛煉書寫能力。
1.基于同伴教學,激發書寫潛能。同伴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學生發現自己比同伴要好或者是要差的時候,或當自己強于同伴時產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外界的鼓勵似乎要來得容易和有效得多。而當自己比同伴要差的時候,學生的自卑感和羞愧感也會強烈地作用于自己的行為。教師可利用這種心理,在書寫教學上,將優秀書寫作業與質量差的作業(不列名字,保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展出進行評價,給書寫落后生以視覺沖擊和精神上的反思,促進書寫。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在評價同伴的寫字能力時往往會按照自己的審美進行評價選擇,而審美并無統一標準,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想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選出自己喜歡的書寫作品。這樣一來,一些受到表揚的學生會產生書寫興趣,未受表揚的學生則會重新燃起學習動機,認真練習書寫技巧,爭取在下一輪書寫作品評比活動中獲得他人賞識。如此,則可順利激發出學生的書寫潛能,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可促使小學生樹立自我教育意識,改變學生懶散、應付等不良心理。
2.幽默的語言評價,有效糾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能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學生身心的疲勞,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學生的作業應盡量在課堂內批改,并運用幽默的激勵性語言及時加以反饋,學生聽了幽默而不失嚴厲的評價,記憶更加深刻,出現同樣錯誤的概率少了很多,書寫能力也提高了。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教師應引導家長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書寫機會,提供隨手能夠拿到的鉛筆、紙張、書籍、蠟筆等,引導學生多看、多說、多練,并與學生一起投入到閱讀中,讓其可以體會到文字的價值和功能,提高他們的書寫能力。同時,要幫助學生糾正書寫姿勢,如果學生的書寫姿勢不正確,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與視力,還會在情緒、心理方面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和教師必須要同時關注這一問題,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學生的書寫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家長對學生進行督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并持之以恒,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書寫能力非常關鍵的時期,書寫能力的培養則應盡早、盡好,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提高對學生書寫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使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加以勤奮的練習,最終達到書寫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最終寫得一手好字,這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學習,乃至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手好字就是學生文化素質的名片,希望通過對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文字,展現自身的文化素養,從而得到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