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宜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社會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全國各個地區開始推行新課程改革與之相適應,各個階段的教育都在進行改革和創新,同時學校也更加重視綜合素質培養。在學生綜合素質中,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屬于重要內容,所以在中職階段的教育中,做好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關鍵。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好地優化學生的社會認知,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知自我、改善人際交往等。因此,主要針對做好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隨著中職教育規模的擴大,中職生數量逐年增加,中職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得到重視。中職生心理健康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義重大。個別校園極端案例的出現與學生心理健康密不可分,是心理問題積累到一定階段的集中表現,問題一旦出現具有不可彌補性、不可逆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需要,因此探析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非常有必要。
1中職學生存在的主要的心理問題
在新形勢下,國家對中職教育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大,中職生人數大幅度增加的同時各方面問題也不斷顯現,心理健康問題便是其中之一,直接關系到中職人才培養質量。根據多年來中職學校工作經驗,中職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卑、自閉、孤僻、嫉妒、沖動、網癮、自負、厭學等。這些心理問題和他們自己和身邊的環境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我們必須要加以厘清,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實現問題的解決。下面我們將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研究多個因素,為解決問題做好理論依據。
2中職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2.1家庭不和諧導致的極端心理
家庭的和睦與團結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堅實保障,和諧的家庭可以為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提供必備的“營養元素”。相反,家庭不和諧則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創傷,生理和心理都會受到負面影響。父母的經常爭吵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沖動、易怒甚至心理產生一定的扭曲。
2.2家庭貧困導致的自卑心理
家庭貧困也會導致學生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在集體里,現在的孩子很容易攀比,小學生都會在攀比穿名牌衣服、去哪里玩了,這就給貧困家庭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許多貧困生都是遮遮掩掩,生怕別人知道他們的真實情況,對于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是非常得羨慕,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他們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對于人際交往和未來工作都會產生負面影響。[1]
2.3留守兒童的孤僻心理
留守兒童也是中職學校的主力軍,他們有的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和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父母為了生計遠走大城市去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這種沒有父愛與母愛的生活讓他們無法感受到溫暖,沒有親子交流與教育會讓孩子逐漸養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甚至會導致自閉的癥狀。沒有了父母的陪伴與教育,留守兒童的學習也失去了很大的幫助,心理問題也是導致留守兒童學習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2.4學習氛圍差導致的厭學心理
由于中職學生成績都相比于高中生還是比較低的,學習欲望不強,因此中職校的學習氛圍比較差,大家聚集在一起就讓學習風氣更加糟糕。中職生的定力不強,看到很多人不學習,也漸漸地形成了厭學的心理,進而放棄自己的學業,導致了學習無目標,生活無追求的狀況。2.5手機現象導致學生的惰性手機游戲不斷侵蝕著青少年,中職生受到的影響更加嚴重,許多人沉浸于手機游戲,任何活動都不愿意參加,直接導致了中職生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心理方面對文體活動更是產生了很強的惰性。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在學業上顆粒無收,而且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這對于他們將來的發展只能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
3中職生心理問題之應對策略
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方面,我們要從注重解決方法,尋找適合職校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解決途徑。我們要和學生積極交流和溝通,我們和學生交流溝通要以尊重和理解學生為基礎,不能因為他們的犯錯而對他們諷刺、怒斥、侮辱,要給他們改正的機會。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了解他們的性格特種,對癥下藥,不能對所有的學生用相同的方法。面本人將結合案例談談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方法。
3.1家校協作,促進家庭關系和諧
對于家庭不和諧的現象,我們要從不和諧的根源出發,很顯然根源不在學生身上,而是在于家庭的父母。這就需要家校協作來處理這一問題,作為班主任、輔導員等角色,我們可以邀請學生父母來學校交流,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況,并且一起分析產生這種極端心理的原因。通過交流,讓父母看到學生的負面狀況,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激發他們的責任心,并且督促他們能夠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3.2勤工儉學,自強不息
學校有許多針對貧困生的措施,我們可以給予學習認真、成績優秀的貧困生一定的助學金,同時,也可以積極引導他們在寒暑假和課余時進行勤工儉學,賺取生活費和學費,這既是對自己生存能力的鍛煉,也是對他們成熟心理的打磨。
3.3愛有加,積極鼓勵
本人認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打開他們的心扉,讓陽光照進他們的心中,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感受到老師是真正關愛他們的,甚至比他們的父母還要關愛他們[2]。留守兒童、離異家庭的孩子很長時間都無法和父母相處,班主任、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噓寒問暖是最重要的方法。同時,我們要積極鼓勵這些學生勇敢地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稀釋自己自卑的心理[3]。
3.4寓教于樂,激發學習熱情
教育方式需要多樣化,死搬教條的方法無法激發大家的熱情,因此,我們需要創新教育方法,我們可以寓教于樂,鼓勵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啟發教育學生。集體活動能夠將大家凝聚在一起,集體榮譽感和個人積極性都可以通過集體活動得到充分地展現,這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筆者班級的一個學生性格暴躁,父母在家經常吵架,家庭因素嚴重影響了他的心理健康發展。但是他有自己的優點,很有運動天賦,運動會上爭金奪銀,為班級贏得了榮譽。同學們在他比賽時都給予了熱情的吶喊和支持,讓他感受到了濃濃的溫情,筆者趁機表揚他,抬高他,用同學的期待和祝福來鼓勵他,這種鼓勵積極地推動了他的心理健康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背景下,中職院校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學校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缺陷,然后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還需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并且將學校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構建良好的健康教育體系,學生才能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姜林輝,黃媛媛.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的探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3):198-201.
[2]龍家英“.互聯網+”環境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探究[J].科學咨詢,2019(8):100.
[3]程志明.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J].甘肅教育,2018,(21):38.
[4]王元菊.關注心理健康,促進全面發展: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策略探究[J].中華少年,2019(29):275.
[5]梁春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及對策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21):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