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苑連
摘 要: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保證預習質量,這樣才能讓本節課順利進行下去。特別是小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而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就能輕松跟上老師的思路,提高教學效果,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預習;預習策略
前言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就需要培養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在小學教學中,語文老師有效的布置預習任務,不但能夠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與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提前發現對文章不理解的地方,這樣在課上學生就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認真聽講,可以讓學生合理分配課上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果。
一、優化預習作業布置
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并沒有重視預習環節,只是一味的注重知識講解,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而在下課前,老師也只是不輕不重的說一句“記得回家預習”。這就都導致學生認為老師并不重視預習環節,在課后學生也只是讀一遍課文而已,并沒有掌握預習的正確方法,導致預習作用根本沒有發揮出來。因此,語文老師自身就需要重視預習環節,向學生強調語文預習的作用,首先,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預習課文,對下節課要學習的課文進行整理,將重點字詞以及段落標記出來;最后老師再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引領下進行預習,這樣能提高預習的目的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1]。
小學生自主性較差,在預習時很容易出現預習不到位、無法理解等情況,所以,老師就需要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優化預習作業的布置,這樣才能提高預習質量。例如,在進行《小英雄雨來》教學時,老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文章內容為學生設計預習問題,讓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閱讀,分析文章的結構順序、思想感情等。尤其是像這種小說類課文,老師更需要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找到文章的主線與暗線。同時,老師需要從簡到難的設計問題,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中,進而提高學生預習效果。
二、加強作業批改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需要設計預習問題,老師還需要檢查學生作業。如果老師不對學生作業進行認真批改的話,就很難掌握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無法判斷學生是認真完成作業還是通過抄襲、上網找答案等方式完成作業。同時,老師還需要分析學生完成作業的實際情況,分析并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短板,這樣才能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開展因材施教教學,并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及時調整預習內容,提高學生問題的分析與理解能力。在進行學生作業批改時,老師需要一視同仁,這樣才能讓學生知道自身學習中的不足,才能讓學生在課后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進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2]。
例如,在布置《寶葫蘆的秘密(節選)》預習任務時,老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寶葫蘆生氣的原因是什么?(2)奶奶給王葆講了什么故事?(3)王葆的奇妙幻想是什么?(4)你可以根據奶奶給王葆講故事的內容進行故事編寫嗎?等。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可以有目的的進行課文閱讀,不但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增加理解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因為這些問題并沒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學生的回答也會存在一定的不同,老師對于那些偏離主題的答案就需要重點批注,讓學生知道自己在閱讀時出現的錯誤。同時,老師也需要指出學生具體出現問題的段落等,讓學生在課后可以進行反思,最終獲得正確答案。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通過互聯網搜集威尼斯的故事,在課上和其他學生進行分享,進而拓寬學生視野。
三、檢查預習效果
小學生自制力并不強,且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有些小學生在預習時也并沒有仔細閱讀文章,導致預習效果較差,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課上需要檢查學生實際的預習情況,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老師也需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成果得到了肯定,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興趣以及學習信心。同時,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也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因為懶惰而放棄預習。
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方法可以檢查學生實際的預習成果。(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文預習,然后老師選擇和課文相關的問題進行提問,根據學生的回答判斷學生預習效果。在小組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也會發現彼此之間存在的差距,能夠讓學生反省自我,提高學生認真程度。(2)隨機選擇幾位同學以講故事的形式將文章內容復述出來,這樣一來,老師就可以知道學生理解課文的程度,并根據本班學生的預習成果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讓其更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結語
預習是語文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自學能力的關鍵。因此,語文老師需要不斷優化預習策略,尋找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并根據學生預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構建高效語文學習課堂,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活動中。
參考文獻
[1]林順明. 論小學語文的預習優化策略[J]. 新課程導學,2021,No.526(21):21-22.
[2]安曉姣. 小學語文預習策略的研究[J]. 新課程(上),2018,No.44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