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喜
摘 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學生“行”與“知”的科學整合,在“行”的伙伴式學習中讓學生實現對學習的主動探究,進而實現“知”的主動化、個性化和全面化的開展。在整合學生學習智慧、激發學習興趣、融入學習動力的過程中科學發揮合作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優勢,引導學生在伙伴共讀中建構主動學習理念,在伙伴互學中深化主動學習體驗,在伙伴互教中提升主動學習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伙伴共讀;互助學習;體驗學習;指導閱讀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又如何讓學生愛上書籍、愛上閱讀呢? 當和學生一同走上“師生共讀”之路,你會發現自己不但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而且還產生了話題,這可謂同品讀書樂,兩方共雙贏。而且,讀書不但有利于教師的成長,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下面,筆者就師生共讀這一活動,來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伙伴互學,深化主動學習體驗
在巧用伙伴式學習中創新小學語文學習,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高效掌握語文知識技能,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展現伙伴式學習的重要價值。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依托伙伴式學習策略的有效運用,實現伙伴互學,引導學生及時向其他伙伴學習,學習他們優秀的學習方法、明確清晰的學習思路、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舉一反三的學習技巧等,從而多層次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在互動、交流、分享中共同研究學習“疑點”,通過伙伴互學有效激發多樣化的學習興趣,在交流互動中深化了學生主動學習的體驗。
例如,在《贈劉景文》的古詩學習中,在伙伴互學中引導學生通過伙伴式學習實現從古詩字詞含義、句子的理解、古詩的意境、思想情感的表達等方面進行靈活自由的學習和探究。特別是在整首詩主要內容的理解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體會到“橙黃橘綠”的字面和引申的含義,并能夠結合詩人寫詩的時代背景進行深入體會,而有的學生只能體會到字面上的意思。伙伴互學的方式實現了學生的思想認知的交流與互補。首先,在課堂上,教師的知識講解枯燥無味,而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主動探究則是以他們的視角進行講述,伙伴式學習方式在個別學生的講解過程中進行及時的補充,既完善了講解的內容,實現了集中的學習和探究。然后,我順勢引導,將古詩的意境體會、情感表達和個別字詞的理解、句式結構的認知學習等內容都以學生的伙伴式學習方式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進行表達,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這種教學方式的開展不僅密切了伙伴之間的情感關系,也增強了其學習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在伙伴互學后,我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歸納,讓整堂課的教學思路明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新穎有趣,學生學習體驗得到了有效的深化。教師要立足生本教學理念,將伙伴式學習有機融入小學語文學習中,強化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同時,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實時呈現語文課程教學新高度。
二、伙伴互教,提升主動學習水平
古語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伙伴互教”是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通過知識交流、情感表達、思維碰撞等產生知識的火花,具有交流、分享、質疑、爭辯、促進等特點。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而要實現這個過程,需要在師生互動中有效發揮“伙伴互教”的作用,通過“學”后知識的累積,為“教”奠定基礎;在“教”的實踐鍛煉中檢驗學習中的不足,進一步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水平。伙伴式學習的開展,實現了伙伴互教中問題的探究、思考、講解、解決和創新,有效強化了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和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文本閱讀,引導學生體會老屋的善良、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關愛他人等優秀的品質,這歸根結底是一個“愛”字。老屋的“總也倒不了”是因為愛無涯,如果說老屋被誰施了魔法,那就是“愛”的魔力。在完成對文本內容的初步學習、認知和理解后,讓學生以伙伴式學習方式開展對課本的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將學習結果匯總整理,每個小組說其中的一點。有的學生提出:文中出現了三次對于聲音的描寫,但是語言不同,第一次是小貓“小小的聲音”,第二次是小雞“小小的聲音”,第三次是小蜘蛛“小極了聲音”,這突出的聲音之“小”字表達了什么?有的學生緊接著提出了他們質疑:為什么要選“小貓、小雞、小蜘蛛”的事例,他們每個身上也有一個“小”字。對于“小”字的探究和整體梳理,這在教學設計中沒有體現出來,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伙伴式的主動探究得到了提煉和梳理,于是引導學生結合“老”和“小”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體會其中突顯的老屋暖暖的愛心。無可否認,教學互動作為永恒的主題,值得我們終身探索和實驗。打造“伙伴互教”課堂,就是以課堂為主陣地,形成“互動——探索——互動”的良性循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相對放松的狀態下參與進來,激活思維,為他們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
總之,語文教學是教與學行為主體同時參與的活動,教師要深層次把握伙伴式學習內涵、特征、優勢作用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為此,有效探究伙伴式學習在學生主動學習語文中的融入和發展,需要植根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教育教學的實際,通過伙伴共讀實現主動學習理念的建構,并在伙伴互學、伙伴互教中鍛煉和發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積極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自由、愉悅的學習氛圍,勇做“麥田的守望者”,在指導學生個性學習和綜合探究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聞萍.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生長力[J].課外語文,2019(04).
[2]王娟.共讀,促進學生一起成長[J].語文天地,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