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萍
摘 要:互聯網時代,熱門的計算機類專業有這樣一小部分群體——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生。本文主要以計算機類專業為例,從學校培養和學生求職兩個方面分析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踐問題,根據現狀提出可努力的發展策略,以求更好地提升專升本熱門報考專業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關鍵詞:就業指導;專升本;計算機類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47
互聯網時代,熱門的計算機類專業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本科和研究生大量招生,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中也有這樣一個群體。這類學生在與其他專業對比上有他們的專業優勢,但同樣也存在他們的局限性。就業是他們在成為轉升本學生后面對的首要大事,通過兩年的時間考取學位證是他們的第一追求,學位證能帶來的不一樣直接體現在就業問題上。對于招考專升本學生的普通高校而言,應該根據學生就業指導和就業實踐更好地提高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生的就業質量和比率,探索多樣化專業化的就業路徑。本文所提及的專升本學生均指“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生”。
1 專升本學生的就業形勢
1.1 一般形勢
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勢在必行。我國經濟尚處在突發疫情等嚴重沖擊后的恢復發展過程中,國內外形勢又出現很多新變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難度加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就業任務更加艱巨。
1.1.1 疫情防控
近年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各行各業的工作開展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從2020屆畢業生開始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生源來自全國各個地區,學生的人口流動對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換一個角度來說,疫情防控讓外地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更具壓力?!胺潜匾浑x開本地”“不舉行大型聚集活動”等要求大大減少了學生外出求職和接觸更多公司的可能性和機遇。為了努力克服困難,就業指導部門和社會通過組織安排大大小小的線上招聘會,公司通過線上筆試或面試等落實就業和招聘工作。這些措施有效保證了積極就業、尋求就業機會的畢業生更好更便利的落實就業。
1.1.2 經濟壓力下行
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經濟保持恢復發展,勢頭良好。但就業市場供求關系依然偏緊,2022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市場需求在國內外形勢的壓力下無法大量增加,需求側甚至在嘗試縮小范圍。另外,經濟壓力下行之下,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招聘要求更多地在精不在多,畢業生畢業時的技能與企業所需的能力是否能夠匹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未能充分達到企業面對經營壓力的預期是畢業生就業難的關鍵困擾。
1.2 特殊形勢
計算機類專業的專升本學生在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中主要存在兩個特殊之處,一是區別于高考統招四年制本科,畢業證有差別;二是與時俱進的專業技能。
1.2.1 學生類別
統考專升本的學歷與普通本科的學歷都是本科學歷,是國家承認、社會認可的第一學歷,同屬于國民教育系列學歷,但是在求職過程中“專升本”三個字還是讓很多學生受挫。專升本學生不可避免遇到非統招的高考學生所帶來的限制,這一限制不會存在于各家用人單位,但專升本學生已然在承擔這一隱形的學歷歧視,在求職中也時刻保持著這一警惕,投遞簡歷時關注是否有“不包含專升本畢業生”等字樣、收到Offer時擔心后期發現是專升本學生而放棄錄用。
1.2.2 專業特點
高校辦學現狀與社會現實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在計算機類專業尤其突出。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匹配,不能及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教育的滯后性沒有辦法徹底改變,專業結構無法跟社會的需求完全同步匹配,無法做到及時調整。一個學科的專業從認證到首屆畢業生畢業,大概需要經歷6年的時間。這中間經歷了專業認證—備案—報批—招生—畢業的過程,從專業認證到招生大概要花兩年左右的時間,甚至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再經過四年的培養期,最少六年的時間已經過去,這六年從專業認證到第一屆學生畢業,互聯網時代,社會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需求很可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造成專業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出現結構性矛盾。也就是學校按照培養方案培養出來的學生已經不是社會所需求的,導致供需錯位。
2 專升本學生的就業指導現狀
2.1 學校方面
高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按照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引領等建設任務,把握好正確的發展方向。在黨和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強化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每年要攻克的難關,在“難就業”“慢就業”“懶就業”的大環境下,學校已經在健全就業指導機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善和進步,但是對于專升本學生而言,專業化和針對性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1 機構建設
雖然高等學校都逐步設立就業指導中心,主要負責畢業班就業工作的統籌。從實踐上來看,各個學校的就業指導水平和效果參差不齊。部分學校已建立起健全的有層級有分工的就業指導中心部門,全面負責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前前后后遇到的問題,直接面向學生,能夠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建議或幫助。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只是一個科室,負責的人員甚至可能只有一位老師,只能成為對接省教育廳就業工作的負責人,上傳下達工作要求,無法落實到對學生就業指導的實際作用。
2.1.2 課程安排
課程安排方面,由于考慮到??埔话阋研拮x過就業指導相關課程,加之專轉本學生只有兩年的時間,進入本科后學校不再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課程。同時,對于新生剛入校的職業發展與規劃教育也因為專升本的特殊性也自動跳過,但是并沒有因為他們的特殊性而安排針對性地就業指導活動。
2.1.3 人員配備
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實際工作基本是全部落在輔導員的身上,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任務很多時候是由輔導員分擔,職業規劃是輔導員在談心談話中進行,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聯系輔導員解決。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是輔導員九大職責中的一部分,高校對輔導員的這一考核好壞取決于就業率,無計可施的壓力之下出現了強制簽訂三方、三方與畢業證掛鉤等反面案例,輔導員的不足夠專業和工作繁冗無法獨自撐起就業指導工作的壓力傘。最大化的保證就業率真實性是國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為了保證就業數量和質量,真正能從源頭上解決的需要依靠的就業指導人員的專業化和畢業生的主動和實力。
2.2 學生層面
專升本學生進入本科學校后自我意識較強,與大一學生相比思想成熟但積極性不高,整體處于相對舒適安穩的狀態,較短的兩年時間對于提升自己沒有整體規劃。并不是所認為的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職業規劃,仍然處于不成熟的人生階段。
2.2.1 生涯規劃
順利通過專升本選拔后,學生第一需求是順利畢業,領取畢業證和學位證。更多的追求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考公或考編,鮮有成功;考研,大概有10%左右能升學;直奔工作,為數不多,能夠順利簽約;還要將半的專升本學生不做規劃。從實際情況來看,有更多追求的學生都能順利落實單位,考公或考研失敗的話也會盡快找好工作,就業困難的學生基本是沒有任何規劃,甚至在臨近畢業仍然沒有就業的具體行動。
2.2.2 就業心理
除了專升本學生存在“低人一等”的非健康心理外,畢業生高期望與社會現實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是就業的一大困難。畢業生就業選擇更趨自主化、多元化,大多畢業生的就業首選仍然是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到縣以下基層和生產服務一線就業的意愿總體偏弱;非理性選擇二次備戰“考研” “公考”,從而長時間延遲就業現象越發普遍。
3 以計算機類專業為例的就業指導策略
3.1 建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做好生涯規劃
很多學生在畢業季會比較焦慮,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什么樣的工作適合自己。鼓勵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和邊遠地區就業和創業,不以舒適享受為追求,以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為榮。對于專升本學生進校后盡早開展生涯規劃的專門指導,比對于大一新生更有必要和實效,專科和本科在就業求職過程遇到的問題存在較大差距,而且大部分專升本學生在??浦苯舆M入本科,沒有實習經驗或是求職經歷,并不存在就業優勢。堅持開展簡歷大賽、生涯規劃大賽、面試模擬賽、專業面試培訓等活動,通過學生活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獲取更多的求職技能,提升求職能力。越全面的生涯規劃的知識普及,更有利于引導學生盡早地去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好在校期間的學習,朝著自己自身的目標去努力。
3.2 提升培養質量,提高大學生核心就業能力
面對更大的就業競爭壓力,唯有提升核心就業能力,才能夠在與同屆畢業生競爭崗位的時候贏得先機。對于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僅僅完成培養方案的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培養方案的滯后性可以通過求職前的就業培訓,以及學生自己通過網上資源的學習彌補。專升本中的特殊招生需要特殊對待,家庭困難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殘疾畢業生等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專門的就業核心能力提升培訓。
3.3 做好精準指導,強化就業指導
精準就業指導的核心是要做到一生一策,了解每個學生的規劃和需求,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就業規劃指導計劃,根據實際情況指定指導方案。專升本兩年的時間仍有可能會換輔導員,給就業工作增加難度,導致容易發生違規催就業的情況發生,通過一生一策的就業方案記錄能夠良好的減少人員變動導致的信息斷裂問題。
4 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優勢仍在繼續上漲,通過針對性地就業指導幫助專升本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提升培養質量、做好精準指導,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困難,提高畢業生隊伍中專升本學生的就業數量和質量,實現良好健康就業。
參考文獻
[1]趙金夢.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輔導員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的效能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2,(02).
[2]曾璐,李崇瑛.新形勢下“專升本”學生培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02).
[3]易晶怡.高職院校學生多元化就業指導分析——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