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靜
摘 要:由于小學生本身存在著的個體性差異,無法避免就會有一些學困生存在于班級中。想要真正的實現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所提倡的一個素質教學,那么首先就需要老師良好的解決學困生的幫扶與轉化問題。如何更好的幫扶和轉化班級中的學困生,是每一位小學數學老師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針對出現學困生的原因,以及幫扶和轉化學困生的教學策略,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學困生? 幫扶與轉化? 研究
引言
在新課改中,明確指出老師的教學是需要面向所有的學生,推動學生全面的健康發展,真正實現素質的教育。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無法避免也會出現一些學習能力不高、以及基礎不好的學困生。想要全面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老師就必須要注重學困生的幫扶與轉化,只有讓每位學生都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也才會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出現學困生的原因
(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較大
在小學的教育中,不論是哪個班級,在學習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異比較大的小學生,他們在數學的學習上面也是有著較大的差異。這時就需要數學老師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同等的去對待班上的每位學生。由于學生在家庭環境、學習基礎以及性格特征上的一些不同之處,在開學的最初,他們在數學學習的程度上,就不在一個共同的起點上,無法避免的就會存在著一些差異。數學學習水平不好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自卑心理,不自然間就成為了數學的學困生[1]。
(二)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
數學這門學科在邏輯思維上是比較強的,同樣科學性也非常的強,并且小學數學還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學生理解與認知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因感到難以理解,會漸漸的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而且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天性就比較喜歡玩,但又由于學習數學的過程非常枯燥,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面沒有很好的主動性,從而漸漸的就讓學生成為,數學這門學科的學困生。
二、學困生的幫扶與轉化研究
(一)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在當前階段,為了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老師就必須要掌握到可以激勵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一些教學方法,還要掌握到可以推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一些教學方法,以此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可以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眾所周知,小學數學的知識內容是有些抽象的,這對學生而言就會感到非常的難以理解。在這樣的狀態下,老師就可以與學生實際的生活相聯系,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繼而引導學生良好的理解和掌握課堂中的知識內容。比如,在學習“ 圓的認識(一)”時,老師就可以合理利用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比較常接觸的實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畫一個圓形出來,然后讓他們自己去測量圓的直徑,然后再逐步的引導他們探索直徑與半徑的區別。如此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更是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幫扶與轉化小學數學的學困生[2]。
(二)培養小學生積極的情感,增強師生關系
一個優良的師生關系,是能夠有效激勵學生對本學科的喜愛,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不喜愛學習,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積極的引導。老師的關愛是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信心,也會有效的激勵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產生一定學習的動力。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這一課時,學生無法良好的理解,也學不會,此時老師就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手把手的指導學生利用尺子去測量長方形的周長,引導他們去理解周長的一個含義。如此既能夠感染學生,建立良好的一個師生關系,還能充分的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進而良好的幫扶與轉化數學的學困生。
(三)因材施教,展開分層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程度各不相同,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與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因此,老師可以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對不一樣的學生實施不一樣的要求。比如,在教學“平移與平行”時,老師就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征以及考試成績,將學生劃分為優、良、一般三層,設置難度不相同的題目。如此既可以讓每位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還可以讓他們都收獲到一定的學習信心,進而兼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在無形中幫扶和轉化了學困生。
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行之有效的幫扶和轉化小學數學的學困生,并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是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精力的。在轉化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身的關愛來幫扶和轉化學困生,鼓勵學生可以高效率的學習數學。此外,老師應該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此來讓所有的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并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鳳芝.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教書育人,2019(28):22-23.
[2]董惠英,張長義.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2017(0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