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
摘 要:分層教學是一種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創新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對此,文章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中分層教學法應用的優勢,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法;有效應用
陶行知曾經將學生比喻為培育樹木,不能夠對他們有任何勉強,而是要努力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長。言外之意就是倡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和引導。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始終發揮好自身的用心灌溉作用,不要對學生提出拔高的要求,而是為學生提供自己開花的時間,這樣的教師才可以滿足學生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需求,也才可以真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分層教學法應用的優勢
1.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實施的是統一化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同,部分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出現了“吃不了”的情況,在學習效果無法保證時,他們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部分基礎扎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課堂中學習中出現了“吃不飽”的情況,在他們學習中缺乏挑戰性時,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受影響。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能夠解決以上的教學局面,讓每個學生都受到與自己需求一致的教育。這也意味著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在全體學生都不斷發展時,數學教學的質量會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隨之提高。
2.有助于增強學生自信心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會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設置教學目標,結合不同教學目標來設置對應的教學活動,這樣各層次的學生就可以參與到對應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還可以讓各層次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增強,尤其是學困生自信心的持續增強。
3.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和個性 都不同,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使全體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都得到了尊重,一切教育服務均以學生為設計的核心,使教育服務具有了生本性、個性化和針對性的特征。因此,分層教學工作的長期合理實施,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學習與發展需求。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策略
1.學生分層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育教學的對象,要想在課堂中落實分層教學法,教師應先對學生進行分層。就目前的數學分層教學來看,部分教師的分層僅以學生的成績作為依據,使分層的標準比較片面,影響了分層教學的效果。為此,教師應突破此分層誤區,遵循全方位的分層原則,如在數學成績的基礎上,融入數學基礎、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分層標準。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將數學基礎扎實、數學興趣濃厚、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A組,將各方面中等的學生分為B組,將各方面都比較薄弱的學生劃分為C組,由此來完成對學生的合理分層。
2.教育目標分層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完成了對學生的分層之后,還需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教學目標,以確保各層次學生在合理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可以獲得有效的學習體驗。比如,在教學“圓的面積”相關內容時,對于C組的學生,為他們設定掌握圓面積公式 ,并利用公式解決基礎問題的教學目標;對于B組的學生,為他們設計掌握圓面積推導公式,并能夠利用圓面積靈活解決各類問題的教學目標;對于A組的學生,為他們設定利用極限思維推導圓面積公式,能夠運用該思維去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求他們利用圓面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各類難題的教學目標。
3.課堂教學分層
首先,在課堂的提問環節,教師應圍繞C組學生設計基礎類的問題,由此來幫助他們在課堂中掌握以及內化基礎知識,讓他們有繼續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圍繞B組學生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結合他們問題的回答情況來實施針對性的引導,或是教學方案的針對性調整,由此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圍繞A組學生設計挑戰性更強的問題,這樣在他們潛能得到挖掘之時,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其次,授課方式選擇時,由于C組學生的基礎薄弱、接受能力不足等,教師可以選擇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課前先為他們提供微課視頻,讓他們先進行舊知識的復習以及新知識的學習,這樣課中教師在針對性的幫助下,可以更好地突破學習的疑惑內容,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對于B組的學生,根據他們基礎扎實以及學習能力較好的特點,教師可以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讓該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此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并在互幫互助、互相借鑒中得到更好提升。對于A組的學生,由于他們已經處于優等層,所以教師應選擇探索教學法,向他們提出挑戰性較強的問題,由他們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究之中,進一步促進他們潛能的發揮,讓他們挑戰性學習的需求得到滿足。
4.課后作業分層
首先,作業難度應分層。在面向C組、B組、A組學生設計作業時,應分別設計基礎性作業、難度中等的鞏固作業以及難度較大的提高作業。其次,作業數量應分層。對C組、B組、A組學生,分別給予5道、8道、10道作業;最后,作業形式上,C組、B組、A組學生,分別設計操作性和趣味型、書面型、調查型的作業,滿足各層次學生的真實發展需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理念實施背景下,分層教學法的合理運用突出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數學教學效果得到了優化。教師應從學生、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等方面分層,以確保分層教學的科學落實,從而助力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昌良.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讀寫算.2018(12).
[2]王云.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數學大世界.2019(8).
[3]滕英.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