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梅
摘 要:物理知識來源于實踐探究。但在長期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卷面成績的提高,忽略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不但沒有物理學習的興趣,而且沒有形成實踐學習意識。為此,教師應扭轉教學觀念和模式,注重生活、實驗、課外探究等元素在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積極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機會和條件,促進學生實踐意識的形成和培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踐意識;培養策略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高中物理的教學內容是生澀難懂的。很多學生反復練習刷題,卻依然不得要領。實際上,即使是高中階段,物理學科的教學內容也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著關聯,學生也應該適當脫離書本,通過實踐尋找答案。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中物理教學迎來了改變。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注重實踐意識的培養,并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尋找物理問題的本質和解決方法,從而加深其對物理知識和物理學科的理解。
一、明確實踐意識,培養學習習慣
學生的物理學習生活多是從初中開始的,自然,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形成了一定的物理學習習慣。倘若學生只專注于做題刷題,只追求卷面成績的提高,必然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遇挫。為此,教師應在高中物理教學之初,為學生明確實踐意識,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究來學習物理。教師可以從簡單的生活現象入手,讓學生通過猜想和設計簡單實驗來進行驗證,從而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和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例如: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動量守恒定律并非不好理解,但是,要想轉變長久以來的觀念和認識也非易事。除了經典的小球實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擬其他實驗,來逐漸加深其對動量守恒定律的認識。像是教材的做一做板塊中的乳膠氣球實驗便很值得一試。通過實踐,學生能夠切實觀察和體會到動量這一概念和之前力學知識之間的差異。由此,學生在見到相關習題和課題時,能夠聯想到通過動量守恒定律來解決問題,在之后遇到學習難點時,學生也能夠聯想到通過實踐來找到解決方法。
二、利用物理實驗,加強實踐能力
教師示范實驗,固然能夠保障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但是,長此以往,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對于實驗和理論的理解也得不到深化。教師應該盡力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動手實踐,熟悉實驗流程,規范實驗操作,加強知識認知?,F在,很多學校有著物理實驗室,學生能夠在其中進行簡單的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實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且及時收集學生的實驗報告,指出學生的認識錯誤,便于其改正完善。
例如:在實驗課前,教師先讓學生進行預習,結合書本,了解實驗目的、器材、操作等重點知識。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制作微課,將自己在學校實驗室模擬實驗的視頻,加工成簡潔明了的教學視頻。沒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積極搜索資料進行預習。實驗過程中,教師邊示范試驗,邊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之后,讓學生合作開展實驗。課后,學生上交實驗報告。
三、聯系生活,加深認識
如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生活應用能力的關注也逐漸提高。學生不僅要解決書面習題,而且要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提出合理的見解。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沒有深入理解,認識停留于表層,便無法完成課堂到生活的遷移。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搬到課堂當中來,引導學生直接結合這些生活現象進行思考,從而加強其思考能力和應用能力。
例如:簡諧運動現象,在生活中廣泛存在。最經典的鐘擺擺動,就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例子。課前,教師讓學生預習相關內容,找出身邊簡諧運動的例子。教師盡量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走出課本的介紹范圍進行自主探索和思考。課上,教師將鐘擺、彈簧、琴弦等器材搬到課堂中來,為學生演示簡單的周期性振動運動,以加強學生認識。
四、創設情境,明確要點
除了生活化情境,故事情境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法。物理知識不斷向前推進的漫長歷史中,物理學家的探索事跡不勝枚舉。通過介紹這些事跡,教師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各種理論知識的探索背景和探索過程,而且能夠激勵學生不斷學習物理,不斷通過實踐探索物理的知識和樂趣。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使用幻燈片、紀錄片等材料,通過視覺畫面將歷史和故事直觀立體地展示出來。
例如:電與磁的內容較為抽象生澀,很多學生具有較好的初中知識基礎,但是在高中的學習表現不佳。教材為學生介紹了有著“電學中的牛頓”之稱的物理學家安培,故教師用安培的故事來激勵學生。教師結合相關書籍、紀錄片,來制作微課視頻,為學生介紹安培實驗探索的歷程。
五、課外活動,鍛煉自主能力
物理課堂的學習空間是有限的,但是課外活動的空間是廣闊的。學有余力的學生往往熱衷于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應該有序組織這些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以鍛煉其自主能力。教師建立物理社團,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索物理的知識和樂趣。教師為學生的實驗選題和設計流程把關,通過提問等方式督促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深化其對課內外知識的理解。
例如: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課外實驗選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挑選,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題、設計、實驗。教師應保障學生實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且組織學生選出代表,以提高實驗開展的效率。教師督促學生上交實驗報告,以讓學生盡快熟悉規范的實驗操作流程,并提高學生的自主反思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理學科知識本就與實踐緊密相連。不少學生在高中時期物理學習表現不佳,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只注重書面練習,輕視了實踐所發揮的作用。為了改變長期以來重成績、輕實踐的教育觀念,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激發物理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許志剛.高中物理教學中實踐意識培養策略[J].文理導航,2022(2):85-87
[2]劉艷.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實踐意識”培養的策略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