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黨在第十七屆六中全體會議上做出了有關加快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各項事業大蓬勃發展大興旺的重大決策,并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強國的戰略目標。這就是我們黨實施的一項重要戰略計劃。為了進一步學習匯總中華文化建設的歷史文化發展成功經驗、積極推動中華民族文學的長期發展和中華民族的輝煌,探索并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它順應時代風潮,反應了人民的心聲,以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先進國家的需要,展現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崇高文化意識。殘疾人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機遇把握趨勢,在新歷史進程中推動殘疾人文化建設,這就是擺在我眼前的新課題,促進了社會主義文化的重大發展和繁榮,需要認真研究。
◆關鍵詞:殘疾人;文化活動;重要性
一、殘疾人文化建設的作用
人文需要主要是基于滿足人類生理和安全需要之上的額外需要,當人類基本生活問題得以解決之時,由于社會對精神和人文方面的要求也必然提高,社會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人類對精神和人文方面的追求也變得更加緊迫,因此人文生活環境就自然成為了評價人類整體生存品質和心理幸福感指標的主要指標。盡管殘疾人的部分身體功能缺失,但文化發展、頭腦意識、社會認知、從人文研究中所獲取的社會經驗與思想教訓、身體愉悅、情感發展、精神滿足感等都必須借助于人文活動。毫無疑問,文化教育事業已經成為保障和促進我國殘疾人生存發展的一項主要方面。如果沒有殘疾人對文化教育的積極發展,殘疾人的生活將是不完美的。我們應該登上全新的高度,以了解在中共第六屆全會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經濟大繁榮的新歷史背景下,隨著當今殘疾人問題的深入發展,做好殘疾人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從新的角度探討了殘疾文化的特點和功能。
二、殘疾人文化建設的功能
首先發展殘疾人文化事業,有利于改善殘疾人的生存質量,從新中國建立至今,尤其是改革開放的頭三十年間,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心下,殘疾人的生存條件有了較大提高。但因為身心障礙和客觀條件,不少殘疾在精神上仍然保持著自閉與壓抑的狀況。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干預,讓殘疾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了不少色彩和趣味,并幫助他們脫離枯燥與單調的日常生活,從而體會到了文學帶來的各種樂趣,從而能夠提高其生活信心。
其次幫助殘疾人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文化建設,同時具有文化娛樂與社會教育的二種功用,同其他社會教育類型一樣,文化活動的德育功效也有著潛移默化的社會影響力,和富有趣味性的特色與優點。因此廣大殘疾人如果可以通過經常參加文化教育活動,充實自身的理論知識,開闊眼界,進而增進自身對社會的認識和認知,克服困難的信心與意識,在自我充實與自我表達的過程中進行對教育環境與社會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提升。
由此看來,殘疾人文化建設的核心主題應當是弘揚人文主義思想,同時宣傳具有自強精神的勵志主義、具有平等友愛的和諧主義。建設殘疾人文化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文化。
三、殘疾人文化建設的對策
對于殘疾人文化建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盡力發揮政府的領導作用,提供平等和人性化的文化服務。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李長春在二零一一年參觀國家盲文館時的演講中表示,和普通人一樣,殘疾人也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懷與特殊的經濟支持,也因此需要更大的社會力量,通過更強有力的政策和針對性的措施,來發展殘疾人的文化教育事業。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都要帶頭營造好殘疾人文化環境,并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在城市規劃和建立公益社會文明服務體系中實行特別保護措施。殘疾人文化建設,特別要充分考慮殘疾人文化參與的活動特點與規律。目前中國殘疾人文化建設發展的基本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廣播電視與互聯網幾乎覆蓋了所有的行政村與自然村,每個行政村都有免費放映的電影,各類圖書館與文化中心以及博物館等文化場所基本覆蓋到縣級行政區劃,并且大多免費向公眾開放。不過從另一方面考慮,很多殘疾也無法體會到這種變化,因為有關政府部門在計劃和執行過程中并未充分考慮到殘疾的特殊需要,所以一定要確保信息無障礙設施的建立。按照中央的規定,中央政府必須改善對女性、少數民族、老年人、殘疾等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條件,在規劃編制和執行國家社會文化手冊草案時,也必須充分考慮殘疾的特殊需要,并預提供殘疾基本能夠參與的文化教育內容和無障礙設施環境,只有充分考慮到基本需要的特點,才能平衡發展公共文化服務。
其次一點就是要發揮殘疾人的社會主導作用,進一步拓寬了殘疾人參加社會文化活動的范圍。殘障人士參與殘疾人文化活動的主體,要評估殘障文化活動的重要程度與水準,不要光看殘障的文學著作數量、或殘障的文化名人數量,最關鍵的要考察殘障參與的活動數量與頻率。因為身心需要以及社會福利方面的因素,大部分殘障人都愿意參與文化活動,但卻不知道如何參加文化活動。所以需要通過組織動員和領導活動,搭建一個所有殘疾人都愿意參加的文化平臺,而近年來由于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與文化部共同開展的全國殘疾人社會主義教育文化交流活動,正是一個很有效的嘗試,活動扎根于基層社會,主要面向普通殘疾人,活動內涵豐富而形式單一,人人都可以參加,極大的豐富了普通殘疾人的文化生活,形成了推廣普通殘疾人主導性作用的有效視野與抓手。根據集中與分散、特殊活動和平?;顒酉嘟Y合的原則,將這些活動廣泛深入地進行,始終保持內容的創新,將殘疾人文化活動擴展到廣大的城市與農村地區,造福于各個種類的殘疾人。
參考文獻
[1]王乃坤.加強殘疾人文化建設[J]. 殘疾人研究,2012,(12):169.
[2]白金花.打造特色社區品牌推進殘疾人文化建設[J]. 黨員生活(湖北),2014,(03):55-58.
作者簡介
趙麗婷(1994.4—)女,漢族,山東莘縣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