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慶花
摘要:現代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當選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在幼兒園教學中更好地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幼兒教育的互通橋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教學方向,在日常幼兒園一日教學中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顯著提高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積極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有助于激發幼兒的興趣,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本文主要就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融入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幼兒教育;融入策略
幼兒教育在教育制度當中占據著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因為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對于知識的認知程度和理解程度相對較弱,無法給幼兒傳授太過于理論化的知識,但是幼兒又處于生長的關鍵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讓幼兒形成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很容易會影響幼兒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為此如何提高幼兒教育活動開展的質量,促進幼兒素質的提升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在幼兒教育當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這一理念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1仔細篩選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將會對教學活動開展的效率以及教學活動開展的氛圍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一方面幼兒具有十分明顯的年齡特點,在這個階段的幼兒往往好奇心相對較強,對一切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這個年齡的幼兒的興趣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造成了教學內容過于困難讓幼兒無法理解,會使幼兒不愿意學習,或者因為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幼兒學習的過程當中過于輕松,沒有挑戰性,也會顯得教學活動開展得過于乏味,幼兒也會喪失對于學習的熱情。為此教師需要合理地選擇教學活動開展的內容。內容開展既需要涵蓋一定的知識內容,同時還需要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的個人情操和道德品質受到熏陶和培養。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就需要仔細地選擇教學內容,保障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幼兒的各方面素質都可以受到影響。例如,現在是冬天,教師就可以以冬天為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問,冬天都有哪些明顯的特點,幼兒會說冬天的天氣十分寒冷,冬天會下雪,河面會結冰,然后教師就著幼兒的回答,選擇一些較為符合幼兒學齡特點的理論進行提問“河面為什么會結冰”,來引發幼兒的思考。然后教師再給幼兒解釋水在零度以下的環境當中就會結冰,進而讓幼兒的知識理論得以擴充,生活常識也可以得到豐富。
教師在此基礎上也可以進一步延伸,例如,教師可以說:“盡管在寒冷的環境下仍舊還有一些植物盛開,同學們知道是哪個植物么?”幼兒回答:“梅花?!比缓蠼處熢僖胍恍﹤鹘y的古詩詞,例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再例如“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和“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等,通過這些傳統詩詞的引入來擴充幼兒的知識儲備。教師在講解這些詩詞的時候也讓幼兒理解梅花背后蘊含的精神,即不怕挫折,在艱苦的環境下仍舊堅持盛放,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學會艱苦奮斗,不畏困難,陶冶幼兒的情操,鍛煉幼兒的品質。
2以幼兒興趣為出發點,增加教學活動和師生互動
在現階段幼兒教學課堂模式中,幼兒教學的形式過于死板。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切記幼兒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要營造和諧、平等的互助氛圍,在教學時要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對不懂、不理解的問題積極提問,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課堂上多鼓勵幼兒發言,以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為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要占據主體地位,不要過多地進行參與。例如,在了解傳統節日--元宵節時,教師可利用多樣化的提問方式,讓幼兒主動思考。如可開展猜燈謎的活動,由幼兒積極踴躍地回答。并積極開展小組討論,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讓幼兒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一分子。發揮其主體性,對幼兒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回答,確保幼兒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教師在備課時也要采取多樣化手段,激發幼兒興趣,做到更好地引領教學,在課堂上注重對幼兒思維進行引導。教師還應結合幼兒的性格特征,發掘其愛好與特長。教育的內容可結合幼兒的個性,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與教師的互助,還能提高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3利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幼兒的認知
傳統文化寓意深刻,想要讓幼兒很好地理解詩詞歌賦中的意境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往往十分困難,因為幼兒的個人閱歷相對較少,同時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也相對較為匱乏,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的認知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很難清楚地認識到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的認知,讓幼兒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學習文章,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加強幼兒的理解。
例如,在講述《游子吟》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幼兒舉例在日常生活當中爸爸媽媽愛不愛幼兒,從哪些方向可以體現出父母對于幼兒的愛,讓幼兒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而在幼兒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就會相互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明白在生活當中處處細節都可以體現出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下開展《游子吟》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這一篇古詩詞,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和生活經歷,幼兒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在《游子吟》中,母親“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深情,進而讓幼兒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和認知,也更能明白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通過從生活中選取案例來營造課堂氛圍,展開教學活動,可以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同時幼兒的帶入感也更強,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也就相對較強。
4結束語
總的來說,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到幼兒教育當中,能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幼兒園范圍內得到傳承,其一定程度上讓幼兒在接受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了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冬梅.創新之花在幼兒園綻放——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創新實踐探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1(05):50-51.
[2]陳雪蓮.淺談中華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的運用[J].家長,2021(07):143-144.